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印象中国·张艺谋传   》 第17节:华君武帮了大忙(3)      黄晓阳 Huang Xiaoyang

  这样努力了3年,进入工会的愿望终究还是无法实现。但厂领导认为不能浪费他的才能,工厂有一个部门很适合发挥他的绘画才能,那就是工艺室。棉纺厂嘛,免不了弄点什么图案设计,需要的恰恰是绘画人才。
  张艺谋进了工艺室,开始搞起了工艺设计。工艺设计不仅仅要用笔画,还要拍照片。以前,张艺谋的表哥喜欢摄影,他跟着也"兴趣"过一阵。现在工作上需要摄影了,他因此提起了照相机,并且很快对这东西着迷了。
  厂里虽然有相机,但也不可能每天给他练习。他买不起相机,只好向朋友借,然后买廉价胶卷。没有摄影方面的书籍,他便利用休息日去泡图书馆,只要借到这样的书,便没日没夜地抄下来。肖华也认识一些爱好摄影的老师和学生,给他借来了许多有关摄影理论的书籍,还帮他借来了几十本"文革"前的《大众摄影》杂志。有了一些知识,张艺谋跃跃欲试,更想亲手实践。
  张艺谋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拥有一部自己的相机。可普通的黑白相机需要几百元,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他只得一分一分地攒,还为此戒了荤,每天啃干馍、咸菜,节衣缩食。最后终于凑够了钱,买回来一台海鸥牌照相机。张艺谋对它爱惜得要命,背着它登骊山、涉八水、临雁塔、攀西岳,将八百里秦川上的山山水水都摄入自己的镜头。
  正是用这部相机,张艺谋拍出了很多不错的作品,其中不少发表在《中国摄影》杂志上。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厂大门口贴了一长溜高校的招生简章。许多年轻人为此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而直到1978年,张艺谋才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
  肖华给他当助手,替他整理资料。5月,张艺谋争取到一次出差北京的机会,去了趟北影。负责招生的老师看了他的作品集,面露喜色,这么多年来,他们招收了无数学生,摄影水平达到这种程度的,还真极少遇到。因为无论是艺术造诣还是生活历练等方面,那些应届生都不能和张艺谋相比。再看张艺谋,看上去年龄就不会小。一问,28岁,比北影招生规定的最大年龄限还是大了6岁。
  这些老教授们也是爱惜人才的,他们不忍挫伤张艺谋的积极性,告诉他,北影在西安设有招考点,他可以直接去那里报名。
  回到西安,张艺谋前去报名。可是,年龄是死规定,人家爱莫能助。和张艺谋一起报名的人都领到了准考证,却根本没他的分。
  好事多磨。肖华的姐夫王涤寰酷爱摄影,1966年就曾报考过北影摄影系,只是因为"文革"才没能入学。其后,他一直自学摄影,在北京艺术圈有不少朋友。他看过张艺谋的作品,认为国家急需人才,应该破格录取张艺谋。为此,他替张艺谋在北京四处活动,最后找到了和他交情颇深的老画家白雪石先生,求白老帮忙。白老看了张艺谋的摄影作品,也认为人才难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前言 他的名字叫"红"(1)第2节:前言 他的名字叫"红"(2)第3节:前言 他的名字叫"红"(3)
第4节:我的父亲母亲(1)第5节:我的父亲母亲(2)第6节:被人从门缝儿里看着长大(1)
第7节:被人从门缝儿里看着长大(2)第8节:在她的手掌轻轻碰一下(1)第9节:在她的手掌轻轻碰一下(2)
第10节:在她的手掌轻轻碰一下(3)第11节:第一双尼龙丝袜(1)第12节:第一双尼龙丝袜(2)
第13节:第一双尼龙丝袜(3)第14节:第一双尼龙丝袜(4)第15节:华君武帮了大忙(1)
第16节:华君武帮了大忙(2)第17节:华君武帮了大忙(3)第18节:华君武帮了大忙(4)
第19节:不再恋爱(1)第20节:不再恋爱(2)第21节:彷徨有时,浪漫有时(1)
第22节:彷徨有时,浪漫有时(2)第23节:彷徨有时,浪漫有时(3)第24节:他为"第五代"立军令状(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