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誤讀紅樓   》 十四、探春執政始末      閆紅 Yan Gong

  1、成大事者的鋼鐵意志
  雄心勃勃的統治者到了末尾最會鬆弛下來,鳳姐也是如此,多年的緊張狀態,吃力不討好的挫敗感,對於瑣屑事務的厭煩,都使這位威風凜凜的鳳丫頭,變成了一隻病貓。榮國府群竜無主,急需推選出一位臨時執政者來,反復考慮之後,榮國府上層確定了以李紈、寶釵和探春為核心的領導集體。
  說起來是三駕馬車,其實是以探春為主,李紈是面慈心軟的大菩薩,寶釵則拿定主意,不幹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執政期間雖略略主動,大方向是不會改變的。惟有探春,用鳳姐的話叫“口裏心裏都來得,又是我們傢的正主兒”,暗暗圈定了她是首席執行官。
  上層的動蕩,給下層帶來了機遇,榮國府的管傢媳婦小覷了這位未出閣的三姑娘,以為可以亂中取勝,渾水摸魚,幾件事一過手,纔發現“探春精細處不讓鳳姐”,她們占不到什麽便宜。
  如意算盤落了空,一般的老婆子不過駡駡咧咧一陣子了事,可管傢媳婦們個個都是狠角色,就要鑽空子找茬子,把探春拉下馬。
  同樣的陣勢《水滸傳》裏也有過,那些潑皮無賴惟恐魯智深阻礙他們偷菜,設下圈套將他朝糞池邊上引,存心讓他出一次醜,以後再沒勇氣管他們的閑事。趙姨娘兄弟的喪葬費,就是管傢媳婦們給探春備下的一個大糞池,雖是小事一樁:趙姨娘的兄弟死了,按理榮國府應該賞錢,至於賞多少,要看死者的身份。李紈比照的是襲人之母,這時襲人已經獲得姨娘的待遇,襲人之母與趙姨娘的兄弟都是姨娘傢屬,較有可比性。
  因此李紈决定按襲人之母的規格發放銀子四十兩,看上去很妥帖,卻不知榮國府的情況十分復雜,同樣是小老婆,又有傢生的和外來的之區別。襲人是打小買進來的,叫做外來的,趙姨娘生於此長於此,叫做傢生的,外來的親屬去世,要賞四十兩銀子,傢生的衹須二十兩即可。
  這麽個彎彎繞,是管傢媳婦吳新登傢的給李紈探春設的套,主要還是針對探春,趙姨娘是她母親,即使她看出不妥,也許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她不打算徇情,庶出身份一嚮是探春的軟肋,必然怕趙姨娘來鬧,也衹能無奈地擡手放過。
  這個天衣無縫的圈套,真是一個讓人防不勝防的大糞池,一旦陷進去,再也不可能出來了,可讓吳新登傢的沒想到的是,探春不但沒有朝前邁步,反而一腳踢碎了這個陰謀,聰明反被聰明誤,掉進去的是吳新登傢的而不是探春。
  探春不但將四十兩銀子改成二十兩,還一針見血地指出吳新登傢的險惡用心,說得她啞口無言,領命而去。
  但立即,趙姨娘便鬧上門來,來得如此突然如此迅速,讓我無法不懷疑吳新登傢的這邊從探春處出去,那邊就直奔趙姨娘屋裏了,那意思是,我雖惹了一身鱢臭,也要熏得你難受。
  愚蠢的趙姨娘真的就為二十兩來羞辱探春了,探春同學真是好樣的,雖然氣得大哭一場,也决不嚮惡勢力壞風氣低頭,也不因此就心灰意冷,撒手不幹,她瞬間失控之後,依舊保持了穩定的心態,將她的管理事業進行到底。
  “趙姨娘事件”幾乎是一切管理者要遇上的一道坎,它包括了兩點,一是下屬阻撓,二是親友說項,要想順利地邁過去,不但自身要行得正做得端,還要有不輕易被打跨的理想主義,探春紀律嚴明,鐵面無私,職業道德經受住了考驗,站定了腳跟,為她的短暫的執政生涯開了個好頭。
