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民國的才子佳人:現代作傢的婚戀與創作   》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2)      王鳴劍 Wang Mingjian

  他衹是同我無緣,因他所要求是個三從四德、竭忠盡智、服侍他如王太子一般的女性。可憐我雖會弄弄筆頭,傢事半點不會。我雖敬仰我母親的德行和才幹,母親的德行並未遺傳給我,才幹更沒有。我至今還不能入廚煎荷包蛋、做一碗青菜豆腐湯。洗衣衹能洗手巾和襪子,又何能做他半女僕、半妻子的伴侶!況我偏嚮母傢,協助姐嫂,更令他嫉妒得像心頭有火燃燒,一刻也不能容忍。夫妻感情之壞,以此為根源……
  ……我是一方面為一種教條所拘束,一方面為我天生甚為濃厚的潔癖所限製。我總覺離婚二字對於女人而言,總是不雅,況那時我已薄有文名,過去受的屈辱已不少,若自己的名字再刊布報紙,讓那些好事的記者把我橫塗直抺,實覺不是滋味。但我因這些原因,叫張寶齡孤棲一世,不能享他理想中的家庭幸福,也實覺對不住他!《蘇雪林自傳》,第157頁。
  或許真應了那句俗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張寶齡自從東北退休後,因患胃病一直住在北京。這期間,他與蘇雪林天各一方,音訊杳無。張寶齡病重期間,侄媳婦要為他織一件毛綫短衫,因綫不足,在他箱子中找到一條顔色與之相同的羊毛圍巾,便打算拿來拆開用。他連忙搖手阻止道:“這是你們二嬸的東西,我要留作紀念,綫不足可以到街上去買。”接着,他又老淚縱橫地補充道:“我過去對你們二嬸是太過分了,現在追悔莫及。”不久,張寶齡就病逝了。20世紀80年代,內地和臺灣恢復通郵後,張寶齡的侄子將此情景寫信告訴蘇雪林時,她無限感傷地喟嘆道:“一世孽緣,難得臨死前還說了幾句懺悔的話。”同上書,第156頁。
  蘇雪林《黃山》蘇雪林一生勤奮,耄耋之年仍筆耕不輟。95歲時還寫有回憶錄《浮生九四》年屆九五,卻命名九四,蘇雪林解釋說,因為九五是虛齡,何況九五會引起“竜飛九五”和“九五之尊”的嫌疑,這是她“深感可厭”的,故而取名《浮生九四》。正是這種堅持不懈,使她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和學術研究上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散文創作,學養深厚,才情橫溢;作傢評論,見解獨到,別具一格;學術研究(特別是屈賦研究),視野開闊,發人深省。為此,她多次獲得臺灣和亞洲華文作傢文藝基金會的奬勵,被媒體稱之為“國寶”和“文壇祖母”。
  蘇雪林一生節儉,生活儉樸,粗茶淡飯,甘之如飴。但她並不吝嗇,樂於助人。抗戰時,義無反顧地捐金為國;退休後,為成功大學捐款,將幼年讀書時的“海寧學捨”買下贈送給安徽黃山市黃山區文化局;無償資助子侄輩們,不勝枚舉。
  1998年5月,已過百歲的蘇雪林,不顧年老體弱,在闊別故鄉73年之後,回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太平,並登上了黃山覽勝,成為登上黃山年齡最長者。1999年4月21日,蘇雪林因肺炎而病逝於成功大學附屬醫院,走完了她毀譽參半的一生。同年八月,她的骨灰安葬在太平故鄉母親墓旁,實現了她魂歸故裏,永伴母親的夙願。
  蘇雪林因背負舊傳統包袱,為了母愛,捨棄了怦然心動的初戀,飽嘗了無愛婚姻的孤苦。但她並沒有就此沉淪,而是將之轉化為動力。她自己就如是說道:“實際上,我是個人,是個普通女性,青年時代也頗嚮往愛情生活,屢受打擊,對愛情倒盡胃口,從此再也不想談這兩個字,把愛情升華為文學創作及學術研究的原動力,倒也是意外的收穫。”表現母愛情懷和婚戀軌跡的《緑天》和《棘心》,在學術研究上取得的纍纍碩果,都是她不幸婚姻的“意外收穫”。為此,她對這樁不幸婚姻充滿了感激:
  90年代的蘇雪林,她跨越了兩個世紀,享年102歲,筆耕80載,著述等身,凡2000萬言。我想我今日在文學和學術界薄有成就,正要感謝這不幸的婚姻。假如我婚姻美滿,丈夫愛憐,又生育有一窩兒女,我必安於家庭生活,做個賢母良妻,再也不想到社會上去奮鬥,則我哪能有今日的成就?《蘇雪林自傳》,第158頁。
  然而,作為個體的女性而言,無愛的婚姻未嘗不是一個“缺陷”。這種情愛生活的缺失,使之為人論事不免偏激,一些看法有失公允。早年因“反魯”而聲名狼藉;晚年與劉心皇、寒爵互扣紅帽子,使人不齒,留下一生毀譽任人評說。第四章冰心與吳文藻:“我和你是無限之生中的偶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團结出版社
蘇雪林:“精神貞操之重要,更在肉體之上”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1)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2)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3)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2)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3)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5)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6)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7)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8)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9)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0)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1)
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3)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1)二、“愛在右,同情在左”(2)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3)三、“愛了一個人,即永久不改變”(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