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宋太祖三下南唐   》 第十六回 唐軍師怯敵退兵 高公子卸甲染病      好古主人 Hao Guzhuren

  詩曰:
  
  英雄纔結女班頭,又嚮疆場破敵謀。
  當年白馬金槍去,麟閣標登姓字留。
  當下劉小姐辭別公子回歸在上,一心感念丈夫遠行不為意,衹憂餘鴻法力厲害,丈夫恃勇心剛遭其毒手。故後園夜夜焚香,禱告當空佑護公子一路平安無災無咎入城,他實乃多情之女也。不煩言。再說高君保一路行程,快馬加鞭,饑餐渴飲,夜宿晚行,將有半月,趕至潼關。此座關乃三王爺趙光美鎮守,兵多將勇以守禦此咽喉重地。惟君保是背母私逃的,單槍匹馬要與三王爺舅舅藉兵一萬五千。是日扣關令人通報。三王爺聞王外甥到關大喜,即傳他進見。高公子下禮,上請過三王母舅金安。三王爺曰:“賢甥至親,休得拘禮。”命之下坐,甥舅情深,談論多時,是夜少不得排筵宴,甥舅對敘。王爺問及起兵,公子將背母私逃瞞過,衹說藉兵先住壽州報知太祖公公,後隊母親陶夫人大兵不日到來,三王爺許剋此大事。在別人沒有王姑號令,抑或陶元帥軍令,在三王爺必不允藉離守關之兵,惟君保乃外甥至親,故不用令箭為號,即一諾藉之。次早王爺令人點起精壯鐵甲軍一萬五千,糧草齊備與之。公子暗暗大悅,拜別三王母舅出潼關而去。逮後王姑趙美容差人趕到,三王爺乃知王外甥乃背母私出,懊悔不羈留他、又不查詳明,恐招妹怪惱,即日差兵追趕,已是不及,衹由彼行為。有傢丁趕回上復趙王姑,不多細說。
  卻說高君保得了一萬五千雄兵,威威武武,一程嚮金陵殺進。一到了壽州城,果見唐營大寨紮結於五裏之外,將壽州圍困得如鐵桶一般,其堅固,勢若江潮,衆如蟻附數十萬之多。看此光景可不令人寒心。公子忖思此區區萬五千兵,這回方知觀海難為水,他衆我寡,怎能一陣殺入城中知會?原來君保乃心雄膽正小英雄,一想,令軍士一衆盡將帶用的黌竈食器所用東西概行毀棄了。軍兵一刻不明,衹得依令拋毀碎爛,又見公子拔出寶劍對衆兵一按。曰:“今黌釜食物已毀棄盡,一軍莫能造餐食,但限以今天各軍兵奮力嚮唐營陣衝殺,大破敵寨,入了壽州城,不愁無食。”說出此言,三軍方知公子是效着沉舟破釜之謀。但事已至此,軍令一出,不得不遵,各抖銳氣,領將令而出。公子喜悅,一馬當先,衆兵隨後踩入,無不奮勇,一以當百。公子長槍猶如生竜活蛟一般使發起來,挑刺得唐兵屍橫遍地。宋兵紛紛殺入唐營,入寨透進重圍,刀槍交加砍個不休。唐營大亂,各逃四散。敗走飛報,餘鴻軍師出陣,一見自營散動,宋兵奮殺。又見一個少年美將軍,用的丈八銀槍,將唐兵挑死無數。餘軍師大喝:“宋將且住,休得逞強,山人在此。”
  當時高君保住了長槍,將餘鴻一看,身穿八卦道袍,手持茶條杖,呼喝而來。公子想妖道法術非凡,須要小心提防為上,得兵入城,方得無礙。即大言喝曰:“本公子今日入城見駕,知事者休得攔阻,倘執迷專恃妖法,衹憂死在本公子槍尖之上,那時枉爾千百年修煉之功。但恨汝陷害我父王,弄此妖法,反至倒戈背君,有玷清白之名,皆因爾這妖人的計陷,深仇莫大於此。看槍,小爺爺豈懼爾邪法多端,今要分明拼個死生。”那餘鴻聞此語,方知此少年將乃高懷德之子。贊美不盡父子英雄,傢傳將種,怪不得大宋當興之主,有此國彥佐弼邦傢。又見小將槍法高妙,十分沉重,非以力可勝之,取出落魂鑼一響,豈知公子得劉小姐的定魂符結札於發盔中,由爾神鑼響振,公子衹作不聞,反冷笑曰:“妖道爾之小小銅鑼,何異乎小孩子頑弄之戲物。本公子有何懼哉?爾有什麽妖法衹好盡演,好待吾取爾妖命!”此一席言詞,不過公子的硬言,豈真有實法力降對他。衹有餘鴻一心想着此神鑼善於追魂落魄,如何宋之少年將多不畏不驗的。前月出城少年將此鑼不驗,今入城小將又一少年不畏懼。難獨是宋之少將,皆有仙傢一體?心中驚疑不定。此人又言有法力,倘照依前月出城黑面小賊,破我法物,弄巧反拙,敗陣出醜,反被唐主所輕。不免讓他進城,諒彼之救兵有限,仍難逃出此圍困。遂喝令軍士:“休得與此小賊較鬥,諒彼是釜中之魚,待他進城一同受死。”當時唐兵被宋軍猛力殺一陣,死者萬多,受傷不少,實乃一夫拼命,萬人莫當。今聞軍師下令,縱他入城,即一刻哄退下去。高公子也發馬揚鞭,一萬五千兵隨後。