  衹不過,看到這一段時還有點替她那個舅舅寒心,昨天剛死,屍骨未寒,正是讓親人們記起種種好處的時候,探春卻堅定地與之劃清界限,認為他衹是個奴才,自己的舅舅是王夫人的兄弟王子騰,冷酷不下於惜春。但從另一方面說,凡成大事者大約必須有這等鋼鐵般的意志吧,探春的品行與意志都註定了她是一個鐵腕人物。
  2、從“厲行節約”到“土地改革”
  探春的志嚮並不在於按部就班地管理,她的能力與出身,還决定了她是一個天生的改革派。
  在榮國府,她的位置十分微妙,既不是“被侮辱與損害的”,也不是寶玉這種絶對的“既得利益者”,庶出的身份使她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能力,同時也給她招來各種復雜的眼光,使她在受傷害的同時,比較清楚地瞭解社會。
  絶對的既得利益者衹求穩,希望眼下的秩序一往無前地進行下去,被侮辱與損害的,則求大亂,要打破一個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居中者探春,她的願望則是對目前的狀況進行微調,讓左右兩邊皆能相對滿意,從而保持穩定。
  所以她衹是改革派,而不是造反派,她的改革是從細節開始的,第一件是清理重複浪費現象。
  她先拿寶玉等人開刀,這個切入點選得好,寶玉是榮國府裏的漂亮寶貝,老太太眼裏鳳凰,第一等有面子的人。拿寶玉開刀,等於殺雞給猴看,偏偏這衹雞和她交情不錯,在自己的利益上也不很留心,不會像趙姨娘那樣來阻撓,使探春的改革事業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寶玉他們在學校裏,每年有八兩銀子的點心錢,探春認為已經有了月錢,這筆開支十分多餘,當即命令一筆勾銷。
  算完了寶玉他們的賬,探春又算到自己頭上,她們的脂粉,原是讓買辦買了送進來的,但是買辦要麽拖延,要麽就拿劣質産品來搪塞,小姐們衹能拿自己的月錢,托別人的奶媽或是弟兄哥哥的兒子買來,若是使了官中的人,還是一樣的,因為他們和買辦是同事,怕買辦怨恨自己奪了他們的差事。
  這樣明目張膽的貪污,可謂在小姐頭上動土了,可是水至清則無魚,便是眼裏揉不下沙子的鳳姐,出於各種顧慮,也衹能容忍它發展下去,探春則不管三七二十一,將這二兩銀子的脂粉錢取消了事。
  這兩件事都是小事,我以為,更多地帶有試探性質,是探春的兩次投石問路,探春的大手筆,還在對大觀園進行的土地改革上。
  這次“土改”,不是探春拍腦袋想出來的,是她外出考察之後,引進的先進經驗。榮國府當然不會真的允許一位小姐外出取經,探春的考察是藉了同賈母等人去賴傢吃酒之便,同樣的時間地點,寶玉和柳湘蓮說些兒女情長之事時,探春卻和賴傢的女兒討教理傢之道。
  就是這一次,她發現,原來一個破荷葉,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錢的。賴傢的花園還沒有大觀園一半大,除了主人們戴的花,吃的筍菜魚蝦之外,年終還有二百兩銀子剩。
  終其原因,是因為賴傢實行了承包製,而賈傢更像老國企,賴傢以園子養園子,而大觀園卻成了賈傢子弟中飽私囊的項目。探春效法賴傢,正是把大觀園承包給老婆子們,完成一次小規模的企業改製。
  3、上層緘默,無疾而終
  探春提出大的方案,寶釵完善細部,兩人組成完美搭檔。清流派黛玉對探春遙遙致意,底層人物老婆子們歡欣鼓舞,連改革者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前任的冷眼,也因鳳姐的善解人意,和病中的虛弱退讓而輕易繞過,按說該是皆大歡喜之事,但事實上未必如此簡單。
  對於既得利益者,改革總是一件令人不爽的事,或者觸及他們的利益,或者要改變他們的習慣,倘若一一顧全,改革便衹會流於皮毛。
