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揭秘曠世文物的傳奇內幕:《故宮》導演看臺北故宮   》 第四次遷移:倉皇海滬輪      周兵 Zhou Bing

  1948年底,第二批文物很快挑選了出來。這是遷臺文物中最多的一批,共3502箱,包括故宮1680箱。中央博物院籌備處486箱,中央圖書館462箱,中研院史語所856箱,北平圖書館18箱。其中故宮運出的文物尤為重要,不僅有宋元瓷器精品和存在南京的全部青銅器,還包括全套文淵閣《四庫全書》和離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四庫全書》共七部,故宮文淵閣所藏是第一部,也是繕寫得最為完整的一部,共3459種,36609册。《四庫全書薈要》係四庫全書重要部分的摘錄,供皇帝隨時取閱之用。全書仍分經、史、子、集4部,473種,11178册。《四庫全書薈要》共繕寫了兩部,一部存於紫禁城禦花園的離藻堂,另一部存於圓明園味腴書室,後毀於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時。也就是說,運去臺灣的這一部《四庫全書薈要》,已是世上所存之唯一了。
  負責押運這批文物的人是:故宮博物院的那志良、吳玉璋、梁廷煒、黃居祥;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的李霖燦、周鳳森、高仁駿;中央圖書館的蘇瑩輝、昌彼得、任簡;中研院史語所的董同和、周法高、王叔岷。
  第二批國寶運到了下關碼頭,等待裝船,但這時的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已經再也派不出一艘軍艦了。杭立武衹得與招商局聯繫,包租了招商局的輪船海滬號。
  五天後,中共方面對外公佈了首批43名戰犯的名單,除蔣介石名列榜首之外,翁文灝的名字也赫然在列。名單公佈的第二天,海滬號駛離下關碼頭。
  這一次的文物運輸很順利,碼頭沒有海軍眷屬搶占船艙,航行中沒有風浪和狗吠擾人心緒,海滬輪本身又寬敞又平穩。1949年1月9日,第二批文物到達基隆。12日,除中研院史語所的文物留在楊梅外,其餘全部運往臺中糖廠倉庫。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金城出版社
名人推薦語《臺北故宮》作者周兵簡介序言:走進故宮 靠近平靜(白岩鬆)
序言:一切諸法,緣會而生(郭長虹)(1)序言:一切諸法,緣會而生(郭長虹)(2)《臺北故宮》自序(周兵)
南遷避戰火第一次遷移:從北平到上海第二次遷移: 三路轉運大後方(1)
第二次遷移: 三路轉運大後方(2)第二次遷移: 三路轉運大後方(3)第二次遷移: 三路轉運大後方(4)
第二次遷移: 三路轉運大後方(5)從大陸到臺灣(1)從大陸到臺灣(2)
第三次遷移: 風雨中鼎輪第四次遷移:倉皇海滬輪第五次遷移:飄搖昆侖艦(1)
第五次遷移:飄搖昆侖艦(2)馬衡的堅守第六次遷移:白市驛機場(1)
第六次遷移:白市驛機場(2)第七次遷移:最後的飛離(1)第七次遷移:最後的飛離(2)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