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山长水阔知何处 》
第17节:乱红飞过秋千去(3)
宋浩浩 Song Haohao
这个时候西夏的元昊称帝,与宋辽争衡,宋军兵败延州三川口,西部边疆告急。仁宗这下可被急坏了,当初不是要处置范仲淹么,要把他罢免了么,现在朝廷找不到一个有谋有略可以带兵打仗的人了吧。无路可走的仁宗只能再次任命范仲淹为龙图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担负起指挥宋军与西夏作战的重任。范仲淹赴任后力邀欧阳修担任掌书记,欧阳修了解范仲淹的为人,也很想为国家出一番力,但还是婉言回绝了他。原因很简单,这仍与欧阳修的性格有关系,他当初就不赞成"四六骈文",若任掌书记,整日写着四六的骈体公文简直是受罪,于是写了封信给前线的范仲淹,首先感谢他关切的好意,并以朋友身份提醒范仲淹现在,肩负重任一定要广罗天下人才。
看来躲是躲不过去了,仁宗朝廷到了急需用人的时期,欧阳修不久就被召回京城,恢复馆阁校勘职务,重操旧业,编纂书籍。欧阳修虽然曾有过越职言事、得罪权贵而遭到外放的经历,可回京后指陈时弊的勇气不减当年。仁宗也似乎感觉出了拒谏的弊端,于是告诉群臣可以现在尽除越职之禁,广开言路。欧阳修正好趁这个机遇,呈上了一篇四千字的奏疏,从分析西部边疆战事入手,就改善和强化宋军的防御能力献策献计,提出通漕运、尽地利、权商贾的三项建议,变消极防御变成积极战备,仁宗把欧阳修的意见拿给群臣商议,最后一一采纳。朝廷实施不久,西北边地的形势果然得到了根本改观。同时欧阳修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出色地完成了,《崇文总目》的书编纂成功,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才干很快引起了宋祁的重视,宋祁亲自递状向朝廷举荐,让欧阳修知制诰,接替自己,可是弄臣吕夷简还权倾一时,从中阻挠,所以此议上递后并没有付注实施。
仁宗现在变得喜欢听僚属上封言事了,庆历二年的五月,他还特意把满朝文武召集在一起,说要听大家对国事的意见。这时欧阳修递呈了他的奏疏,上书里争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指陈根源就在于皇帝没有将皇权独揽,矛头直指吕夷简及其一派的任人唯亲、结党营私。这份奏疏的观点是相当尖锐和深刻的,和范仲淹后来的上书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欧阳修现在还只是修书的编纂,纵使有万千计策无数诤言也引起不了那些老臣的注意。不过到从侧面昭示着欧阳修政治观点的成熟。这个时候西夏和北宋的军队处于相持阶段,吕夷简自己不肯露脸背黑锅做罪人,想了好久想出个办法,就是打发史馆修撰欧阳修的同僚富弼,代替自己去契丹议和。欧阳修看出了吕夷简的奸诈嘴脸,认为富弼这样的人是当朝重臣,不宜出使,并就此事上书朝廷。这分奏疏自然又落到了吕夷简的手里,吕夷简看后怒火中烧却又不便发作,因为欧阳修也今非昔比,正得到仁宗的重用,于是便把这篇文章扣住不报。欧阳修眼看着小人乱政,自己在京城也无所作为,虚度岁月,就恳求朝廷允许自己外任,暂时离开这勾心斗角的京师。
三
仁宗实在不想放欧阳修到外地去,但欧阳修执意要走,也不好强扭,只能就近授命他为滑州通判,这个地方离京师不远。通判此职权利甚大,所在州府的官员都受他监督,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仁宗对欧阳修的器重和信任,虽为外放,实是升迁。更有意思的是,欧阳修到任后还不到半年,仁宗似乎已想得慌,又把他从滑州调回京师。这个时候北宋与边疆民族间的矛盾相对缓解,可是内乱又生,兵变民乱接踵而起。面对这种局势,欧阳修非常担心,觉得怎么乱兵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过一伙?朝廷如若依然蹈袭故常,必将出现土崩瓦解之势,这个时候不能退避了,只能挺身而出,痛陈时弊--其实这也正是仁宗把欧阳修调回京师的原因。其他许多有识之士针对现在这个局势也纷纷上书,说如果再因循不革,势必会危及宗庙社稷,并且人主不该这样大权旁落,犹豫不决。孤掌难鸣,欧阳修也助他们一臂之力,写了上下两篇《为君难》呈给皇帝,在文章中欧阳修指名道姓公开切责吕夷简窃柄弄权,说他在中书任上二十年,做尽结党营私的坏事,即使把南山的竹子全砍了也书不完他犯下罪,此文一出朝廷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凡响。仁宗就是希望借欧阳修这次上书的机会,把意见传达出去,激起朝廷内外的强烈反应,然后名正言顺地将吕夷简罢免。果然,吕夷简见大势已去,已然如过街老鼠,只能灰溜溜地称病告退。与此同时,志在革新的仁宗作出了纳谏除弊的态势,北宋王朝第一次重大政治改革庆历新政也将拉开序幕。
三月时分,在枢密使晏殊的推荐下,欧阳修被转为太常丞,入知谏院。知谏院的主要职责就是给皇帝上书提建议,以前没做谏官时欧阳修就以"越职言事"著称,现在身履其任,自然要义无返顾责无旁贷地为挽救宋王朝的政治危机提出合理意见。这不,第一次上殿,欧阳修就鲜明地提出了改善吏治的主张,可是当时北宋吏治之乱积重难返,要彻底改变这样的状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吕夷简为首的守旧派一直把持着朝政,上自两府,下及各州县,势力盘根错节,很难一下子动摇。再加上仁宗虽然把吕夷简罢免了,心里却仍念念不忘,会不会再起用他也不得而知。最要命的是现在接任宰相的章得象是个庸碌之辈,好在还有晏殊,在他登上相位后不避嫌疑,大力重用欧阳修、范仲淹、富弼等革新派人物。欧阳修面对朝廷"格而不行"的现实,干脆在奏疏里把一些品德败坏者的名字写出来,说这些人都是可黜之人,留在朝廷中不能发挥作用,根本尽不了官员的职责,这种诤言谠论自然得罪了不少人,不过正说明了欧阳修一贯的刚直秉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引子 | 第2节:水风空落眼前花(1) | 第3节:水风空落眼前花(2) | 第4节:水风空落眼前花(3) | 第5节:水风空落眼前花(4) | 第6节:水风空落眼前花(5) | 第7节:水风空落眼前花(6) | 第8节:山长水阔知何处(1) | 第9节:山长水阔知何处(2) | 第10节:山长水阔知何处(3) | 第11节:山长水阔知何处(4) | 第12节:山长水阔知何处(5) | 第13节:山长水阔知何处(6) | 第14节:山长水阔知何处(7) | 第15节:乱红飞过秋千去(1) | 第16节:乱红飞过秋千去(2) | 第17节:乱红飞过秋千去(3) | 第18节:乱红飞过秋千去(4) | 第19节:乱红飞过秋千去(5) | 第20节:故 国 晚 秋(1) | 第21节:故 国 晚 秋(2) | 第22节:故 国 晚 秋(3) | 第23节:故 国 晚 秋(4) | 第24节:故 国 晚 秋(5)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