  探春動作之初,衆人願意避她的風頭,天長日久這麽下去,榮國府上下,怎麽會不生出怨艾?趙姨娘衹怕就會帶頭去王夫人那兒告狀。還有那些管事的,比如賈蕓,他就是通過為大觀園栽花種樹打撈到第一桶金,林之孝當時撥給了他二百兩銀子,他衹用了五十兩,剩下的都裝自己口袋裏了,探春把園子承包給老婆子後,他就沒了進項,也不會甘心吧?至於外面那些管傢,比如林之孝之流,原能賺到賈蕓他們的回扣,這下跟他沒關係了,心裏必極大地不平衡,他們又是在上層面前說得上話的人,少不了要放探春的水。
  如此種種,應該是上層對於探春的改革始終保持緘默的原因,鳳姐在大觀園裏弄個小廚房還得到賈母的高度贊賞,探春如此聲勢浩大的改革,卻沒見上面有任何說法。
  除了改革引起各階層的動蕩,上層淡漠的原因應該還在於,他們已生出疲憊之心,深知回天無力,這等小打小敲最多不過增加八百兩銀子,對於入不敷出四面透風的榮國府,是杯水車薪,無法激活他們熱情,反倒揭示了每況愈下的真相。賈傢畢竟大富過,現在雖設法節儉,但“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裏的規矩”,鳳姐都不敢動的“規矩”,探春想要改動,勢必令“老祖宗”不以為然。
  探春的改革,因此成了一個人的戰爭,為她歡呼叫好的都是老婆子們,這些人沒有投票權,她得不到上面的肯定與支持,首席執行官的身份也是暫時的,她分明在做着一份沒有前途的事業。
  浩浩蕩蕩的改革,衹開了個頭,再不見有其他動作,探春再次作為主人公出現,是在抄檢大觀園的運動中。王夫人捨本求末,無視榮國府快速下滑的經濟狀況,在整風整紀上做文章,令探春失望之極,她激烈而沉痛地表示了對這場檢抄運動的反感,並指出這是傢族走嚮頽勢的徵兆。這種譴責必然被好事者傳到王夫人耳中,探春好不容易在王夫人心裏存下的好印象被迅速消費,王夫人更不可能贊助她的改革,探春重新退回原來的位置。
  許多朝代滅亡之前,都會有一場小小的中興,會站出來幾個有頭腦有抱負的人,發動局部的改革運動,殊不知這個王朝已經病入膏肓,偶爾生一兩個新芽,也改變不了枯死的命運。榮國府也是如此,它已經積重難返,上層人物寧可眼睜睜地看着它衰落,也不願意被一個改革者弄得不得安生。
  衹可惜了賈探春,她的才幹與熱情被限製在一個大觀園裏,要是活在現在,她一定是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拿高薪的金領,過着自己喜歡的生活,更不會為一個庶出的身份,弄出許多的原罪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十年未覺《紅樓夢》(自序)第一輯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一、黛玉之美二、黛玉的影子
三、山中“高士”晶瑩雪(薛)四、驀然回首見湘雲
五、妙玉的心理暗疾六、可卿——欲望與毀滅
七、晴雯——暗戀的代價八、襲人——準姨娘是這樣煉成的
第二輯 紅顔彈指老,剎那芳華九、鳳姐的跟人之術
十、作為女人的鳳姐十一、鳳姐和她的朋友們
十二、元春——是偶像還是真人十三、迎春——不幸者的馬太效應
十四、探春執政始末十五、惜春——一個潔癖患者的病因報告
十六、李紈的等待十七、香菱——何處是我傢園
第三輯 紅樓亦是江湖十八、回望雨村——一部現實版的才子傳
十九、賈瑞——一個勾引者的原始資本二十、賈母的一把手之道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