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國學基本教材·孟子大學中庸捲   》 孟子捲·論行為(3)      李鍌 Li Xian

  當我們關愛他人,他人卻不領情時,可能是我們的內心還有不仁夾雜其間。努力治理人民,政治卻不上軌道,可能是我們急功近利,思慮不夠周延。以禮待人而得不到回敬,也可能是我們的恭敬還不夠。
  人懂得反求諸己,才能自求多福,因為衹有要求自己,才能保有無限超越的可能。求諸天,天意渺渺;求諸人,人心難測,都不如反求諸己。
  寒山問拾得說:“人傢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惡我、駡我、騙我時,如何?”拾得說:“衹可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等幾年,看他怎樣?”拾得的境界已經很偉大了,但是孟子告訴我們更積極的做法,要能反求諸己,才能自求多福。
  (二)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①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②,則君子必自反③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④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⑤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⑥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⑦哉?於禽獸,又何難⑧焉?’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⑨,無一朝之患⑩也。(新浪讀書獨傢首發)乃若所憂,則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離婁》下·二八)
  章旨
  孟子說明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無一朝之患,有終身之憂。
  註釋
  ①存心以仁、禮存於心而不忘。
  ②橫逆強橫無理。橫,音hèng。
  ③自反自我反省。
  ④物事。
  ⑤由同“猶”。
  ⑥妄人不明事理、鬍作妄為的人。
  ⑦奚擇如何分別。奚,何。擇,別。
  ⑧難音nàn,計較。
  ⑨終身之憂終身的憂慮,言憂心不能成就如舜那般的聖德。
  ⑩一朝之患一時偶發的禍患。
  乃若猶言“若夫”,提示之詞。
  鄉人鄉裏間的平常人。
  亡音wú,無。
  析論
  孟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以仁、禮存心,遭遇橫逆必先自我反省,所以君子唯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然而一般常情卻是以貨利聲色存心,遭遇橫逆必先責怪他人,衹有一朝之患,而無終身之憂。
  以貨利聲色存心,衹能珍愛貨利聲色,不能愛人、敬人,自然別人也不會愛之、敬之,所以人與人的相處必多橫逆。一有橫逆,便交相指責、毀憎,於是每日應付這樣的指責、毀憎、以橫逆待我的“一朝之患”,而疲於奔命,自然沒有精神顧及“終身之憂”了。
  孟子此處正要試圖扭轉這種風氣,提出“以仁、禮存心”,由愛人、敬人出發,使他人潛移默化,彼此能以仁、禮相待。如果遭遇橫逆,則先自省,自省沒有過失,就寬厚地原諒別人,不與之斤斤計較,這正是“律己以嚴,待人以寬”的表現。更重要的是孟子提出了“終身之憂”,憂什麽呢?憂不如舜。換句話說,就是憂慮不能成為聖人。聖人的事業是博施濟衆,“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這樣的事業,必須一輩子孜孜矻矻地努力實踐,不是一蹴可就,也不是短時間可以達成的。因此,君子心中先確立了一個“為聖人事業”的大目標,至於那些一時偶發的“一朝之患”,就再也無法改變君子的志嚮,也就不值得君子憂慮了。
  如果我們都能懷有“終身之憂”,知道我們要憂慮的對象是什麽,例如經濟學家把不能改善人類經濟形態視為“終身之憂”,醫生把不能增進人類健康視為“終身之憂”,文學家把不能啓蒙人類思想文化視為“終身之憂”,科學家把不能突破現今科技水準視為“終身之憂”等等,那麽,便不致因一時的毀譽愛憎而改變心志,或因一時橫逆乖違而灰心喪志,而可以任重道遠地去貢獻心力,百折不撓地去成就其理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目錄孟子捲·論性善(1)孟子捲·論性善(2)
孟子捲·論性善(3)孟子捲·論性善(4)孟子捲·論性善(5)孟子捲·論性善(6)
孟子捲·論性善(7)孟子捲·論性善(8)孟子捲·論性善(9)孟子捲·論性善(10)
孟子捲·論性善(11)孟子捲·論性善(12)孟子捲·論行為(1)孟子捲·論行為(2)
孟子捲·論行為(3)孟子捲·論行為(4)孟子捲·論行為(5)孟子捲·論行為(6)
孟子捲·論行為(7)孟子捲·論行為(8)孟子捲·論行為(9)孟子捲·論行為(10)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