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老子的帮助   》 第九章 功遂身退(2)      王蒙 Wang Meng

  而明朝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卷三十一中的说法是:
  官人宜急流勇退,为山林娱老之计。
  著名的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就是专门写“卸职入深山,闷来时抚琴饮酒”之乐的。都爱听,都不爱这样做。
  那么许多人为什么有此认识却无此行动,即做不到急流勇退,直至自取灭亡呢?蔡泽也有个说法:
  且夫翠、鹄、犀、象,其处势非不远死也,而所以死者,惑于饵也。苏秦、智伯之智,非不足以辟辱远死也,而所以死者,惑于贪利不止也。是以圣人制礼节欲,取于民有度,使之以时,用之有止,故志不溢,行不骄,常与道俱而不失,故天下承而不绝。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吴王夫差兵无敌于天下……遂以杀身亡国……此皆乘至盛而不返道理,不居卑退处俭约之患也。
  他讲得好,是贪欲和诱饵使人类或鸟类退不下来,是至盛的处境使人热昏,拒绝退下。蔡泽的论述洋洋洒洒,旁征博引,高屋建瓴,后边还举了商鞅、白起、吴起、大夫种的例子,都是该退不退,终至杀身之祸。其实这更像是司马迁的议论——借题发挥,而不大可能完全是蔡泽的原话。
  《史记》通过蔡泽之口,从理论上论道:
  易曰“亢龙有悔”,此言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自返者也。
  原来这里已经提出了能上能下的富有当代性的命题。而蔡泽的整个的“上而能下、信而能诎、往而能返”的主张,颇似来自老子的真传。
  当然客观分析起来,当退不退的原因也与体制有关,与选择的可能性是否存在有关,并与人的结构素质有关。一个人如果除了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种语言以外其他什么都不懂,他还能退个什么劲呢?我就听到一位参加革命多年的老朋友退休(离休)前的讲话,他说,我自少年时代参加革命,从来没有离开过革命的队伍呀……他已经声泪俱下了。
  或有学者讨论,功遂而身退中的退字,并不意味着退休退出,而叫做避位而去,而是指的敛藏、不张扬膨胀。这样的解释虽然灵活,却可能为恋栈者留下了借口。什么叫身退,一般人都掰扯得分明,不再深入讨论,不受学问的迷惑也许更好。
  这里还有一个说法,叫做功遂身退是天道。这也可以用蔡泽的话来说明,日中则移,月满则亏,都是天象天道。类似的事例多了去了:夏尽秋来,夜长破晓,斗转星移,阴晴寒暑,无不一一向着对立的方面转化。呜呼,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退步抽身的道理讲了几千年,又有几个做到了呢?
  同时,世界上的道理、大道并非只有一个方面,只有一种言说表述的方式,并非没有悖论至少是与之相反相成互悖互补的论存在,就是说也有堂堂正正的“反身退”的道理:其中一个说法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有其感人处。虽然感人,却未必明智。你是死而后了,尽了瘁了与“已”了,事业呢?国家呢?百姓呢?对他们是有好处还是没有好处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华夏出版社
前言:老子的帮助第一章 众妙之门(1)第一章 众妙之门(2)第二章 知美即恶(1)
第二章 知美即恶(2)第三章 虚心实腹第四章 和光同尘(1)第四章 和光同尘(2)
第五章 天地不仁(1)第五章 天地不仁(2)第五章 天地不仁(3)第五章 天地不仁(4)
第六章 谷神玄牝第七章 无私成私第八章 上善若水第九章 功遂身退(1)
第九章 功遂身退(2)第十章 如婴儿乎(1)第十章 如婴儿乎(2)第十章 如婴儿乎(3)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1)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2)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第十三章 宠辱无惊(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