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從品茶說人生:人生八味   》 第17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3)      唐汶 Tang Men

  平常說話、做事、寫文章,往往會發現有主觀臆斷的地方,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不虛心。
  事實上我們對於客觀事物的各種復雜情況,對於世界上的一切知識,不可能都懂得,更不可能都懂得那麽完全、那麽確切。因此,要想對客觀的東西認識清楚,就必須虛心。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不論對待什麽問題,我們都應該采取虛心的態度,力求少犯錯誤或者不犯錯誤。
  過去許多知名的學者,為了追求知識,總是長年纍月地嚮別人虛心學習,虛心問道。這種虛心做學問的態度,是我們應該取法的。宋代的林逋,在《省心錄》中說:"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一為君子,一為小人,自取如何耳。"明代方孝孺的《侯城雜誡》中也寫道:"人之不幸莫過於自足。恆苦不足故足,自以為足故不足。"他又說:"虛己者進德之基。"這些都是十分中肯而切要的話。
  當然,所謂虛心,既不是心中無數,也不是沒有信心。我們對於自己研究的問題,經過反復探討之後,就應該有信心。如果經過進一步研究的結果,發現了新的問題,證明原先的判斷是錯誤的,那時候也要堅决丟掉錯誤的判斷,而肯定新的判斷的正確性。在沒有發現新問題,做出任何新的判斷以前,對於自己認為正確的判斷,必須具有充足的信心,不要半信半疑,動搖不定,不敢明確表示自己的意見。有些人發表的意見,從表面上看,似乎很虛心,沒有主觀成見;實際上不免模棱兩可,表明了發言者心中無數,毫無信心的狀態。這當然是不好的。
  這樣說來,虛心和不虛心要從實質上加以區別,不是僅僅看表面的態度如何。所以,明代的何景明,在《何子雜言》中說:"器虛則貯,滿則撲之,……故虛可處,滿不可處也。"他用撲滿做比喻,未必恰當,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虛心或不虛心,主要應該看它的內容;至於它的外表是什麽樣的則是不重要的了。王陽明也曾說過,謙受益,滿招損。器虛則受,實則不受,物之恆也。這個意思也是不管表面如何,衹問其內容如何。
  但是,無論怎麽說,虛心對於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必要的。凡是不虛心處理的問題,往往不容易得到完滿正確的結果。
  經驗證明,有的時候對某個問題,如果有先入為主的觀念,那麽,在進行調查研究的過程中,就很容易發現許多符合自己口味的材料;而對於不合自己口味的材料和意見,就看不進去,也聽不進去。這種情形所以會發生,其原因就在於調查研究的人在思想上有主觀主義的成分,還沒有做到真正虛心的地步。
  真正的虛心,是自己毫無成見,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縛,對一切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具體分析情況,對於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見,都要加以考慮。等到各個方面的情況全部集中起來,然後再做綜合的研究,有所批判,有所揚棄,最後形成正確的判斷。這樣纔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避免錯誤。
  05難得虛心
  虛心和一個人的人生境界是成比例的。
  巴金先生關於自己不是什麽傢的說法,在"大傢"輩出的現代,是很有點不可思議的。論者必以"過謙"視之,先生這樣講是很誠懇的,我們以為過謙,大體反映了"虛心"之難得。
  有些事情是可以指為形式主義的:比如為迎接檢查而突擊衛生,為體現尊重而拱手作揖,為顯示服務態度而強顔陪笑,為表白愛情而搜羅甜言蜜語……這為"什麽"而"什麽"多跟實際無涉。虛心之事亦復如斯,表面上裝愚守拙乃至弄到作踐自己,也不代表心裏不嘀咕着"你算什麽東西!"所以,說虛心難得非指其"表現性",而是就其"生成性"而言。"生成"的虛心不是通過包裝,不是故作姿態,它至少要有"心虛"感作為基礎和前提。
  不是做賊心虛的心虛,那是心中有鬼,有個實在的東西壓得慌。這裏的心虛是"若𠔌"地"空",時時感覺着自己空缺得厲害。人寓居紛紜世界、變幻乾坤,不知不識的東西較之已知已識的多過不啻恆河沙數,且原先已知已識的說不準幾經時日又成了陳舊的老皇歷,說不準你知其一他還有其二、其三,時時內心虛得發毛,一日不讀書就慌得不行,原是正常心理,倒是感到滿感到淌,顯見着是某種神志不清,且一不小心就容易鬧出點毛病來。比如斷言"秋花不比春花落",還要"說與詩人仔細吟",到頭來發覺人傢那裏就是那樣地"落",不"仔細"的恰恰是自己。人的心虛感竟就這樣難得而易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九州出版社
第1節:序言第2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第3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2)
第4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3)第5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4)第6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5)
第7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6)第8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7)第9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8)
第10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9)第11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0)第12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1)
第13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2)第14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3)第15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1)
第16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2)第17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3)第18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4)
第19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5)第20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6)第21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7)
第22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8)第23節:找尋心靈的平靜(1)第24節:找尋心靈的平靜(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