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長阿含經 Dirghagama-sutra 》
第17章 清淨經
耶捨 Ye She
竺佛念 Zhu Fonian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緬祇優婆塞林中。與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
時。有沙彌周那在波波國。夏安居已。執持衣鉢。漸詣迦維羅衛緬祇園中。至阿難所。頭面禮足。於一面立。白阿難言。波波城內有尼幹子。命終未久。其諸弟子分為二分。各共諍訟。面相毀駡。無復上下。迭相求短。競其知見。我能知是。汝不能知。我行真正。汝為邪見。以前著後。以後著前。顛倒錯亂。無有法則。我所為妙。汝所言非。汝有所疑。當咨問我。大德阿難。時。彼國人民事尼幹者。聞諍訟已。生厭患心
阿難語周那沙彌曰。我等有言欲啓世尊。今共汝往。宣啓此事。若世尊有所戒勅。當共奉行
爾時。沙彌周那聞阿難語已。即共詣世尊。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阿難白世尊曰。此沙彌周那在波波國夏安居已。執持衣鉢。漸來至此。禮我足。語我言。波波國有尼幹子。命終未久。其諸弟子分為二分。各共諍訟。面相毀駡。無復上下。迭相求短。競其知見。我能知是。汝不能知。我行真正。汝為邪見。以前著後。以後著前。顛倒錯亂。無有法則。我所言是。汝所言非。汝有所疑。當咨問我。時。彼國人民事尼幹者。聞諍訟已。生厭患心
世尊告周那沙彌曰。如是。周那。彼非法中不足聽聞。此非三耶三佛所說。猶如朽塔難可污色。彼雖有師。盡懷邪見。雖復有法。盡不真正。不足聽採。不能出要。非是三耶三佛所說。猶如故塔不可污也。彼諸弟子有不順其法。捨彼異見。行於正見。周那。若有人來語彼弟子。諸賢。汝師法正。當於中行。何以捨離。其彼弟子信其言者。則二俱失道。獲無量罪。所以者何。彼雖有法。然不真正故。周那。若師不邪見。其法真正。善可聽採。能得出要。三耶三佛所說。譬如新塔易可污色。然諸弟子於此法中。不能勤修。不能成就。捨平等道。入於邪見。若有人來語彼弟子。諸賢。汝師法正。當於中行。何以捨離。入於邪見。其彼弟子信其言者。則二俱見真正。獲無量福。所以者何。其法真正
佛告周那。彼雖有師。然懷邪見。雖復有法。盡不真正。不足聽採。不能出要。非三耶三佛所說。猶如朽塔不可污色。彼諸弟子法法成就。隨順其行。起諸邪見。周那。若有人來語其弟子言。汝師法正。汝所行是。今所修行勤苦如是。應於現法成就道果。彼諸弟子信受其言者。則二俱失道。獲無量罪。所以者何。以法不真正故。周那。若師不邪見。其法真正。善可聽採。能得出要。三耶三佛所說。譬如新塔易為污色。又其弟子法法成就。隨順修行而生正見。若有人來語其弟子言。汝師法正。汝所行是。今所修行勤苦如是。應於現法成就道果。彼諸弟子信受其言。二俱正見。獲無量福。所以者何。法真正故
周那。或有導師出世。使弟子生憂。或有導師出世。使弟子無憂。雲何導師出世。使弟子生憂。周那。導師新出世間。成道未久。其法具足。梵行清淨。如實真要而不布現。然彼導師速取滅度。其諸弟子不得修行。皆愁憂言。師初出世。成道未久。其法清淨。梵行具足。如實真要。竟不布現。而今導師便速滅度。我等弟子不得修行。是為導師出世。弟子愁憂。雲何導師出世。弟子不憂。謂導師出世。其法清淨。梵行具足。如實真要而廣流佈。然後導師方取滅度。其諸弟子皆得修行。不懷憂言。師初出世。成道未久。其法清淨。梵行具足。如實真要而不布現。而今導師便速滅度。使我弟子不得修行。如是。周那。導師出世。弟子無憂
佛告周那。此支成就梵行。謂導師出世。出傢未久。名聞未廣。是謂梵行支不具足。周那。導師出世。出傢既久。名聞廣遠。是謂梵行支具足滿。周那。導師出世。出傢既久。名聞亦廣。而諸弟子未受訓誨。未具梵行。未至安處。未獲己利。未能受法分佈演說。有異論起不能如法而往滅之。未能變化成神通證。是為梵行支不具足。周那。導師出世。出傢既久。名聞亦廣。而諸弟子盡受教訓。梵行具足。至安隱處。已獲己利。又能受法分別演說。有異論起能如法滅。變化具足成神通證。是為梵行支具足滿
周那。導師出世。出傢亦久。名聞亦廣。諸比丘尼未受訓誨。未至安處。未獲己利。未能受法分佈演說。有異論起不能以法如實除滅。未能變化成神通證。是為梵行支未具足。周那。導師出世。出傢亦久。名聞亦廣。諸比丘尼盡受教訓。梵行具足。至安隱處。已獲己利。復能受法分別演說。有異論起能如法滅。變化具足成神通證。是為梵行支具足滿。周那。諸優婆塞.優婆夷廣修梵行。乃至變化具足成神通證。亦復如是
周那。若導師不在世。無有名聞。利養損減。則梵行支不具足滿。若導師在世。名聞利養。皆悉具足。無有損減。則梵行支為具足滿。若導師在世。名聞利養。皆悉具足。而諸比丘名聞利養。不能具足。是為梵行支不具足。若導師在世。名聞利養。具足無損。諸比丘衆亦復具足。則梵行支為具足滿。比丘尼衆亦復如是
