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高明,糊弄老百姓。杨慧心里哼了一声。
韩非接着说:"君王不能什么都自己干,君王就是君王嘛,所以第二条我就说说无为术,主要包括:发挥臣子的才能,让公鸡报告时间,让猫去捉老鼠,各尽所长,君王应该超脱一些;发挥臣子的作用,要叫他们时刻都提心吊胆的,这样才能有所作为;赏功罚过,君王不做具体事,臣下做得好,证明君王英明,做得不好,责任自然由臣下承担,是赏是罚,依照法令执行。"
听到无为这个词,李智心里一动,这不是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吗?听到后来,品出味儿来了,韩非说的无为不过是形式上的,骨子里还是有为。于是就说:"这一条高明,是用无为来实现有为。"
韩非拍了他肩膀一下,"行,将、将来能做大、大事。上面说了,要让臣下去做事,君王主要是用人,那么,怎样才能用好人呢?这就是第三条,用人术。具体做法是,根据臣子的工作成绩考察、选拔官吏;在做实际工作的岗位上起用官员,宰相一定要从低级官吏中提拔,将军一定要有当兵作战的经历;任用官吏的大权必须牢牢控制在君王手里,绝对不能落到大臣和亲信手中;要因事用人,而不是为了安排人专门设置官职;注意把奖赏和任职分开,功劳和才干是两回事,立了功的人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因此,要把奖赏给予有功的人,把官职委与有才能的人。"
嗯,讲得不错,杨慧点点头,要用心记下来,以后兴许能用上。
韩非继续说:"既然君王要做出无为的姿态,把具体事情交给臣下办理,就一定要能控制住局面,所以要掌握制驭术。具体办法很多,我教你们三招。第一招,适时改变对臣子的态度。原来亲近的就冷淡一些,原来疏远的就热情一些。这不仅可以使他们摸不着头脑,还能借机考察他们,是否因为疏远而心生怨恨,因为亲近而得意忘形。第二招,有意提起或自然流露出臣子的往事,如果他曾犯有过错,就会更加小心;如果他有过功绩,就会更加感激,君王没有忘记他嘛。第三招,遇事多从反面做些思考。比如,国家受到损害,就要想想哪些人能够从中捞到好处;臣子受到伤害,就要观察与他利益相反的人。那年,韩国黍米种子的价格突然升高,怎么回事?国君昭侯就去查那些从种子提价中受益的人,一下就查到管理粮库的官吏头上,是这条蛀虫捣的鬼。"
哎,君主真累。杨慧对今后当不当掌权人犹豫起来。再一瞧李智,听得兴致勃勃。
三天后,车子终于驶进了秦国的咸阳城(7)。秦王正等着韩非,立即召见了他。
谈了些什么,韩非没说。但秦王肯定为韩非的思想所倾倒,因为韩非回来就清点随车带来的竹简,说是秦王命他把自己所有的著作都送去,要从头到尾拜读一遍。然而,韩非根本没有准备,带来的几部书也是顺手拿的。这可难住了他,要是惹得秦王不高兴,这次和谈八成就告吹了。正着急的时候,有人来报李斯来访。韩非一拍脑袋,有了。老友李斯钦佩他的学问,韩非每有新作都要派人给李斯送一份,可以先把李斯存的那一套送给秦王,回到韩国后再给他补上。李斯当然舍不得,但自己不帮韩非谁帮他?再三从老友那里得到了补偿的保证,他才勉强答应下来,并应诺由他负责把书送进王宫。
秦王收到书,立即打开观看。第一篇叫"初见秦"。"写得好,写得好。"秦王边读边嘟囔。"奇文!寡人怎么就没早见到这篇东西?"接着,他又打开一卷竹简,第二篇的标题是"存韩"。他皱起了眉,这两个字太刺眼,寡人要灭六国,岂能保留韩国?这不是对着干吗?读下去,内容是劝秦王先攻打赵国,表示韩国愿意紧随其后,当秦国的小伙计。闹了半天,韩非是想把战火引向赵国,从而为韩国的生存赢得时间。
秦王的眼珠又转到了标题上,"存韩?"他冷笑一声,吩咐道,"叫李斯来。"
李斯来了。接着又来了个叫姚贾的,说有急事报告。秦王让他们一块进来。秦王指着"存韩"的标题问:"怎么回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