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红楼梦索隐 》
第17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0)
国光红 Guo Guanggong
七,古人认为是阳数。《说文》说"七"为"阳之正",相应的还有阳数"九",为"阳之变";以《易》数论,"七"为"少阳",是不可变的"阳","九"为"老阳",是可以变的"阳"。所谓可变不可变,是指能不能变为"阴",或者说有没有变"阴"的因数和趋势。"七"是不能变成"阴"的"阳",或者可以说"七"这个阳数中没有转变为阴数的因数,因而也就没有转变为阴数的趋势;而"九"则是能够变成"阴"的"阳",或者说是存在着转变为"阴"之因数和趋势的"阳"。
现在可以索解宝钗诗三见"重阳"的秘密了。"重阳",即九月九日重阳节,月、日皆占了"九",也就是两个"阳",所以叫"重阳"。宝钗病根是"热毒",症结在一个"七"字。"七"是"少阳",不能变"阴",坐成了宝钗的病;"九"是"老阳",具备变"阴"的趋势。如果影响宝钗病理的"七"有幸变成"九",宝钗的病就有希望了。我们可以想象,日渐长成的宝钗终于发现自己徒有女儿外表(以及心理),而女性性征不完备。病根是"热毒",症结在"七","七"为"阳之正",宝钗患的是"阳之症"(症、正同音);眼见女性性征始终不能生成,宝钗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使威胁己身的阳性回转到理应具备的"阴"性上来;而"九"就是她所盼望的,因为"九"是具备变阴之因数和趋势的吉祥数字,所以在她的诗里就有了"盼重阳","慰重阳","慰语重阳"。
有句古谚语,是冲中医、中药说的,道是"医者意也"。宝钗所服的药丸以"冷香"为名,"冷香"以攻治"热毒",正是"医者意也"的绝妙例证。传统的中药以及食疗理论又认为"吃啥补啥",所以从"冷香丸"的配方,不难看出它补的是"啥":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夏天开的白荷花花蕊,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冬天开的白梅花花蕊,各用十二两。花必遍及春、夏、秋、冬四季,就是取遍宣阴阳之意,其所攻治必然是阴阳偏颇之疾。这就是"吃啥补啥"。再看药必用花,而花必用蕊,花为"坤"象,蕊正作"轴"形,所以药方的花蕊是"坤轴"之象,食之是可以补"坤轴"的。这也是"吃啥补啥"。各色花蕊必以"十二"为量,是因为十二是地支数,而且包含着两个"六",而"六"属"老阴"的缘故。
这四时花蕊,又必须在"春分这日晒干",再调和各占节令的雨、露、霜、雪:雨水日之雨,白露日之露,霜降日之霜,小雪日之雪,各十二钱(又是两个"老阴")。所以宝钗说:药物倒还寻常,"只难得'可巧'二字","那里有这样可巧的",但是"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宝钗这段话三用"可巧"(尚有周瑞家的接茬说"真巧死了人,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呢"),别解"可巧",正是可着这个"巧"字用药之意;而可着的"巧"正好与"七"字互注,正是"阳之症",所以宝钗三道"可巧",是隐语,暗藏的是可着"阳之症"用药的秘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红楼一春梦 |
|
|
第1节:"红学"门外说是非(1) | 第2节:"红学"门外说是非(2) | 第3节:自序(1) | 第4节:自序(2) | 第5节:自序(3) | 第6节:自序(4) | 第7节:自序(5) | 第8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 | 第9节:宝钗难言女儿身(2) | 第10节:宝钗难言女儿身(3) | 第11节:宝钗难言女儿身(4) | 第12节:宝钗难言女儿身(5) | 第13节:宝钗难言女儿身(6) | 第14节:宝钗难言女儿身(7) | 第15节:宝钗难言女儿身(8) | 第16节:宝钗难言女儿身(9) | 第17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0) | 第18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1) | 第19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2) | 第20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3) | 第21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4) | 第22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5) | 第23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6) | 第24节:阴阳意外误湘云(1)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