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感悟 》 揭开20几岁的迷思:20几岁的问号 》
第17节:你的财富超过了比尔·盖茨?
松嶋·亚 Song Nakajima Asia
2. 你的财富超过了比尔?盖茨? 你是否多次下决心要改掉拖拉的习惯,但总是以失败告终?你是否仔细估算过拖拉造成你的损失有多少? 越来越多拖拖拉拉的人,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会感到无比的焦虑。虽然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自由,来选择自己是否愿意做某件事情,但是,拖延的后果却必须由自己承担。 有人曾经说过:“如果借口能换成美元的话,相信你的财富会超过比尔?盖茨。”所以说,很多人的失败都与拖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因为拖拉,我们才变成了懒惰的人和行动的侏儒。我们为自己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人还没有找到、我再考虑一下、我等一会儿再做…… 于是,我们用这样的借口惹恼了上司,让他们觉得我们不具备应有的工作能力,或根本就不努力工作等,结果,我们前途黯淡,不仅与晋升无缘,甚至会被扫地出门。 一般来说,对不愉快的事情我们拖延,对困难的事情我们拖延,对难以做决定的事情我们拖延……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是婴儿时期错误的抚养方式,导致成人后的拖延习性。如父母的强迫行为,设置过高的目标以及将这些目标与爱和许诺联系在一起,等等。 拖拉者的习惯和导致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心态也多种多样。 1.寄希望于最后关头的冲刺 此类拖拉族,总是对自己很有信心,而且对工作也有自己的计划,但在时间的分配上却很不合理。他们总喜欢把工作拖到最后时刻再去做,在他们看来,那时候会出现各种压力,而他们则会因这些压力而变得“高效”。 的确,压力下很多人都能发挥一些潜力,但为什么不能先工作后再休息呢?那样既会让我们从心理上感到轻松,而且也不用担心在最后关头,出现什么不可预测的因素。 旸林自从上班以来,每次要递交报告时,都是等到最后关头才开始动手,在接受任务的前段时间,他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做事。 有一次,旸林和同事们合作,准备做一个大型的策划方案,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工作。在工作全部安排好后,其他人都有条不紊地开始行动了,只有旸林依旧那么悠然自得。 刚开始,同事们还提醒他要把握时间,不过旸林讲述了自己最后冲刺的理由,别人也不好说什么了。 就在他非常痛快地玩了几天之后,准备开始通宵赶工时,家里的电脑竟然出故障了。他匆忙冲进办公室,却发现公司停电,而上司也正好告诉他,临时决定要将这个方案提前三天完成。面对这些,虽然他百般努力,结果还是没能按时完成任务,下场可惨哪! 2.没有自信造成的拖拉 对此类拖拉族来说,他们经常会产生自卑心理,做事缺乏自信,总担心自己做不好这件事情,从而导致事倍功半。他们害怕面对失败的结局,所以一味躲避、拖延,以致出现让人失望的结果。 其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工作最后还是要完成的。如果我们一味地在这种恐惧感中等待,情绪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品质,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小涛的拖拉习惯,是从上班之后才开始的。那次,由于一个小小错误,上司开始质疑他的工作能力。小涛原本做事是很有计划的人。但那次之后,他却有了 “后遗症”,总是把工作拖到实在无法再拖时,才开始动手做。 小涛每次都说“不忙,不忙,我马上开始”,却总是不付诸行动,而是把工作从上午拖到下午,又从下午拖到明天,时间就这样在焦虑不安中匆匆溜过。直到最后,他才开始手忙脚乱地做事。可是,这时全心全意地赶工,哪还有什么心思注意工作品质呢?结果当然不会让人满意。虽然小涛也明白这种习惯的不良后果,也为此非常苦恼,但他始终无法改变。 这类拖拉的人,因他们曾在同样的问题上遭遇过挫折,所以付出前总会先考虑是否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于是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选择了暂时逃避去做某件事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南海出版公司 |
|
|
第1节:20几岁的迷思 | 第2节:现实给你的一记重拳 | 第3节:现实和梦想同样重要 | 第4节:二十几岁,你和梦想差几步? | 第5节:二十几岁,告诉世界我来了 | 第6节:你找到工作了吗? | 第7节:求职应聘时你最在意什么? | 第8节:什么样的工作算是好工作? | 第9节:如何找到好工作?(1) | 第10节:如何找到好工作?(2) | 第11节:迷茫的职场“闪跳族” | 第12节:积极也需有个“度” | 第13节:二十几岁,跨越职场二重门 | 第14节:四星上将也曾是职场“菜鸟” | 第15节:克服职场中的“水土不服”(1) | 第16节:克服职场中的“水土不服”(2) | 第17节:你的财富超过了比尔·盖茨? | 第18节:惰性造成的拖拉(1) | 第19节:惰性造成的拖拉(2) | 第20节:二十几岁,拒绝闭门造车 | 第21节:学习他们的用人之道 | 第22节:借鉴绝非简单地COPY(1) | 第23节:借鉴绝非简单地COPY(2) | 第24节:借鉴绝非简单地COPY(3)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