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果我们的世界也是身体和灵魂分离的,每个人的精灵会是什么样子呢?贾宝玉的精灵,平常该是只鹤吧,所谓闲云野鹤,对他这种"无事忙"十分贴切;但一旦他老子叫他去书房,估计会马上变成一只兔子,传说中兔子的胆子最小;跟丫鬟们厮混时,他的精灵会化为雄性的鸳鸯,鸳鸯最喜雌雄同进同退……到了小说的最后,贾宝玉的精灵无疑是莲花,因为那是释迦牟尼的"坐骑",对他这样全身心投入佛法中的人,最为相配。当然,莲花不是动物,不过,佛祖如果看中了宝玉,化植物为动物对他来说显然是件平常的事儿。
我的精灵该是什么呢?10岁的时候,肯定是只猴子,东张西望,没一刻安生,让老师家长头疼;15岁的时候,该是只海燕,托高尔基的福,总想"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到了40岁了,我的精灵肯定会固定为一头猪,浑浑噩噩,混吃等死,而且任人宰割--其实,《黄金罗盘》的平行世界也是扯淡,灵魂这玩意儿,在身体内和在身体外又有什么区别呢?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身体外的时候别人更容易看见罢了,又有什么好?
圣贤的光芒
《北京晚报》报道:成龙听说北京有位感悟《论语》泪流满面的女老师于丹,很想会会,于丹看成龙电影也泪流满面,于是两个人见面了,聊得相当投机。最后,于丹送成龙一套"《论语》感悟",扉页留言写了一行字:"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孔子是圣贤,被称为圣人,偶尔也会被指开"孔家店"而被"打倒",说是打倒,其实也倒不了,耸立了两千多年呢,哪能说倒就倒。中国人里,被称为"圣"的真不少,孟子据说没孔子那么伟大,所以称亚圣,杜甫是诗圣,苏轼是词圣,吴道子是画圣,王羲之是书圣,李时珍是药圣,张旭是草圣……每个行业做到顶尖就是个"圣",不过随着该行业的发展,有些"圣"也不大"圣"了,比如李时珍,可能现在的普通内科大夫也会比他高上那么一点点,但不妨碍他在当时的地位。这些人被称圣可能还多少有些道理,但有个行业的人,无论做得好坏都被称圣,就可笑了,我说的这个行业就是做皇帝,多烂的皇帝都是"圣上",其实他拥有的可能就是祖上的武功而已。别人不说,就是大观园里的小姐妹们联手做诗,都会说上一句"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夸夸皇上;贾琏说起皇帝放妃子们省亲,也会赞一句"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皇帝把那么多人家的女儿关在后宫,略放出去见见家人,就会被拍马屁,这个行业实在太好做了,难怪那么多人想干。
所以,我对凡是称圣的人或物事都琢磨一下,因为一"圣",就是要我仰头看的。什么东西值得仰望?请读一首诗: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