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來自城市名人們的問訊:他們都找旺忘望   》 第17節:牟森來找旺忘望(2)      旺忘望 Wang Wangwang

  那個時期的"小劇場"是一個特別先鋒的概念,除了少數狂熱的藝術青年,很少有人涉足戲院。普羅大衆也沒有途徑得知什麽地方有先鋒戲劇上演的消息,無論他們是否關心、是否渴望。
  《彼岸》之後牟森沉寂了一段時間,看不到希望,除了理想一無所有。之後,他和於堅等人在一起又做了《零檔案》、《與艾滋有關》。前者取材於於堅的一首長詩,用戲劇的語言表現出來,後者則壓根沒有劇本。據說劇組開始接觸過一個專業演員,該演員讓牟森把劇本給他,回傢琢磨琢磨。牟森說:"沒有劇本。"這個人登時感到很暈,默默註視了牟森一陣,便回傢去了,再也沒有來過。後來上臺的演員是於堅、吳文光和金星,牟森讓內嚮並且一隻耳朵聽力受損的於堅在臺上變了一個人,讓從未上過臺的他像一個真正的表演大師那樣自由自在地演戲。牟森用可以利用的任何一種手段來討論,用"有關"或"無關"的任何一種形式來討論,他在吸引觀衆傾聽,當人們傾聽到最後纔發現這是切己的話題,纔發現這是一生中少有的可以跟自己真實的處境面對面的機會。
  令人記憶猶新的還有農民工。當時有一些農民工在劇場幹活,他們被請上了舞臺,慢慢放鬆,進而在舞臺上跳舞。你見過在舞臺上切肉、剁肉餡、包餃子嗎?你見過大傢用純即興的臺詞暢所欲言嗎?你見過臺上和臺下融合為一體的戲劇現場嗎?這就是牟森的戲劇。這樣的戲劇為的是心靈交流。
  小劇場之夢
  這樣的演出做了若幹次之後,牟森覺得,錢是一個大問題。倒不是因為他個人有什麽欲望,而在於戲要演下去。由於沒有演出證,沒有票房,沒有贊助,他需要拎着他的全部傢當,帶着他的全部人馬東跑西顛,衹為尋找一個地方把戲演下去,就好像是憋着一個蛋、急切需要找個安全地方下出來的老母雞。他覺得解决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是建立自己的劇場,他想在荒蕪遍地的地方培養美好的空中花園。
  終於,牟森在長安大劇院附近找好了演出地點,名字索性就叫"長安小劇院"。LOGO也做好了,它出自我的手,很像是舊式觀看京戲的小劇場的舞臺,兩邊有包廂的那種,進入之後,是一個鋪在地上的劇場,像箭頭一樣指引人們走嚮劇院的道路。在做這個LOGO的時候是1995年,當時大傢都希望牟森能夠成功,的確,那時他看起來離成功不遠了。但也正是欠缺一小步,天才不屑於走的這一小步,小劇院之夢終於麯未闌而人已散了。
  戲,謝幕了。
  誰都說不清楚牟森為什麽停止演出,包括他自己後來所說的也都語焉不詳。後來小劇場戲劇發展得似乎不錯,小資們還是很樂意走到劇場裏來的,無論是到這裏尋找情調也好,還是心靈交流也好,總之他們都買票進來了。而牟森卻已經遠離了這個圈子。
  我所知道的原因似乎是這樣的。那時候他手上有了一點錢,並且他的劇團在國外巡回演出很受歡迎,他還有個漂亮的女朋友,事業感情雙豐收。正是有點春風得意的當口,卻發生了令他的一生為之改變的事情。一天晚上,他準備開車去找女友,在倒車的時候突然覺得後面硌了一下,沒太在意,繼續倒車,又硌着,這纔發現不對了,趕緊下車去看--車輪下有個老太太,重傷。這件事情給牟森很大的打擊。他覺得需要反省一段時間。這場反省延續到今日,他沒有再去像以前那麽投入地去搞他心愛的戲劇。他的性格也徹底改變了,從前張狂到極緻的一個人,如今卻極為沉默內斂。
  我到現在為止,心裏還是十分惦記牟森。經過這麽多年的跋涉,我心中還殘留着那麽一點理想主義的憧憬,每當我幻想得到靈魂上的幸福的時候,我就想,能再回到當年牟森的小劇場去看一場真正的好戲,該有多好。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第1節:序 一個為藝術存在的人第2節:崔健來找旺忘望(1)第3節:崔健來找旺忘望(2)第4節:崔健來找旺忘望(3)
第5節:張藝謀來找旺忘望第6節:陳丹青來找旺忘望(1)第7節:陳丹青來找旺忘望(2)第8節:陳丹青來找旺忘望(3)
第9節:慄憲庭來找旺忘望(1)第10節:慄憲庭來找旺忘望(2)第11節:孟京輝來找旺忘望(1)第12節:孟京輝來找旺忘望(2)
第13節:孟京輝來找旺忘望(3)第14節:張元來找旺忘望(1)第15節:張元來找旺忘望(2)第16節:牟森來找旺忘望(1)
第17節:牟森來找旺忘望(2)第18節:錢紹武來找旺忘望第19節:三寶來找旺忘望第20節:曾來德來找旺忘望
第21節:高氏兄弟來找旺忘望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