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断代 》 大宋帝國的滄海桑田:宋朝那些事兒 》
南宋官窯
周膺 Zhou Ying
宋葉寘《坦齋筆衡》、顧文薦《負暄雜錄》等文獻記載,南宋建都臨安後,按北宋開封舊製重建官窯,先在鳳凰山麓萬鬆嶺附近修內司設“內窯”,後在烏龜山麓郊壇下“別立新窯”。學術界將前者稱為修內司官窯,將後者稱為郊壇下官窯,統稱南宋官窯。郊壇下官窯早在20世紀30年代即有所發現,及至80年代纔進行係統的科學發掘,遺址後建為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但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修內司官窯遺址在鳳凰山麓萬鬆嶺一帶遍尋不得,成為一大懸案。1996年9月,在鳳凰山與九華山之間一條狹長溪溝的西端發現老虎洞窯址,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註,並再次掀起對修內司官窯的熱烈討論。有專傢認為,老虎洞窯址即文獻所載南宋修內司官窯。該發現被評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自1998年10月至2001年3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老虎洞窯址開挖5米×5米探方86個,實際發掘面積2300餘平方米,清理出竜窯窯爐3座、小型素燒窯爐4座、作坊1處、澄泥池4個、釉料缸2個、瓷片坑24個,發現南宋、元前期、元後期三個時期的遺存,出土一大批完整的和可復原的瓷器和窯具。這些遺物品種豐富、造型優美、製作精良,尤其是南宋時期的文物,代表了當時製瓷業的最高工藝水平。
老虎洞窯址南宋層分佈於整個發掘區的北半部和西部。清理發掘的爐窯呈東西嚮,沿山勢嚮上延伸,為長條斜坡式竜窯,長15米,最寬處21米,由火膛、窯室、出煙室三部分組成。火膛位於窯爐的東端,平面呈半圓形,窯室呈斜坡狀。兩座素燒爐窯形狀基本相同,平面呈馬蹄形。爐窯左右及後面發現大量素燒坯堆積,據此似可推斷素燒爐窯用於低溫烘烤坯件。出土瓷片不僅數量多,而且器型豐富,燒製質量好。3號灰坑即出土1萬餘件瓷器碎片,僅完整或可復原器物就有20餘種器型、400多件。以厚胎薄釉、厚胎厚釉為主,薄胎厚釉較少見。胎的顔色有香灰色、深灰色、紫色、黑色等,釉色以粉青、米黃色為主流,另外還見翠緑、灰青和淺紫色等。大部分瓷片釉面有裂紋,部分瓷片釉面有冰裂紋,“紫口鐵足”現象明顯。器型有碗、盤、杯、罐、碟、壺、洗等日常用品,仍多鼎式爐、奩式爐、鬲式爐、琮式瓶、蔥管足爐、簋式爐、貫耳瓶、膽瓶、盤口長頸瓶、六棱瓶、八棱瓶、花口瓶、觚、器座、筷子架、花盆、燈盞等祭器和陳設品。許多器物的造型和製作工藝明顯與北宋汝官窯有承繼關係,表現特徵無不與文獻記載吻合。元前期、元後期的主要器物與南宋器物相似。
1930年杭州市江幹區閘口烏龜山西麓發現郊壇下官窯遺址,1985年進行第二次發掘。烏龜山是鳳凰山南部嚮東南延伸的一座小山,面嚮錢塘江北岸的狹長平原,距錢塘江很近。窯場三面環山,東距皇城兩公裏,西面離郊壇很近,與文獻上所說在“圓壇左右”相合。發現作坊遺址1處,內有工房遺跡3處。竜窯在烏龜山西坡上,長375米,寬134米~180米。窯頭有半圓形火膛。出土3萬餘件(片)瓷器標本和大量素燒坯件、窯具。瓷器器型23種,有碗、盤、碟、杯、壺等飲食器皿和罐、鉢、壇等盛儲器,也有唾壺、熏爐、燈盞、盆、盒、水盂、筆洗之類日用器具,還有少量仿青銅禮器和禮儀用玉造型的爐、瓶、壺、觚、盆等陳設藝術用瓷和祭祀用具。早期以一次施釉為主要特徵。晚期則多多次施釉、素燒,釉層豐厚若堆脂,有良好的類玉效果。且胎壁減薄,最薄的在1毫米以下,並呈紫口鐵足形態。據其“大宋國浙”窯具刻銘和殘瓷“淳熙六年己亥”、“嘉熙三年”等紀年,可以大體推定其年代。
南宋官窯為宋廷禦窯,一般僅皇室自用或特賜予功臣,民間不流傳。但其實它在後期對竜泉窯影響很大,其中有一類器物的釉質與哥窯十分相似。經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研究所測定,其化學成分和顯微結構與傳世哥窯相同。而弟窯的造型和厚釉、墊餅墊燒等工藝似也承襲自官窯。
有人認為修內司官窯衹燒到紹興八年(1138年),以後移到郊壇下。也有人認為修內司官窯是與金媾和的紹興十一年(1141年)以後建的,郊壇下新窯始建於南宋中期以後。據《鹹淳臨安志》、《夢粱錄》中的“青瓷窯”記載,下限應到南宋亡。
南宋官窯居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徽宗在開封建窯燒製的御用瓷器稱為官窯。北宋官窯土質細膩,胎釉俱薄如紙。色有月白、粉白、粉青、大緑、油質等,當時視為上品的是月白色,粉青色次之。開片以冰裂紋為上品,梅花片次之,細碎紋最下。有釉斑的,以鱔血為上,黑紋次之。所製器物多鼎、爐、瓶、觚等仿青銅器器形,另有筆筒、水滴、印泥盒等文具,均屬佳品。南宋官窯比北宋官窯更成熟、更精緻。其前期受北宋官窯和汝官窯的影響較大。壁薄胎細,胎色有淺灰色、灰、深灰和紫色多種,外上一層粉青、青灰或米黃色薄釉,以粉色為主,色澤晶瑩澄澈如玉。釉面普遍開裂,裂紋疏密不一,稱“紋片”或“開片”。所用瓷土坯略帶赤色,由於燒製時器口嚮上,燒至1200℃左右,釉質下流 ,上口釉質極薄,露胎處赤色隱隱透出,色澤如鐵,時稱“紫口鐵足”。後期的胎式釉色與前期基本相同,但胎壁進一步減薄,且品種增加頗多,器形也有所改良。尤其是碗、杯、盤、洗、鳥食罐等的器形增加較多,如杯有蓮花杯、八角杯、把杯,鳥食罐有六角、八角、扁圓、橄欖等形狀。杯常是直口弧腹、圈足矮直,旁安如意形把手,優雅大方。有的經三四次素燒和上釉,工藝復雜。據專傢研究,其大致程序為:600℃左右低溫素燒→一次上釉→二次素燒→二次上釉→三次素燒→三次上釉→四次素燒→四次上釉,最後於竜窯中正式燒成。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目錄 | 序言蝴蝶夢裏傢國(1) | 序言蝴蝶夢裏傢國(2) | 900年前的現代化問題 | | 《救荒活民書》 | 紙幣與信用 | 奇璞與良儈(1) | 奇璞與良儈(2) | | 開肆三萬傢(1) | 開肆三萬傢(2) | 粘在地上的商業 | 皇傢外貿 | | 官辦“公司” | 專業戶 | 《耕織圖》 | 畫金刺綉滿羅衣 | | 南宋官窯 | 竜井問茶(1) | 竜井問茶(2) | 宋學精神 | | 理學為誰用 | 官學私學(1) | 官學私學(2) | 選人考什麽纔(1)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