周那。我出傢久。名聞廣遠。我諸比丘已受教誡。到安隱處。自獲己利。復能受法為人說法。有異論起能如法滅。變化具足成神通證。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亦如是。周那。我以廣流佈梵行。乃至變化具足成神通證。周那。一切世間所有導師。不見有得名聞利養如我如來.至真.等正覺者也。周那。諸世間所有徒衆。不見有名聞利養如我衆也。周那。若欲正說者。當言見不可見。雲何見不可見。一切梵行清淨具足。宣示布現。是名見不可見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鬱頭藍子在大衆中而作是說。有見不見。雲何名見不見。如刀可見。刃不可見。諸比丘。彼子乃引凡夫無識之言以為譬喻。如是。周那。若欲正說者。當言見不見。雲何見不見。汝當正欲說言。一切梵行清淨具足。宣示流佈。是不可見。周那。彼相續法不具足而可得。不相續法具足而不可得。周那。諸法中梵行。酪酥中醍醐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於是法躬自作證。謂四念處.四神足.四意斷.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意.賢聖八道。汝等盡共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於如來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得安樂已。若有比丘說法中有作是言。彼所說句不正。義理不正。比丘聞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當語彼比丘言。雲何。諸賢。我句如是。汝句如是。我義如是。汝義如是。何者為勝。何者為負。若彼比丘報言。我句如是。我義如是。汝句如是。汝義如是。汝句亦勝。汝義亦勝彼比丘說此。亦不得非。亦不得是。當諫彼比丘。當呵當止。當共推求。如是盡共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受同一師同一乳。於如來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
得安樂已。若有比丘說法。中有比丘作是言。彼所說句不正。義正。比丘聞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當語彼比丘言。雲何。比丘。我句如是。汝句如是。何者為是。何者為非。若彼比丘報言。我句如是。汝句如是。汝句亦勝。彼比丘說此。亦不得言是。不得言非。當諫彼比丘。當呵當止。當共推求。如是盡共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於如來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
得安樂已。若有比丘說法。中有比丘作是言。彼所說句正。義不正。比丘聞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當語彼比丘言。雲何。比丘。我義如是。汝義如是。何者為是。何者為非。若彼報言。我義如是。汝義如是。汝義而勝。彼比丘說此已。亦不得言是。亦不得言非。當諫彼比丘。當呵當止。當共推求。如是比丘盡共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於如來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
得安樂已。若有比丘說法。中有比丘作如是言。彼所說句正。義正。比丘聞已。不得言非。當稱贊彼言。汝所言是。汝所言是。是故。比丘。於十二部經自身作證。當廣流佈。一曰貫經。二曰祇夜經。三曰受記經。四曰偈經。五曰法句經。六曰相應經。七曰本緣經。八曰天本經。九曰廣經。十曰未曾有經。十一曰譬喻經。十二曰大教經。當善受持。稱量觀察。廣演分佈
諸比丘。我所製衣。若塚間衣。若長者衣.粗賤衣。此衣足障寒暑.蚊虻。足蔽四體。諸比丘。我所製食。若乞食。若居士食。此食自足。若身苦惱。衆患切已。恐遂至死。故聽此食。知足而已。諸比丘。我所製住處。若在樹下。若在露地。若在房內。若樓閣上。若在窟內。若在種種住處。此處自足。為障寒暑.風雨.蚊虻。下至閑靜懈息之處。諸比丘。我所製藥。若大小便。酥油蜜.黑石蜜。此藥自足。若身生苦惱。衆患切已。恐遂至死。故聽此藥
佛言。或有外道梵志來作是語。沙門釋子以衆樂自娛。若有此言。當如是報。汝等莫作此言。謂沙門釋子以衆樂自娛。所以者何。有樂自娛。如來呵責。有樂自娛。如來稱譽。若外道梵志問言。何樂自娛。瞿曇呵責。設有此語。汝等當報。五欲功德。可愛可樂。人所貪著。雲何為五。眼知色。可愛可樂。人所貪著。耳聞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觸。可愛可樂。人所貪著。諸賢。猶是五欲緣生喜樂。此是如來.至真.等正覺之所呵責也。猶如有人故殺衆生。自以為樂。此是如來.至真.等正覺之所呵責。猶如有人私竊偷盜。自以為樂。此為如來之所呵責。猶如有人犯於梵行。自以為樂。此是如來之所呵責。猶如有人故作妄語。自以為樂。此是如來之所呵責。猶如有人放蕩自恣。此是如來之所呵責。猶如有人行外苦行。非是如來所說正行。自以為樂。此是如來之所呵責
