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中國人的智慧 》
第17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8)
林語堂 Lin Yutang
中國的內戰實在也夠不上戰爭這個名詞的真意義,內戰從未有任何價值。國民徵兵之義務嚮非所知,兵士挺身於戰場者是那些窮苦饑寒的人民,沒有其他糊口的方法,這樣的兵士從不感興奮於作戰。而軍閥則對戰爭興高采烈。因為他們不致親臨戰場,歷次較大內戰總是大洋鈿操了勝算,儘管讓勝利的大帥在巨炮隆隆聲中威風凜凜的凱旋,內幕還不是托了大洋鈿的福不成。大帥凱旋時的隆隆炮聲乃是一種表示戰爭的聲浪,不失為歷來一貫的典型,因為中國私人間的爭吵或軍閥內戰,都是讓聲浪構成戰爭的原素。人們不大容易在中國目睹戰爭,衹可耳聞戰爭,如是而已。著者曾耳聞過二次這樣的戰爭,一次在北京,一次在廈門,對於耳官,那是滿足了。通常優勢的軍隊常威嚇退了劣勢軍隊,而在歐美可以延續長時期的戰爭,在中國衹消一個月就可以結束了。失敗了的軍閥,根據中國祖傳的公平待遇之理想,讓他拿十萬大洋鈿旅費作一次考察實業的歐遊,蓋戰勝者洞悉天道循環之三昧,下一次內戰或許尚有藉重他的長纔的地方,果然,下一次來一個轉局,十之八九你可以瞧見上次戰勝者和上次逃亡的軍閥共坐一車如同盟兄盟弟。這是中國人涵養工夫的“妙”處,當此際,人民實實在在一無幹係。他們痛恨戰爭,永遠地痛恨戰爭,好百姓從來不在中國戰爭。
六 知足常樂
到了中國的遊歷傢,尤其是那些任性深入的遊歷傢,他們闖進了外人蹤跡罕至的內地,無不大吃一驚。那裏的農民群衆生活程度如此之低,卻人人埋頭苦幹,他們蓋興奮而知足。就像在大饑荒的省份,如陝西,此種知足精神,普遍地廣播遐邇,除了極少數的例外;而且陝西的農民也還有能莞爾而笑的。
現在有許多為局外人認為中國人民之痛苦者乃係衡以邪僻的歐美生活標準之故耳。若欲處處衡以歐美生活標準,殊無人能感受幸福,除非少數階級能住居於高級的大公寓而自備一架無綫電收音機者。這個標準假使是正當,那麽1850年以前就未嘗有幸福之人,而美國之幸福人必尤多於巴威(Bavaria),因為巴威地方很少回轉輕便的理發椅,當然更少電鏈和電鈴。但在中國的鄉村裏頭,這些設備可更少,雖然在極端歐化的上海,那些老式理發椅已經絶跡。其實這極老式理發椅纔是貨真價實的椅子,而這些老式椅子你倒可仍在倫敦的Kingswav和巴黎的Mrtroartre發現。照著者想來,一個人要坐還是坐一把名副其實的椅子,要睡還是睡在名副其實的床上(而不是白晝應用的沙發),這纔覺得幸福些。一種生活標準,倘使拿每天使用機械設備的次數來測量一個人的文明程度的那種標準,一定是不可靠的標準。故許多所謂中國人知足之神秘,乃出自西方人之幻覺耳。
然無論如何,倘把中國人和西洋人分門別類,一階級歸一階級,處於同一環境下,則中國人或許總是比西方人來得知足,那是不錯的。此種愉快而知足的精神流露於智識階級,也流露於非智識階級,因為這是中國傳統思想的滲透結果。可以到北平去看看著勁兒而多閑話的洋車夫,他們一路開着玩笑,最好讓同伴翻個筋鬥,好叫他笑個痛快。或則可以上牯嶺去看看氣喘喘汗流浹背擡你上山的轎夫;或則可以到四川去看看輓航船逆急流而上行的拉纖夫,他所能獲得以維持每天生活的微薄報酬,僅足敷一天兩頓菲薄而滿意的苦飯。照中國知足原理上的見解,倘能夠吃一頓菲薄而安逸的苦飯,吃了下肚不致擔什麽心事,便是大大運氣。中國有位學者說過:“人生但須果腹耳,此外盡屬奢靡。”
知足又為“慈祥” “和氣”的代名詞,此等字眼到了舊歷新年,大傢用朱紅箋寫在通行的門聯裏,這是一半為謙和的箴訓,一半為人類智慧,明代學者即以此意勸人“惜福”。老子有句格言,現已成為普遍口頭禪,叫做“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在文學裏頭,這個意識常轉化而為田園思想,為樂天主義,吾人可於詩及私人書翰中常遇此等情緒。著者暇時嘗於明人尺牘選集中揀出陸深緻其友人書一篇,頗足以代表此等情緒: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1) | 第2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2) | 第3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3) | 第4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4) | 第5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5) | 第6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6) | 第7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7) | 第8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8) | 第9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9) | 第10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1) | 第11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2) | 第12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3) | 第13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4) | 第14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5) | 第15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6) | 第16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7) | 第17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8) | 第18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9) | 第19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10) | 第20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11) | 第21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12) | 第22節:第三章 中國人的心靈(1) | 第23節:第三章 中國人的心靈(2) | 第24節:第三章 中國人的心靈(3)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