  先說宋太祖自今鄭印回朝詔取五陰將來解此城圍困,不三四天鄭印駕雲先回報知,有十萬大兵,即日五女將登程趕進來,不須聖慮。故太祖天天盼望救兵。此日高公子殺到城壕下大呼開城。軍士入報知。太祖與苗軍師即登城上,一望下面,果見大宋旗號,遂發大炮轟天,大開城門,接應兵馬紛紛進城。單言公子下馬,至內城帳中見太祖,山呼已畢。太祖一見竜顔大悅,問明:“大兵既會集,緣何爾母並四位夫人還未到城,何也?”高公子上奏陛下:“臣甥兒並非與母大兵同隊,原因母親不準臣甥隨軍,但想父王聞投降了敵人之事,乃逆之大者,為此臣甥放心不下。且陛下又睏此孤城,正臣甥用武之日。衹得私下背母奔出,先往潼關三王舅處,藉兵一萬五千,先來壽州見駕,敬請竜安,及詢明父王怎生降敵反戈背主,今已罪及滿門,大有不安也。惟後隊陶夫人、王伯母與母親等不出七八天,大兵即到關矣。”宋太祖聞奏,衹喜色揚揚曰:“難得甥兒年雖少,作用有此老成。背母私自臨此險地,並非不孝以逆親,正見忠君愛國,念及父之當災。且汝父乃忠烈奇男大丈夫,豈有背王忘君之理,實乃妖道之計算作弄也,又亂惑我之軍心耳。賢禦甥有何可罪之理。且一旦放心,爾母一到,責罰自有朕與汝言情作主,定必代為剖恕。”且吩咐排筵宴,與禦外甥接風,各勤王兵丁,大加犒賞以得勝論。三軍歡聲振悅,深謝聖恩。
  當時高公子參見過軍師,又見禮各大臣文武,有鄭印是兄弟同班,正乃君臣一堂,共敘暢樂,酒至三巡,是夜盡暢敘親愛之歡。太祖又及問:“餘妖道用邪術傷人,且他兵將十倍於賢甥,爾藉得一萬五千之兵,怎能破圍入城,且細言朕知聞。”當日公子將己之意見,想來南唐之兵,自不及十之一二,怎能衝殺透入內城,是至棄卻釜竈食器物件,一時奮力鼓銳三軍,又得靈符鎮壓,方得智退餘妖道,以進城中見駕。太祖聞言大加嘆賞,曰:“禦甥一年少兒,未經疆場大敵,今有此智量,奬勵三軍機謀,即古之名將不外如此作用。日後長成更見智略倍加,是寡人之深幸也。有繼父之兒,亦朕國傢之幸也。今日妖術既不能傷高、鄭甥侄,何愁南唐不服,其功浩大。”命左右侍禦監,滿酌慶功三大斛,以表禦賢甥英少奇才。公子喜色欣欣,領君隆賜,拜受不敢辭,一連三吸而盡。
  正喜悅之際,太祖還要問得靈符以鎮退神鑼,得於何來自之由。君保對答言未出口,頃刻僕倒於地中。嚇得太祖及衆文武大驚,太祖離位,衆將文武攙扶他起,衹見公子面容發赤如桃花,兩目緊閉牙關不動。太祖觀此,嚇得驚慌無措,將禦手撫摸身體,四肢尚溫暖,惟昏沉不動如睡熟一般。太祖不覺下淚曰:“賢甥,不曉汝一刻遂昏迷不醒,是何得此速疾之災,倘真長逝,不獨朕折去一棟梁少將,即王姑妹半世止得此子,豈駙馬雙雙氣殺也。”太祖紛紛悲淚。有苗軍師曰:“我王體得切傷,臣觀此速疾無妨,公子衹於馬上過於勞動,以少年王子貴體,未經慣勞風霜,一刻入城用酒過杯,以至邪風乘人,一時暈迷耳。且用寧神和解藥餌,可保平安也。”是日太醫下藥,公子暫回蘇復陽,但衹一病懨懨,未得痊愈。宋太祖略覺心安,天天探問病痊,多召太醫駁察其疾,日望他痊愈。安養在後堂,再不提槍出敵,但不知王始大兵到城,如何解圍。且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憫忠冤赤眉示罰 奉師命餘鴻下山
第二回 南唐主回書拒宋 趙太祖命將督師第三回 高元帥兵進壽州 餘軍師計睏真主
第四回 落魂鑼連擒敵將 風火扇嚇退宋軍第五回 弄幻術高王險死 明妖法太祖釋疑
第六回 宋太祖當空叩禱 陳摶仙遣徒下山第七回 駕風雲鄭印見主 詳讖訣苗訓泄機
第八回 唐軍師遇敵初敗 宋將軍破寨回朝第九回 高君保背母私逃 陶三春領兵進發
第十回 求藉宿不啻東床 設夜筵何殊賫酒第十一回 君保打碎招夫牌 金錠設機賺鳳侶
第十二回 佯詐敗一意招婚 硬拒戰三陳卻配第十三回 劉小姐癡心聯配 高公子硬性辭婚
第十四回 多情女弄術驚夫 硬性郎應誓陷井第十五回 承師命初諧鳳侶 急國難暫拆鸞群
第十六回 唐軍師怯敵退兵 高公子卸甲染病第十七回 陶元帥衝圍對壘 餘軍師引敵交鋒
第十八回 遇飛刀美容被傷 施靈丹金錠解厄第十九回 劉小姐敵殺四門 餘軍師戰法兩敗
第二十回 劉小姐靈丹調疾 高公子奉旨完婚第二十一回 餘軍師再演迷符 高藩王復被拘役
第二十二回 破迷符高王請罪 鬥法術餘鴻敗奔第二十三回 因敗北唐心灰心 被譏消餘鴻演術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