諸比丘。呵責五欲功德。人所貪著。雲何為五。眼知色。可愛可樂。人所貪著。耳聞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觸。可愛可樂。人所貪著。如此諸樂。沙門釋子無如此樂。猶如有人故殺衆生。以此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此樂。猶如有人公為盜賊。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猶如有人犯於梵行。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猶如有人故作妄語。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猶如有人放蕩自恣。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猶如有人行外苦行。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
若外道梵志作如是問。何樂自娛。沙門瞿曇之所稱譽。諸比丘。彼若有此言。汝等當答彼言。諸賢。有五欲功德。可愛可樂。人所貪著。雲何為五。眼知色。乃至意知法。可愛可樂。人所貪著。諸賢。五欲因緣生樂。當速除滅。猶如有人故殺衆生。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猶如有人公為盜賊。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猶如有人犯於梵行。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猶如有人故為妄語。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猶如有人放蕩自恣。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猶如有人行外苦行。自以為樂。有如是樂。應速除滅。猶如有人去離貪欲。無復惡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猶如有人滅於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猶如有人除喜入捨。自知身樂。賢聖所求。護念一心。入第三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樂盡苦盡。憂.喜先滅。不苦不樂。護念清淨。入第四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
若有外道梵志作如是問。汝等於此樂中求幾果功德。應答彼言。此樂當有七果功德。雲何為七。於現法中。得成道證。正使不成。臨命終時。當成道證。若臨命終復不成者。當盡五下結。中間般涅槃.生彼般涅槃.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上流阿迦尼吒般涅槃。諸賢。是為此樂有七功德。諸賢。若比丘在學地欲上。求安隱處。未除五蓋。雲何為五。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戲蓋.疑蓋。彼學比丘方欲上求。求安隱處。未滅五蓋。於四念處不能精勤。於七覺意不能勤修。欲得上人法.賢聖智慧增盛。求欲知欲見者。無有是處。諸賢。學地比丘欲上求。求安隱處。能滅五蓋。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戲蓋.疑蓋。於四意處又能精勤。於七覺意如實修行。欲得上人法.賢聖智慧增上。求欲知欲見者。則有是處。諸賢。若有比丘漏盡阿羅漢。所作已辦。捨於重擔。自獲己利。盡諸有結使。正智解脫。不為九事。雲何為九。一者不殺。二者不盜。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語。五者不捨道。六者不隨欲。七者不隨恚。八者不隨怖。九者不隨癡。諸賢。是為漏盡阿羅漢所作已辦。捨於重擔。自獲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得解。遠離九事
