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杜甫   返回  唐詩鑒賞辭典悲陳陶      劉學鍇 Liu Xuekai

  杜甫
  孟鼕十郡良傢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群鬍歸來血洗箭,仍唱鬍歌飲都市。
  都人回面嚮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陳陶,地名,即陳陶斜,又名陳陶澤,在長安西北。唐肅宗至德元載(756)鼕,唐軍跟安史叛軍在這裏作戰,唐軍四五萬人幾乎全軍覆沒。來自西北十郡(今陝西一帶)清白人傢的子弟兵,血染陳陶戰場,景象是慘烈的。杜甫這時被睏在長安,詩即為這次戰事而作。
  這是一場遭到慘重失敗的戰役。杜甫是怎樣寫的呢?他不是客觀主義地描寫四萬唐軍如何潰散,乃至橫屍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鄭重的筆墨大書這一場悲劇事件的時間、犧牲者的籍貫和身份。這就顯得莊嚴,使“十郡良傢子”給人一種重於泰山的感覺。因而,第二句“血作陳陶澤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這一開頭,把唐軍的死,寫得很沉重。至於下面“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兩句,不是說人死了,野外沒有聲息了,而是寫詩人的主觀感受。是說戰罷以後,原野顯得格外空曠,天空顯得清虛,天地間肅穆得連一點聲息也沒有,好象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萬義軍同日死”這樣一個悲慘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氣氛和感受。
  詩的後四句,從陳陶斜戰場掉轉筆來寫長安。寫了兩種人,一是鬍兵,一是長安人民。“群鬍歸來血洗箭,仍唱鬍歌飲都市。”兩句活現出叛軍得志驕橫之態。鬍兵想靠血與火,把一切都置於其鐵蹄之下,但這是怎麽也辦不到的,於無聲處可以感到長安在震蕩。人民抑製不住心底的悲傷,他們北嚮而哭,嚮着陳陶戰場,嚮着肅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軍收復長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間着一“更”字,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情緒。
  陳陶之戰傷亡是慘重的,但是杜甫從戰士的犧牲中,從宇宙的沉默氣氛中,從人民流淚的悼念,從他們悲哀的心底上仍然發現並寫出了悲壯的美。它能給人們以力量,鼓舞人民為討平叛亂而繼續鬥爭。
  從這首詩的寫作,說明杜甫沒有客觀主義地展覽傷痕,而是有正確的指導思想,他根據戰爭的正義性質,寫出了人民的感情和願望,表現出他在創作思想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餘恕誠)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望嶽畫鷹房兵曹鬍馬畫鷹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兵車行飲中八仙歌
春日憶李白前出塞九首(其六)麗人行貧交行
醉時歌後出塞五首(其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月夜
悲陳陶對雪春望哀江頭
喜達行在所三首(其二)北徵羌村三首送鄭十八虔貶臺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於詩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