时政 我当代表十年   》 第17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0)      赵咏秋 Zhao Yongqiu

  五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我还高兴的看到,在第八章"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中提出的第一个重要政策是:"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
  各大新闻对这项重大科技决策进行了重点报道。
  2006年2月9日,新华网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八大亮点解读》为题报道此事。
  广大科技人员的心愿,我的若干建议,在《纲要》中有所体现,我为此感到欣慰。《纲要》的贯彻落实,将使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找到自己真正的发展坐标,为我国经济腾飞作出巨大贡献。这对于我国科技事业和经济发展必将带来划时代的进步。
  在振奋人心的时刻,我回想起1978年1月,中国还处于文革遗留的漠视知识的状态,徐迟发表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激起了全社会对科学的崇拜,报考理工科院校成为一代青年的理想追求,在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我这个被老师认定为"适合读文科"的学生也叛逆的报考了理工学院,要去追寻"科学报国"的梦想。1978年3月,全国科技大会召开,邓小平提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我国迎来了第一个"科学的春天",知识分子从"臭老九"翻身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献身科技事业,淡泊名利的陈景润、蒋祝英等成为家喻户晓的楷模。在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中,我和同时代的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为自己能走进工厂承担科技创新工作而自豪。
  转眼30年过去了,"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已经鬓添华发,历经沧桑,成为了科技事业的脊梁,也有不少人因为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科技体制的不顺而改变了自己的选择。但是,"科学的春天"和那个时代的追求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每一位过来者心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中共黄石市委的安排下,2001年我也离开了冶钢的科技岗位,作为一名党外干部到政府机关任职。但是,我仍然是科技战线的一名战士,没有淡化对科技的热爱。我当年在冶钢工作时曾经在国家标准委员会立项的科研课题还在进行之中,为了圆满完成国家的计划项目,为了维护冶钢对于国家的立项信誉,也为了我过去的大量试验研究成果不被丢失,经向市委、市纪委领导请示同意,我要在业余时间里继续完成研究任务。所幸的是市纪委几任的书记和市科技局局长王志超及同志们、新冶钢董事长邵鹏星都给予了我大力支持,为我创造了一定的工作条件,由我主持研究起草的国家标准《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他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一部分:钢和其他金属中夹杂物或第二相组织含量的图像分析与体视学测定》于2002年11月由国家技术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发布,2003年6月正式实施;该标准《第二部分:钢中夹杂物级别的图像分析与体视学测定》2005年9月也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2006年11月发布,2007年2月正式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他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1部分和第2部分封面影印件
  第三部分已经完成初稿,国家标准委员会将于2007年11月组织专家评审。该系列标准的制定使我国成为国际上拥有体视学与图像分析领域的专门标准的少数国家之一,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空白。与国际先进标准ASTM的相关标准处于同等水平,实现了与国际同类标准的接轨,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感到欣慰。尽管相对于我国科技专家们取得的辉煌成果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但这是我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一点微薄贡献,也是自己当年决意选择科技事业应该交出的一份答卷。
  我与科技有着太深的情缘,在企业科技创新即将登上主导地位的时代,我和全国关心热爱科技工作的所有同仁一起,在新的世纪里拥抱我国又一个科学的春天。
  市纪委书记尤习贵(前排右5)、黄石市科技局局长王志超(前排右7)、
  冶钢副总经理王社教(后排右6)与参加赵咏秋(后右5)主持起草的国家标准
  《第二部分:钢中夹杂物级别的图像分析与体视学测定》审定会议的专家合影
  国有企业的体制与机制
  国企的振兴之路在何方?国家优惠政策是唯一出路吗?在一段时间里,群众的舆论有侧重于体制机制和监督管理的趋向。
  在任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我还担任着黄石市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在此期间,我有机会参与市人大的各种调研,与不同国有企业的人员有着广泛接触。调研中,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制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以及市场经济下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问题。
  在平时的工作中,大家常感觉到一些不畅快的地方,例如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人浮于事,因人设岗,人事安排存在任人唯亲,生产经营缺乏市场观念,投资经营失误,官僚腐败等等。群众舆论认为这些不畅来自体制机制的落后。还有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和计划经济的巨大惯性。
  更令工人们心疼的是,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人缺位,资金管理不严,使国有资产成为了一座无人守卫的金库,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一段时间里,挂在某些国有企业名下的各种形式的小公司发展迅速,大小公司的利益混淆不清,内部小金库盛行,这些小公司就像一只只依附在国有企业身上的蚂蝗,肆意吸取着养分,有逐步将企业吸空之势。此外,在国有企业的债权债务纠纷中,经常发生查封拍卖国有企业持有的国有股的情况。由于国家对于国有股的评估无法律依据,无合理的参照标准,使国有股无法保障其应有的价值,可能导致国有资产低估低卖,例如,某大型国有企业向我反映,2000年11月,经某法院裁定,将该公司持有的18万股国家股以0.6元的价格拍卖,当时每股净资产3.46元。2001年9月,经某法院裁定,将该公司持有的3000万股国家股以0.65元的价格拍卖,当时每股净资产3.46元,等等。尽管程序合法,但难以保证国有资产不被流失,大家担心这样下去,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破产,还可能给不法分子带来可趁之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自序第2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1)
第3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2)第4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3)
第5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4)第6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5)
第7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6)第8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
第9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2)第10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3)
第11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4)第12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5)
第13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6)第14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7)
第15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8)第16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9)
第17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0)第18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1)
第19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2)第20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3)
第21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4)第22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5)
第23节:第三章 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1)第24节:第三章 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