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我是劉心武 》
第17節:母親放飛的手(6)
劉心武 Liu Xinwu
就在那個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親將我放飛時,親手給我縫製的被子。它在為我忠實地服務了幾年後,終於到了必須更換的極限。於是我給在張傢口的母親,寫信要一床被套。這對於我來說是自然到極點的事:那時我雖然已經掙到每月54元的工資,又偶爾有個五塊十塊的稿費,一個人過,經濟上一點不睏難,我偶爾也給母親寄上十塊二十塊的,表示孝心。我不是置不起一床新被套,但我不知道該到哪兒去買現成的被套,或者買白布來縫。那是我難以考慮的,這種事,當然是問母親要。
母親很快給我寄來了包裹,裏面是一床她為我縫製的新被套,但同時我也就接到了母親的信,她那信上有幾句話令我覺得極為刺心:“……被套也還是問我要,好吧,這一回學雷鋒,做好事,給你寄上一床……”?
這就是我文章開頭所說的,與母親的一次內心裏的感情衝突,睡在換上母親所寄來的新被套裏,我有一種悲涼感,母親給兒子寄被套,怎麽成了“學雷鋒,做好事”,仿佛是“義務勞動”呢!
當然,在那樣的歲月裏,這是很細微很卑瑣的一件事情,何況很快就進入了“文革”時期,這對母親的不悅,很快也就沉入心底,塵封起?來了。?
在“文革”過去以後,因為偶然的原因,母親在關於那床被套的信中所說過的話,又曾浮到了記憶的上層,於是默默地分析:她那是因為受當時社會“語境”的熏陶而順筆寫出是因為畢竟乃一平凡的老太婆,禁不住為一床被套“斤斤計較”還是她對我,說到頭來並沒有最徹底的母愛
也曾有幾回,在母親面前,話到嘴邊,幾乎就要問出來了,卻終於又吞了進去,吞進去是對的。也曾設想,是母親當年一時的幽默,母親誠然是一個有幽默感的人,但她同時又是一個從不拿政治詞語來幽默的人。
現在我纔憬悟,母親那是很認真很嚴肅的話,就是告訴我,既已將我放飛,像換被套這類的事,就應自己設法解决,在這種事情上,她與我已是“兩傢人”,當然她樂於幫助我,但那確實是“發揚雷鋒精神”,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盡量自己獨立解决”。回想起來,
自那以後,結婚以前,我確實再沒嚮母親伸過這類的手,我的床上用品,更換完全由我自己完成,買不到現成的,我便先買布,再送到街道縫紉社去?合成。?
母親將我放飛以後,我離她那雙給過我無數次愛撫的手,是越來越遠了,但她所給予我的種種人生啓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從細小處,挖掘出珍貴的寶藏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世界上最愛我的那個人去了
父親於1978年突發腦溢血逝世。父親逝世後,母親在我們幾個子女的傢裏輪流居住,她始終保持着一種獨立的人格尊嚴,堅持用自己的錢,寫自己的日記,並每日閱讀大量的書報雜志,在與子孫輩交談時,經常發表她那相當獨到的見解。比如,她每回在電視新聞裏看到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總要說:“這個焦眉愁眼的人啊!”她能欣賞比如說林斤瀾那樣的作傢寫的味道相當古怪的小說……她的行為也仍充滿勃勃生氣,比如收認街頭純樸的修鞋匠為自己的幹兒子,等等。
1988年深秋,母親因身體極為不適,從二哥傢進了醫院,她堅持要自己下床坐到盆上便溺。
在我們子女和她疼愛的孫輩都到醫院看過她後,她在一天晚上毅然拔下護士給她紮上的抗衰竭點滴針,含笑追隨父親而去。她在子女成年後,毅然將他們放飛,而在她喪偶後,她所想到的,是絶不要成為子女們的纍贅,在她即將進入必得子女們輪流接屎接尿照顧她病體的局面時,她采取了不發宣言的自我安樂死的方式,給自己無愧的一生,畫上了一個清爽的句號。
靜夜裏,憶念母親,無端地聯想到兩句唐詩:“唯憐一燈影,萬裏眼中吸。”那本是唐人錢起為日本僧人送行而寫的。營造的,是—個法舟在海上越飄越遠,那舟窗中的燈,卻始終閃亮在詩人心中的意境。我卻覺得這兩句詩恰可挪來涵括對母親的憶念。她遺留給我的明心之燈,不因我們分離的時日越來越長而暗淡熄滅;恰恰相反,在我生命的途程中,是閃亮得愈見燦爛,衹是那明心之光潤靈無聲,在一派肅穆中伴我始終。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內容簡介 | 第3節:無悔少年時(1) | 第4節:無悔少年時(2) | 第5節:童年:火的記憶(1) | 第6節:童年:火的記憶(2) | 第7節:祖父、父親和我(1) | 第8節:祖父、父親和我(2) | 第9節:祖父之死(1) | 第10節:祖父之死(2) | 第11節:父親脊背上的痱子 | 第12節:母親放飛的手(1) | 第13節:母親放飛的手(2) | 第14節:母親放飛的手(3) | 第15節:母親放飛的手(4) | 第16節:母親放飛的手(5) | 第17節:母親放飛的手(6) | 第18節:留洋姑媽(1) | 第19節:留洋姑媽(2) | 第20節:妻子曉歌 | 第21節:看兒子慢慢長大(1) | 第22節:看兒子慢慢長大(2) | 第23節:我的平民朋友(1) | 第24節:我的平民朋友(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