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走向共和   》 第二章 洋务运动(六)      Cheng Heyu    Zhang Jianwei

  养心殿东暖阁,李鸿章和翁同龢在光绪面前争论着。
  “官职是朝廷的名器,多少学人士子,十载寒窗,甚至皓首穷经而不可得,怎么可以因为几两银子,拿出去叫卖1因为气愤,翁同龢脸都红了。
  李鸿章也不和他客气了,讥讽道:“几两银子?翁师傅说得轻巧!既然这样,您去弄
  这几两银子试试?”
  翁同龢尖刻反击说:“我是弄不来这几两银子,可我也不会做这种不要脸面的事!李中堂,你丢得起这个脸,朝廷还丢不起这个脸哩1
  “我又怎么个给朝廷丢脸了?因缺钱而卖官的事,在本朝不乏先例。乾隆年间,国力何等的强盛!可甘肃大旱时,经御批,还卖出了一批监生、贡生哩!照你这样说,乾隆爷也给大清朝丢了脸罗?另外,本朝雍正、嘉庆、咸丰、道光……哪一代没有拿钱捐官的事?你翁师傅敢说,列祖列宗都给朝廷丢了脸吗?”李鸿章的口才是出了名的好,这一番“旁征博引”,更是把个本来上不得台面的事儿,说得堂而皇之,把翁同龢堵得哑口无言。
  听着两个股肱重臣的激烈争辩,光绪的表情不断变换。他当然知道靠海防捐筹钱是个丢人现眼的事,诚如翁同龢所说,朝廷丢不起这个脸,刚亲政不久的他更不想丢这个脸。可舍此而外,又到哪里弄这笔钱去?浓浓愁云浮在他脸上。
  像是洞悉了光绪的内心,这时李鸿章转过身来对他说:“皇上,臣也知道,靠海防捐筹钱不是个办法,可凡事当从权者就当从权,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翁同龢马上又咬上来,“纲常名教,国之根本,难道也可以从权的么?”
  看李鸿章又要回击,光绪摆手制止了他,说:“你们别争了!事关重大,还是请懿旨,让太后她老人家圣裁吧……”
  六
  武汉,海军衙门驻汉事务署,响起了一阵阵“跳加官”的锣鼓。
  热闹的锣鼓点伴着滑稽的“天官赐福”的表演,吸引了大批士绅百姓的围观。
  事务署大门口贴着盖两方朱红大影筹集海防捐”的通告。通告下摆两张方案,上面摆笔墨、算盘、账簿等物,一个官儿坐在桌后,旁边是一个笔帖式衙门的人。
  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那官儿手一摆,锣鼓骤停,衙门的人开始吆喝起来:
  “快来认购海防捐哪1
  “海防捐,海防捐,你捐银子买军舰,朝廷给你封大官1
  围观的人顿时纷纷议论起来:
  “海防捐,这可是个稀奇事儿1
  “海防,防谁呀?”
  “朝廷买军舰,关我们百姓屁事1
  一个布衫读书人愤愤道:“若用银子买得官来,朝廷何须开科取士,干脆办个乌纱帽铺子可也1
  “跳加官”的锣鼓愈来愈热闹,看热闹的围观群众也愈来愈多。
  不远处,观察着这出闹剧,张之洞的眉头越皱越深,而他身边的辜鸿铭,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鄙夷厌恶神色,说:“大人,让我去搅了他们1
  张之洞:“再看看吧1
  这时,一个满脸油光的生意人已挤到桌前,问道:“你们这海防捐有没有标价啊?”
  笔帖式往墙上通告一指,“喏,户部会同海军衙门开出的红盘,明码实价1
  生意人:“老子又不认得字1
  笔帖式见来了生意,态度也好,“那我念给你听:二至三千两银子可买实缺州县,四至五千两可买实缺知府,七至八千两可买实缺道……”
  生意人:“龟儿子不兴骗人吧?”
  笔帖式:“你看这通告上盖着户部和海军衙门大印,焉能有假?告诉你吧,你一手交了银子,一手就可以领凭上任了1
  生意人:“板板日日的,老子就舍了血本,弄个县太爷当当1说着,他从腰间掏出一张银票递过去……”
  “且慢1辜鸿铭上前道,“你们在这儿卖官,可曾知会总督衙门?”
  笔帖式傲然道:“我署直属海军衙门,无须经过总督1
  “噢,”辜鸿铭露出古怪的笑容,“既然如此,我也买个官儿行不行?”
  笔帖式打量一下他奇异的装束,不敢造次,询问的目光投向那坐着的官员。官员站起来,走到辜鸿铭面前,“你想买多大的官?”
  辜鸿铭:“不大,也就你这个样子。”
  官员冷笑道:“哼,本官乃正六品,三千五百两银子,你有吗?”
  辜鸿铭:“你哪里值那么多银子。”
  他从怀里掏出一枚铜钱,“啪”地拍在桌上,“充其量也就值一文1
  围观的人们哄然大笑。
  官员倏然变色,咬牙道:“我就知道你这家伙是寻开心来了,给我打1
  那几个衙门的人扑上前,挥拳打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大型60集历史剧同步图书《走向共和》《走向共和》美化李鸿章?相关图书即将出版
《走向共和》两极争议白热化 导演张黎解迷津《走向共和》编剧盛和煜称:愿为李鸿章负责
南方周末:《走向共和》的内幕故事第一章 修园子(一)
第一章 修园子(二)第一章 修园子(三)
第一章 修园子(四)第一章 修园子(五)
第一章 修园子(六)第二章 洋务运动(一)
第二章 洋务运动(二)第二章 洋务运动(三)
第二章 洋务运动(四)第二章 洋务运动(五)
第二章 洋务运动(六)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一)
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二)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三)
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四)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五)
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六)第四章 一局双赢(一)
No.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