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解讀奇書《聊齋志異》 》
第17節:三界一夢寓人生
馬瑞芳 Ma Ruifang
第二章 狐鬼妖夢畫蒼生
三界一夢寓人生
康熙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79年,《聊齋志異》初步成書,蒲鬆齡寫了《聊齋自志》,他說:"纔非幹寶,雅愛搜神。"幹寶是東晉歷史學家,他的《搜神記》① 是志怪小說,因此幹寶叫作"鬼之董狐",是給鬼寫歷史的人。幹寶的《搜神記》和據說陶淵明所作的《搜神後記》、張華的《博物志》、劉義慶的《幽明錄》、王嘉的《拾遺記》,這些六朝小說,還有早於他們的魏文帝曹丕的《列異傳》等大約三十多部小說,是志怪小說童年期的作品。經過唐傳奇的發展繁盛,到了魯迅先生稱為"擬晉唐小說"的《聊齋志異》,就是按照魏晉小說和唐傳奇的路子創作的《聊齋志異》,志怪小說達到頂峰。所謂"志異",包括志怪和傳奇,更有魯迅先生所說的以傳奇法而以志怪。《聊齋志異》給古代小說人物畫廊增添了數以百計的成功人物形象,成為包括白話小說在內的古代短篇小說的藝術高峰,是最有思想內涵和藝術創新特點的小說經典,又雅俗共賞,為海內外廣大讀者喜聞樂見。
"志怪"最早見於《莊子·齊物論》:"齊諧者,志怪者也。"所謂"志怪",就是寫非常之人,非常之物,非常之事。用現代文藝理論術語來說,就是創造超現實的他界,而且把它們當作現實世界來描寫。這超現實的他界有三:神界和神仙形象、幽冥界和鬼魂形象、妖界和妖魔形象。三界模式是早期志怪傢創造的,蒲鬆齡發揮到極緻。
"幻由人生"的仙界
在古代小說傢筆下,仙界存在於天界,存在於海底竜宮,存在於深山洞府,是不老不死的樂園。吳承恩《西遊記》中的天界最為完整。據《山海經》記載,天界的下都為昆侖。昆侖有天門通天界。由人面九尾虎把守。在昆侖主司天厲和五殘的,是虎齒豹尾而善嘯的西王母。西王母還掌管黃花赤果的不死藥沙棠,沙棠被置於險境中由奇形怪獸看管。海上瀛洲也是長生不老的所在,秦始皇曾派人渡海以求不死藥。仙界有奇樹珍果,香花瑤草,美人仙樂,玉液瓊漿,有永遠的享樂和永恆的生命。《漢武故事》寫西王母和漢武帝相會,漢武帝嚮西王母求不死之藥,西王母說:不死之藥是有的,中華紫蜜、玉液金漿都是,但漢武帝欲念尚存,不能給,衹給他幾個好吃的桃子。漢武帝吃完留下桃核,西王母問:做什麽?漢武帝說:留下自己種。西王母說:這桃3000年一熟,你種不了。仙界一瞬間,人間若幹年。六朝小說創造了一個著名的"爛柯"典故。一個叫王質的人進深山砍柴,看到有兩個人下棋,停下觀看,過了一會兒,他驚訝地發現,自己的斧頭柄像經過幾百年風霜的朽木,完全腐爛。等他回到山下,已經見不到自己同時代的人了。另一個六朝小說寫劉晨和阮肇在天台山遇到美麗的仙女,跟仙女共同生活了半年,因為思鄉回到人間,發現在傢裏的已經是自己的七世孫。
古人求仙是感嘆人生短暫,企望解脫塵世苦難。早在漢代以前的《山海經》、《穆天子傳》中,小說傢就寫神和人的交往。到了六朝小說裏,神仙多而全,可以跟奧林匹亞山上的古希臘衆神媲美,比如,有手握不死之藥的西王母;有長着長長的手指甲,三次見滄海變桑田的麻姑;有吹着玉笛、駕着鳳凰飛嚮茫茫天空的弄玉。張華的《博物志·八月浮槎》中寫有人坐着木排到天河遊歷,遇到在天河飲牛的牛郎,這個人回到人間,星相學家說:某年某月某日客星犯牽牛星,正是這個人到天河的日子,雜文傢鄧拓把這個故事叫作"中國最早的航天傳說"。《拾遺記》寫秦始皇好神仙,宛渠國民駕蠃舟至,舟形似蠃,沉行海底,像現代的核潛艇。在人神交往中,神和人戀愛漸漸成為主唱,出現了"天仙配"的故事。《搜神記》的《董永妻》和《搜神後記》的《白水素女》,都是著名的仙女和凡人戀愛的故事。