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国色重庆   》 第17节:第三章 黑色悲壮(7)      何建明 He Jianming

  尹明善也要做摩托了!当时像他这样想在"摩托"这块大蛋糕上分一勺羹吃的人多了去了,但没有几个人相信"书商"出身的尹明善会干出什么大名堂来。
  然而他成功了!重庆"车王国"成就了一位吟着小诗走天下的文化人向大企业家转型的全部过程--
  1992年的一天,当他站在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不足40平方米租来的车间里,向手下的9名员工宣布"我要造出全中国、全世界没有的发动机"时,没几个人拿它当真。甚至有人偷偷地在底下嘲笑这个"连摩托车轮子怎么转都搞不清"的"尹书呆子"是在发神经病。而在泱泱重庆"摩托帮"的大海洋里,他尹明善更是个不入流的无名小卒。
  改革大潮造就英雄豪杰。无名小卒加"老人革命"的尹明善(他在加入"车业"行列时已年过半百),谁也没有将他当回事,尤其是后来被他甩在屁股后面的几家"摩托老大","尹明善?尹明善是谁?嗨,别管这类小个体户,老子干老子的!"人家这么说。
  可弹指一挥间,10年之后,重庆没有人再不把这个尹明善放在眼里了,他竟然超过了所有"摩托老大",坐上了"中国摩托老大"的交椅。
  10年的时间太短,一瞬间的工夫。而就是10年工夫,尹明善使自己的事业和重庆人在全国人民面前大大露了脸。看看有人给他记述的这段"发迹史"吧--
  55岁入行的尹明善,要在缝中杀出条生路,只有剑走偏锋。老尹的"绝活"是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新招:创新。
  他没有重复其他小企业为大厂做边角料的老路,一开始就直指摩托车"心脏"--发动机的生产。因为他看到,尽管当时的摩托车市场热浪灼人,但发动机一直是瓶颈,国内只有50毫升和70毫升两个型号,其余大多从日本进口,当地摩托车小厂还不得不远到河南买质次价高的国产发动机。
  尹明善的判断是:"做摩托车尽管市场空间不大,但技术空间很大,创新空间更大,利润空间无限大。"不懂技术的尹明善,把市场琢磨透了。他发现,把"建设集团"维修部的发动机配件买来,自己组装后再卖出去,成本仅1 400元,而卖价高达1 998元,这是一条当时无人知晓的捷径,"建设集团"对此也浑然不觉。于是,他开始悄悄分批从"建设集团"趸来发动机零部件组装销售,同时积极联系配套厂,设计自己的零配件。4个月过后,当"建设集团"突然醒悟,下令一个零配件都不许卖给尹明善时,他自己独立设计的关键配件已横空出世,企业"轻舟已过万重山"。
  只有过时的思路,过时的技术,没有过时的市场。短暂的原始积累过后,尹明善有了500多万元资金,他一狠心拿出50万搞开发,研制出当时全国唯一的100毫升四冲程发动机。消息传出,浙江钱江集团主动上门要求一年包销8万台。接着尹明善又一鼓作气,投资100万元开发出100毫升电启发动机,两个"全国没有",一下子就为尹明善博回3 100万元。
  尝到创新的甜头,尹明善一发不可收拾。此后,他的企业几乎半年就推出一个新品,现在每月就能推出一个全国没有,甚至全世界没有的新机器。舍得,舍得,有得必须能舍,在科技投入上,尹明善是慷慨的。公司每年要拿出销售收入的4%搞新品开发,创出全国同行业的纪录。公司最火的时候,厂商提前几个月打来预付款,天天到厂门口排队取货,以至于公司每星期都得到机场包机发货,这在同业里也是破天荒的新闻。
  创新是企业的马达。7年来,尹明善在业内创出8个全国第一、3个世界第一,其销售收入70%来自新品,他创办的力帆集团,也借此打败业内老字号,一步步登上"摩托帮"帮主的位置。
  面对一些人的"摩托车行业将要成为夕阳产业"的预言,尹明善信心十足:只有夕阳的技术,没有夕阳的产业,只要创新不断,制造业永远是不落的太阳。
  ……熟悉尹明善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民族意识很强的山城汉子。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期间,朱镕基总理就台湾问题答中外记者提问后,尹明善连夜写下"我拥护"的短文,在报纸上以自费广告的形式刊发,被称为"爱国广告",拳拳之心跃然纸上。这种精神用在商战中,那就是让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用足社会主义的政策,赚足资本主义国家的钱,为中华民族争足光。"
