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杂家 生存恐慌:最后的老手艺   》 第17节:最后的老手艺——刻玛尼石      Liang Ping

  最后的老手艺——刻玛尼石
  云南的梅里雪山,是康巴藏民顶礼膜拜的“神山”,这里是藏传佛教的朝圣地。在雪山脚下,我遇见了年近古稀的藏族老人切勒与玛格,他们徒步二十七天从四川甘孜自治州过来,转山朝拜。我被二老的虔诚感动,将口袋里的一点零钱给了他们,玛格不好意思地接过,对老伴说了句什么。我不懂藏语,请会汉话的切勒翻译,老人告诉我:“她打算用这钱,到石匠那里请块六字箴言的玛尼石,供在神山边。”顺着老人手指望去,不远处有位石匠正叮叮当当地忙活。
  雕刻玛尼石的工匠甘玛扎德,今年四十二岁,打石刻经已二十多年。
  “玛尼”即经文。为祈祷众生安乐、人间太平,在漫长的岁月里, 藏地僧俗祖祖辈辈以雕刻的方式,让信仰的箴言留在高原的净土上。“玛尼石”上面刻的大多是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哞”,也有雕刻成段成篇经文的。玛尼石一般堆放在具有宗教意义的地点,称之为玛尼堆。玛尼石在信仰藏传佛教的地区需求量很大,这便成就了一批玛尼石刻匠人。玛尼石刻艺人一般都是佛教信徒,他们将自己的虔诚与信念刻进冰凉的石头,赋予石块以生命。
  甘玛扎德及其同伴们按照朝佛转经人的要求,刻以相应的内容。长期的磨炼,匠人们的石刻技艺不断提高,高超的匠人能够形成特有的风格,这使玛尼石刻成为别具一格的石刻艺术。从技法上讲,有线刻、减底阳刻、浅浮雕以及综合技法等。而这些技法又分别流行于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地域的风格,如昌都、阿里地区多有线刻、减底阳刻,拉萨、日喀则地区流行浅浮雕。
  甘玛扎德告诉我,自从梅里雪山被炒成旅游热点后,他的顾客就不再是单一的佛教徒了,有些游客也会请块儿小型的玛尼石回家。他手中雕刻的这块小石头就是应一位女游客的要求雕刻的。我问他,雕刻一块儿多少钱,他一笑,用生硬的汉话回答我:“不谈钱,这是神物,活佛说佛无价。”
  我蹲在甘玛扎德身旁看他专心地雕刻,他没有在乎我的干扰,也未躲避我的镜头,其神情如得道高僧。我曾在朗木寺碰到过一位玛尼石刻老匠人,老人年少时出家为喇嘛,还俗后义务为信众雕刻玛尼石。大段的经文,全凭记忆雕刻,丝毫不误。想到此,不禁好奇地问甘玛扎德:“你出过家吗?”他头也不抬地答:“没有。”信仰佛教的藏民,能背诵经文的人不多,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出家人,才能完整地铭刻长篇经文。我又追问:“那你雕刻大段经文时,怎么办?”甘玛扎德停下手中的活计,从随身的布袋里拿出几张用报纸包得严实整齐的经文展示给我看:“雕刻字多的经文时,我就先用铅笔将经文抄在石板上,经过仔细核对后,再刻。”待我看完,他小心地包好,补充道:“经文是不能出错的,那是对神灵的大不敬。刻成篇成段的经文最辛苦,我前些日子刻了四十二块,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二十一章经,每章刻两块,不能有半点差错。全部雕完后,我的眼睛看什么东西都是花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最后的老手艺》目录(1)第2节:《最后的老手艺》目录(2)第3节:《最后的老手艺》目录(3)
第4节:前 言第5节:最后的老手艺——剃头匠(1)第6节:最后的老手艺——剃头匠(2)
第7节:最后的老手艺——剃头匠(3)第8节:最后的老手艺——剃头匠(4)第9节:最后的老手艺——剃头匠(5)
第10节:最后的老手艺——打豆腐(1)第11节:最后的老手艺——打豆腐(2)第12节:最后的老手艺——手工造纸(1)
第13节:最后的老手艺——手工造纸(2)第14节:最后的老手艺——手工制衣(1)第15节:最后的老手艺——手工制衣(2)
第16节:最后的老手艺——铜匠第17节:最后的老手艺——刻玛尼石第18节:最后的老手艺——吊酒
第19节:最后的老手艺——翻砂第20节:最后的老手艺——蜡染第21节:最后的老手艺——擂茶
第22节:最后的老手艺——铝锅换底第23节:最后的老手艺——磨刀人第24节:正在消失的老手艺——裁缝(1)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