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故鄉在紙上:一個村莊的歷史和命運   》 第17節:與生俱來的高貴(1)      潦寒 Lao Han

  與生俱來的高貴
  知識與技術都可以學來,唯有人的素質與品德是與生俱來的。
  --題記
  他的品格,就是他的方法。
  --伯爾
  1
  在寫這個人之時,我一直在遲疑不定,不知道如何寫!他在我們村人的眼中,是一個連做父親都不太稱職的人,一個談起來大道理頭頭是道,卻沒有建樹與威信的人。然而,我之所以這麽執迷地寫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已經不再用一個農民那叫做世俗或實用的眼光看待他了,而是把他當做一個貴族,一個在農村不多見的貴族來寫的。有許多事就是這樣,就好像東西一樣,天下沒有多餘的,現在之所以顯得多餘,是因為他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位置。可人間的悲劇卻在於,有些人一生中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位置。
  於是,在寫運發這個人之前,我一直在想,想他的一生,他的言行,甚至想一些農村的長舌婦說過的話。可是,由於年齡的隔膜或者是對他的瞭解有誤,我一直生怕寫出來文章難以與他那高蹈的精神相匹配,於是,一直拖着不動筆。直到這本書快出版時,我纔對他一生蓋棺定論的事簡述一下,對我親見或者親歷的事描述一下。因為我明白,評價一個有思想的人,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況且人們都知道,散文是最不容易刻畫人物形象的,幾千字的文章很難對一個人一生有一個全方位的交代和記錄。於是,接下來的文章,便成了一種札記性質的表述,雖然也極力想躲開鸚鵡學舌的笨拙。
  2
  運發在農民眼中威信樹不起來有兩事,第一是年輕時就當過銀行行長的他,由於男女關係被開除公職後,一直在農村,直到他死;另一件是作為父親的他,沒有給他的兩個兒子娶上媳婦。直到他死後兩個兒子纔相繼成傢。運發年輕時在銀行當行長的事千真萬確。他比我大五十歲,待我長大懂事後,他已經六十多了,這事早已經過了談論的高峰,偶爾聽到,也衹是隻言片語,很難有一個清晰的輪廓。
  一年,我和運發在一個場(農村曬東西的空地)裏看場,談起小油饃、緑豆湯之類的事了。我故意問他,大爺,聽說你年輕時當過銀行的行長。他聽到臉一沉,連聲說,別提了,別提了。因此我一直得不到第一手資料。據我奶奶說,運發年輕時長得比較人才,四方盤臉,大高個,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喜歡戴墨鏡。那風度,往人前一站,你就不能小覷。也就是他這人才,他在銀行裏包個大姑娘。大姑娘懷孕後,他不能娶兩個,衹能和德玉(他兒子)的娘離婚。過去不比現在,領導知道他的作風有問題,並且有媳婦了還讓大姑娘懷孕了,就把他"拿掉了"(指的是開除了公職)。此時,他已和德玉的娘離婚了。那個已懷孕的相好的見運發沒有權力了,工作也沒有了,也不願跟他了。運發弄得媳婦沒有媳婦,姑娘沒有姑娘,兩頭光。後來他每到晚上,就趴在德玉娘的窗前,拍着窗戶說,德玉娘,要吃還是傢常飯,要穿還是粗布衣,過日子還是結發妻。還是咱倆親呀!後來,德玉娘就又和他過上了,幾十年了,也沒有辦復婚手續。奶奶說着笑着,並且中間還能加一些點評或者是批語,讓這個故事在我的腦海中印象特別深。
  運發沒有給兩個兒子娶上媳婦的原因很復雜。最主要的有兩個,第一是大兒子德玉在1980年"綜合治理"時,德玉猥褻幼女被捕,在監獄裏服了十年刑,待他出來,已經快四十歲了,像這種情況,在農民找媳婦特別不容易。另一個原因是有人提議讓人換親(農村的一種風俗,指的是雙方換女兒到對方傢做兒媳),運發堅决不同意。對於他的這種固執,好多人特別是農民都不理解,難到讓自己的兒子永遠打光棍。運發的思想則是,大丈夫何患無妻。這就是介於種種世俗的原因,運發的兩個兒子到運發死後纔成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春風文藝出版社
第1節:序一:為責任而寫作第2節:序二:春初新韭,秋末晚菘第3節:高高的慄木門樓(1)
第4節:高高的慄木門樓(2)第5節:高高的慄木門樓(3)第6節:高高的慄木門樓(4)
第7節:高高的慄木門樓(5)第8節: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感動第9節:紙上的痛苦(1)
第10節:紙上的痛苦(2)第11節:值得商榷的"封建意識"(1)第12節:值得商榷的"封建意識"(2)
第13節:傳統的覆滅(1)第14節:傳統的覆滅(2)第15節:忍耐與善良(1)
第16節:忍耐與善良(2)第17節:與生俱來的高貴(1)第18節:與生俱來的高貴(2)
第19節:家乡的人命案(1)第20節:家乡的人命案(2)第21節:家乡的人命案(3)
第22節:在嬗變中沒落(1)第23節:在嬗變中沒落(2)第24節:在嬗變中沒落(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