  走进力帆集团工厂的大门,迎面就是"国内赚钱,市场好汉;海外获利,民族英雄"的大幅标语,充满豪情和霸气。人说力帆三件宝:创新、出口、信誉好。尹明善开拓国际市场的成功经验,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民营企业"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普遍看法。
  当别的企业正在国内市场上大打白刃战的时候,尹明善及时把目光投向了海外。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原来摩托车出口的利润是内销的4倍以上!于是,尹明善集中了公司的最强阵容力拓国际市场,他和同事两年之内跑了20多个国家,平均每三天中就有一天待在国外。走出去天宽地阔。现实给尹明善上了生动的一课,原来这个市场大得很,原来我们的东西不比别人差,对国际市场我们缺的是了解,缺的是开拓。
  当时东南亚流行弯梁摩托,恰好力帆弯梁车享誉全国,转眼间,力帆顺势席卷东南亚;白种人喜欢高架跑车,这种车我国仅两家生产,力帆又由此赢得阿根廷、乌拉圭等国的市场。
  在越南、印尼等国,过去是日本摩托车大行其道,在力帆的强力攻势下,日货节节败退,力帆在当地占到80%左右的市场份额,打破了国内制造业"逢日必败"的神话。如今,一辆辆奔驰在大街上的、有中国制造标志的摩托车,已成为东南亚当地一道独特的景观。过去并不把中国同行放在眼里的外国摩托车公司,一觉醒来忽然发现,自己的传统领地已经被这位不速之客冲得七零八落,其惊讶可想而知。他们成立了同业协会,联手对付力帆,并建立了专门机构,研究力帆的一举一动……生产全球化、技术全球化、人才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是尹明善推行其市场全球化路线的4只轮子。
  如今,仅拿下自营进出口权两年多的力帆,已在南非、伊朗设立了组装厂,并还计划在越南、印尼、美国等地设厂,初步实现了生产的全球化。在技术全球化上,尹明善计划投资100万美元购买国外"软技术",以图"站在巨人肩上谋发展"。
  "企业做到几百万时是自己的,做到几十亿时,就是大家的了,一个没有国际资本进入的企业,注定是个做不大的企业。"胸怀世界,放眼全球,尹明善的气魄是宏大的。仅仅只有一年多时间,力帆出口量就超过有10多年出口历史的嘉陵、建设和轻骑,雄踞全国同行业老大。
  2005年,力帆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3.2亿元人民币。
  2006年,力帆推出的"520"新款车实现年销售量20 000辆,其集团公司总销售额超过100亿,占重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尹明善一个人创造的"力帆",为直辖市撑起了如此一片巨大的天地!这样的人物,难道不令我们肃然起敬地称他为"英雄"吗?
  是的,在重庆直辖市的庞大车阵方队中,尹家绪、尹明善、靖波、陈永强、左宗申、付中秋……他们都是我们伟大民族复兴中的真正英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资料来源】重庆出版社
第1节:《国色重庆》书评(1)第2节:《国色重庆》书评(2)第3节:《国色重庆》书评(3)第4节:第二章 蓝色交响(1)
第5节:第二章 蓝色交响(2)第6节:第二章 蓝色交响(3)第7节:第二章 蓝色交响(4)第8节:第二章 蓝色交响(5)
第9节:第二章 蓝色交响(6)第10节:第二章 蓝色交响(7)第11节:第三章 黑色悲壮(1)第12节:第三章 黑色悲壮(2)
第13节:第三章 黑色悲壮(3)第14节:第三章 黑色悲壮(4)第15节:第三章 黑色悲壮(5)第16节:第三章 黑色悲壮(6)
第17节:第三章 黑色悲壮(7)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