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批評於丹   》 第1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7)      李悅 Li Yue

  這三條標準之外,於丹教授又說到君子的言行標準。她說:
  《論語》中為我們描述的君子,除了要選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很好相處的人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說話和做事的標準。
  於丹認為君子該如何做事呢?
  她認為:
  一個君子不會把自己要做的事、要達到的目標先說出來;而“往是等把事都做完了,目標達到了,纔淡淡地說出來。這叫“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論語·為政》)
  於丹教授在這兒對“君子”的理解,與她上一章對“處世之道”的理解是合拍的。她所說的“君子”的標準,指的還是一種內心修煉,是個人的“見道”、“聞道”、“悟道”、“修道”,是返回內心的方式。
  在這一章中,談到做人標準時,於丹教授談到“內心”。她寫道:
  大傢看,孔子告訴我們的做人標準,不是苛責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來“苛責”內心。
  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我們今天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並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很多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立場上想問題。
  在談到君子之道時,於丹教授談到“內心”。她寫道:
  一個人有了一種仁義的大胸懷,他的內心無比仁厚、寬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細節不計較,他的內心無比仁厚、寬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細節不計較,可以不糾纏於小的得失。衹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內心安靜、坦然。
  一個人內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而增強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在談到具體做君子的方法時,於丹又提到了“內心”。她寫道:
  做君子就是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從今天做起,讓自己成為內心完善的人。因為衹有你的內心真正有了一種從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於丹在這一章的結尾做總結時,仍然大談“內心”。她寫道:
  由此可見,“君子”是《論語》中出現最多的字眼,他的道理永遠是樸素的,是溫暖的,是和諧的,是每一個人可以從當下做的;而那個夢想,那個目標,既是高遠的,又不是遙不可及,它其實就存在於當下,也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真君子。
  於丹教授處處提到“內心”念念不忘“內心”,可見她認為君子之道就是返回內心,進行修養,達到“內聖”狀態。如果衹是“內轉”,而無“外推”,就根本不能建立起一種人倫道德的秩序,就不會有社會意義上的人。那麽“君子”的循環鏈就將斷裂,衹能往而不返。衹有“內聖”,而無“外王”,“內聖”也就沒有了意義。
  孔子在《論語》中給“君子”下的定義是:“修己以安百姓”。分明在談君子的內修是為了治國平天下的,內修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君子之道”即是“仁道”,其目的不在自我“內心”解脫,而在“推己及人”,拯救天下百姓。所以“君子之道”同時又必須由“內心”嚮外層層推進,不能止於“內心”自了;所以孔子的“仁”是剛性的,“弘毅進取”是儒傢理想“君子”的精神,具備了剛毅的精神,“君子”就能夠在“仁”的實踐方面自強不息地奮勇精進。
  於丹《論語》心得之五是“交友之道”。看到這個標題,我感到有些奇怪:為什麽於丹教授將“交友之道”也列入心得之中?
  因為《論語》很少談及這個問題,就連於丹教授都說:“其實縱觀下來,《論語》裏面真正專門談論交友之道的文字並不多。”
  其實《論語》真正談到交友之道的,衹有兩句話: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闢,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於丹講解了這兩句話之後,為了充實她的心得,又講了中國古代晏嬰和陶淵明的故事,還講了西方一位國王的寓言和世界采訪史上的一個著名案例。這些故事衹是為了說明:“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第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
第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3)第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4)
第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5)第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6)
第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7)第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8)
第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9)第1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0)
第1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1)第1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2)
第1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3)第1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4)
第1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5)第1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6)
第1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7)第1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8)
第1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9)第2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0)
第2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1)第2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2)
第2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3)第2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