大文學家吳均的《續齊諧記》裏的《清溪廟神》,寫神仙和凡人的愛情,創造出"願作鴛鴦不羨仙"的模式,仙女嚮往塵世愛情,跟凡夫俗子結合,成為仙凡戀愛的模式,歷代作傢樂此不疲。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世世代代的人們求仙、尋仙,仙不可遇,到了《聊齋志異》裏,仙界除了天界、竜宮、深山洞府之外,還經常出現"點化"的仙境,人們不需要尋仙,塵世就是樂土,仙鄉就在現實中。人世與天界融為一體,連孫悟空的筋鬥雲都不需要了,人很容易進入天界。《畫壁》中,朱孝廉對壁畫上櫻唇欲動、眼波欲流的垂髫散花天女恍然凝想,便因思成幻,飄飄然飛到畫中,同散花女極盡綢繆。仙女們還為散花女插簪上頭賀新婚。等朱孝廉飄忽自壁上畫中出時,散花女竟然蠃髫翹然,不復垂髫,一副新婦模樣了。這因幻成真,使朱孝廉大為震懾,拜問老僧,則答:"幻由人生,貧道何能解。"《聊齋志異》點評傢馮鎮巒認為,"幻由人生"一語概括了《聊齋志異》這整部"曇花記"。
到天上去,那樣輕而易舉。《白於玉》中的書生吳青庵附在一支小桐鳳尾上"戛然一聲,凌升天際",天門旁有巨虎蹲伏。在仙童遮蔽下吳青庵進入天宮,看見以水晶為階的廣寒宮,享受着人在鏡中行走的奇趣。天宮兩株參空合抱的桂樹,把迷人的香風飄灑得無邊無際,冶容秀骨的美人兒曠世並無其匹。吳生在天宮與紫衣仙女享衾枕之愛後復尋歸途時,虎哮驟起,吳生驚審,墮嚮無底深淵,"一驚而寤,則朝暾已紅",那麽輕巧地又返回了人間。《齊天大聖》中凡人"遂覺雲生足下,騰踔而上,忽見琉璃世界,光明異色"。《仙人島》裏的狂妄書生王勉不相信世上有仙人,偏偏覿面遇仙道,將手杖一端付予王勉,一聲"起",手杖變成粗如五鬥囊的巨竜,鱗甲齒齒可數,凌空飛動,到達重樓延閣的天庭參加宴會,與會仙人或跨竜,或騎虎,或乘風,又各攜樂器,絲竹之聲響徹雲漢。道士又令王勉閉目坐階下青石上,以鞭驅石,石即飛上天空,王勉衹覺風聲灌耳,這塊既平凡又神奇的青石又把他送上了仙人島。《雷曹》中樂雲鶴甚至不必經受王勉那般驚嚇,一覺醒來,便到了天上:"細視星嵌天上,如老蓮實之在蓬也。大者如甕,次如瓿,小如盎盂……撥雲下視,則銀海蒼茫,見城郭如豆。"樂雲鶴真真切切地看見了星鬥,看見了布雲施雨的夭矯天竜,還親手以器掬水灑嚮雲間,將甘霖盡情地嚮久旱的故鄉傾註。《羅剎海市》中馬驥由海市進入玳瑁為梁、魴鱗作瓦的光明炫目的竜宮,以竜鬣之筆、水精之硯寫出海市賦,成為竜君東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大話聊齋 百傢講壇 |
|
|
第1節:黃狸黑狸,得鼠者雄 | 第2節:苦行僧轉世蒲留仙(1) | 第3節:苦行僧轉世蒲留仙(2) | 第4節:執着可悲舉人情結(1) | 第5節:執着可悲舉人情結(2) | 第6節:聊齋是怎樣寫出來的?(1) | 第7節:聊齋是怎樣寫出來的?(2) | 第8節:蒲鬆齡墓被掘所見(1) | 第9節:蒲鬆齡墓被掘所見(2) | 第10節:蒲鬆齡墓被掘所見(3) | 第11節:蒲鬆齡的夢中情人(1) | 第12節:蒲鬆齡的夢中情人(2) | 第13節:蒲鬆齡的夢中情人(3) | 第14節:蒲鬆齡的夢中情人(4) | 第15節:蒲鬆齡的夢中情人(5) | 第16節:蒲鬆齡的夢中情人(6) | 第17節:三界一夢寓人生 | 第18節:塵世倒影的幽冥 | 第19節:蕓蕓衆生的異化(1) | 第20節:蕓蕓衆生的異化(2) | 第21節:夢作真時真亦夢 官虎吏狼寫當朝 | 第22節:官虎吏狼 餓鬼轉世 | 第23節:世風日下 陰曹攝政 | 第24節:愛情對傳統婚姻的挑戰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