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尋求圓融周至的生活原則:傅佩榮《四書》心得 》
去除茅塞
傅佩榮 Fu Peirong
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孟子·盡心下》
孟子說:"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意思是:山坡的小徑衹有一點點寬,經常去走它,就會變成一條大路;如果隔一段時間不去走它,茅草就會把它堵塞了。
這是一個比喻,說明一點一滴的努力,最後會形成偉大的效果,但是若不能持之以恆,一切都將落空。孟子在此特別針對心的作用而說,因為內心的呼聲比之於外在的風氣,是十分微弱的,好像草叢中若隱若現的小徑,但是如果願意傾聽並且遵照奉行,則小徑必有變成大路的一日。此時內外合一,表裏相應,處處都是人生坦途。
但是,依照內心的要求,而不理會世俗的潮流,卻不是容易的事。大傢都在追求財富、名聲、地位、權力,以便沉醉在物質生活的享受中;大傢都在投機取巧、好逸惡勞、推諉塞責,不肯犧牲奉獻、謀求公益;那麽,我為什麽要與衆不同、特立獨行呢?
理由有二:一是求其心安,二是為了自我實現。
即使得到全世界的肯定,卻失掉了內心對自己的期許,又有什麽意義呢?心靈如果讓茅草堵塞,形成無路可走的死鬍同,我們也就喪失品嚐生命滋味的能力,剩下的衹是隨俗浮沉,在人間找尋方便之門了,還談什麽自我實現呢?
反之,我們在心安之餘,可以進行自我實現的理想。我們不能選擇人生的際遇,但是可以選擇行事的標準,是要屈從於外在的壓力,還是要堅持內心的要求?在照顧內心的要求時,也許表面上看來很不明智,其實卻是正確的做法。西諺有雲:"誠實是最好的策略。"因為人若忠於自己,就無須偽裝扭麯,也就不必尋找各種藉口來為自己脫罪。
這是永遠不必後悔的人生觀,也是自我實現的唯一指標。開始的時候,我們也許覺得那是崎嶇小徑,後來則會越走越寬敞,終於走出古今聖賢共同推崇的正道。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
|
|
序 | 立志學習 | 學習的樂趣 | 專心是學習要領 | 學習的環境 | 知識與真誠 | 溫故知新 | 真正的好學 | 束修不是學費 | 教育的方法 | 開花結果 | 大學之道 | 易子而教 | 文質彬彬 | 內在的趨力 | 良知良能 | 去除茅塞 | 登高望遠 | 以仁存心 | 誠意與慎獨 | 正心的方法 | 修身的原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