或有外道梵志作是說言。沙門釋子有不住法。應報彼言。諸賢。莫作是說。沙門釋子有不住法。所以者何。沙門釋子。其法常住。不可動轉。譬如門閫常住不動。沙門釋子亦復如是。其法常住。無有移動。或有外道梵志作是說言。沙門瞿曇盡知過去世事。不知未來事。彼比丘.彼異學梵志智異。智觀亦異。所言虛妄。如來於彼過去事。若在目前。無不知見。於未來世。生於道智。過去世事虛妄不實。不足喜樂。無所利益。佛則不記。或過去事有實。無可喜樂。無所利益。佛亦不記。若過去事有實.可樂。而無利益。佛亦不記。若過去事有實.可樂。有所利益。如來盡知然後記之。未來.現在。亦復如是。如來於過去.未來.現在。應時語.實語.義語.利語.法語.律語。無有虛也。佛於初夜成最正覺。及末後夜。於其中間有所言說。盡皆如實。故名如來。復次。如來所說如事。事如所說。故名如來。以何等義。名等正覺。佛所知見.所滅.所覺。佛盡覺知。故名等正覺
或有外道梵志作如是說。世間常存。唯此為實。餘者虛妄。或復說言。此世無常。唯此為實。餘者虛妄。或復有言。世間有常無常。唯此為實。餘者虛妄。或復有言。此世間非有常非無常。唯此為實。餘者虛妄。或復有言。此世間有邊。唯此為實。餘者為虛妄。或復有言。世間無邊。唯此為實。餘者虛妄。或復有言。世間有邊無邊。唯此為實。餘者虛妄。或復有言。世間非有邊非無邊。唯此為實。餘者虛妄。或復有言。是命是身。此實餘虛。或復有言。非命非身。此實餘虛。或復有言。命異身異。此實餘虛。或復有言。非異命非異身。此實餘虛。或復有言。如來終。此實餘虛。或復有言。如來不終。此實餘虛。或復有言。如來終不終。此實餘虛。或復有言。如來非終非不終。此實餘虛。諸有此見。名本生本見。今為汝記。謂。此世常存。乃至如來非終非不終。唯此為實。餘者虛妄。是為本見本生。為汝記之
所謂未見未生者。我亦記之。何者未見未生。我所記者。色是我。從想有終。此實餘虛。無色是我。從想有終。亦有色亦無色是我。從想有終。非有色非無色是我。從想有終。我有邊。我無邊。我有邊無邊。我非有邊非無邊。從想有終。我有樂。從想有終。我無樂。從想有終。我有苦樂。從想有終。我無苦樂。從想有終。一想是我。從想有終。種種想是我。從想有終。少想是我。從想有終。無量想是我。從想有終。此實餘虛。是為邪見本見本生。我之所記
或有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論.有如是見。此世常存。此實餘虛。乃至無量想是我。此實餘虛。彼沙門.婆羅門復作如是說.如是見。此實。餘者虛妄。當報彼言。汝實作此論。雲何此世常存。此實餘虛耶。如此語者。佛所不許。所以者何。此諸見中各有結使。我以理推。諸沙門.婆羅門中。無與我等者。況欲出過。此諸邪見但有言耳。不中共論。乃至無量想是我。亦復如是
或有沙門.婆羅門作是說。此世間自造。復有沙門.婆羅門言。此世間他造。或復有言。自造他造。或復有言。非自造非他造。忽然而有。彼沙門.婆羅門言世間自造者。是沙門.婆羅門皆因觸因緣。若離觸因而能說者。無有是處。所以者何。由六入身故生觸。由觸故生受。由受故生愛。由愛故生取。由取故生有。由有故生生。由生故有老.死.憂.悲.苦惱。大患陰集。若無六入則無觸。無觸則無受。無受則無愛。無愛則無取。無取則無有。無有則無生。無生則無老.死.憂.悲.苦惱。大患陰集。又言此世間他造。又言此世間自造他造。又言此世間非自造非他造。忽然而有。亦復如是。因觸而有。無觸則無
佛告諸比丘。若欲滅此諸邪惡見者。於四念處當修三行。雲何比丘滅此諸惡。於四念處當修三行。比丘謂內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外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內外身身觀。憶念不忘。除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是為滅衆惡法。於四念處。三種修行。有八解脫。雲何為八。色觀色。初解脫。內有色想。外觀色。二解脫。淨解脫。三解脫。度色想滅有對想。住空處。四解脫。捨空處。住識處。五解脫。捨識處。住不用處。六解脫。捨不用處。住有想無想處。七解脫。滅盡定。八解脫
爾時。阿難在世尊後執扇扇佛。即偏露右肩。右膝著地。叉手白佛言。甚奇。世尊。此法清淨。微妙第一。當雲何名。雲何奉持
佛告阿難。此經名為清淨。汝當清淨持之
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阿含部 Agama |
|
|
第01章 大本經 | 第02章 遊行經 | 第03章 典尊經 | 第04章 闍尼沙經 | 第05章 小緣經 | 第06章 轉輪聖王修行經 | 第07章 弊宿經 | 第08章 散陀那經 | 第09章 衆集經 | 第10章 十上經 | 第11章 增一經 | 第12章 三聚經 | 第13章 大緣方便經 | 第14章 釋提桓因問經 | 第15章 阿[少/兔]夷經 | 第16章 善生經 | 第17章 清淨經 | 第18章 自歡喜經 | 第19章 大會經 | 第20章 阿摩晝經 | 第21章 梵動經 | 第22章 種德經 | 第23章 究羅檀頭經 | 第24章 堅固經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