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魯迅的聲音:魯迅講演全集 》
第17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8)
魯迅 Lu Xun
一、《三國演義》
講三國底事情的,也並不自羅貫中起始,宋時裏巷中說古話者,有"說三分",就講的是三國故事。蘇東坡也說:"王彭嘗雲:'途巷中小兒,……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可見在羅貫中以前,就有《三國演義》這一類的書了。因為三國底事情,不像五代那樣紛亂;又不像楚漢那樣簡單;恰是不簡不繁,適於作小說。而且三國時底英雄,智術武勇,非常動人,所以人都喜歡取來做小說底材料。再有裴鬆之註《三國志》,甚為詳細,也足以引起人之註意三國的事情。至羅貫中之《三國演義》是否出於創作,還是繼承,現在固不敢草草斷定;但明嘉靖時本題有"晉平陽侯陳壽史傳,明羅本編次"之說,則可見是直接以陳壽的《三國志》為藍本的。但是現在的《三國演義》卻已多經後人改易,不是本來面目了。若論其書之優劣,則論者以為其缺點有三:(一)容易招人誤會。因為中間所敘的事情,有七分是實的,三分是虛的;惟其實多虛少,所以人們或不免並信虛者為真。如王漁洋是有名的詩人,也是學者,而他有一個詩的題目叫"落鳳坡吊龐士元",這"落鳳坡"衹有《三國演義》上有,別無根據,王漁洋卻被它鬧昏了。(二)描寫過實。寫好的人,簡直一點壞處都沒有;而寫不好的人,又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其實這在事實上是不對的,因為一個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壞。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處;而劉備,關羽等,也不能說毫無可議,但是作者並不管它,衹是任主觀方面寫去,往往成為出乎情理之外的人。(三)文章和主意不能符合--這就是說作者所表現的和作者所想像的,不能一致。如他要寫曹操的姦,而結果倒好像是豪爽多智;要寫孔明之智,而結果倒像狡猾。--然而究竟它有很好的地方,像寫關雲長斬華雄一節,真是有聲有色;寫華容道上放曹操一節,則義勇之氣可掬,如見其人。後來做歷史小說的很多,如《開闢演義》,《東西漢演義》,《東西晉演義》,《前後唐演義》,《南北宋演義》,《清史演義》……都沒有一種跟得住《三國演義》。所以人都喜歡看它;將來也仍舊能保持其相當價值的。
二、《水滸傳》
《水滸傳》是敘宋江等的事情,也不自羅貫中起始;因為宋江是實有其人的,為盜亦是事實,關於他的事情,從南宋以來就成社會上的傳說。宋元間有高如,李嵩等,即以水滸故事作小說;宋遺民龔聖與又作《宋江三十六人贊》;又《宣和遺事》上也有講"宋江擒方臘有功,封節度使"等說話,可見這種故事,早已傳播人口,或早有種種簡略的書本,也未可知。到後來,羅貫中薈萃諸說或小本《水滸》故事,而取捨之,便成了大部的《水滸傳》。但原本之《水滸傳》,現在已不可得,所通行的《水滸傳》有兩類:一類是七十回的;一類是多於七十回的。多於七十回的一類是先敘洪太尉誤走妖魔,而次以百八人漸聚梁山泊,打傢劫捨,後來受招安,用以破遼,平田虎,王慶,擒方臘,立了大功。最後朝廷疑忌,宋江服毒而死,終成神明。其中招安之說,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為當時社會擾亂,官兵壓製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不和平者便分離而為盜。盜一面與官兵抗,官兵不勝,一面則擄掠人民,民間自然亦時受其騷擾;但一到外寇進來,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時候,人民因為仇視外族,便想用較勝於官兵的盜來抵抗他,所以盜又為當時所稱道了。至於宋江服毒的一層,乃明初加入的,明太祖統一天下之後,疑忌功臣,橫行殺戮,善終的很不多,人民為對於被害之功臣表同情起見,就加上宋江服毒成神之事去。--這也就是事實上缺陷者,小說使他團圓的老例。
《水滸傳》有許多人以為是施耐庵做的。因為多於七十回的《水滸傳》就有繁的和簡的兩類,其中一類繁本的作者,題着施耐庵。然而這施耐庵恐怕倒是後來演為繁本者的托名,其實生在羅貫中之後。後人看見繁本題耐庵作,以為簡本倒是節本,便將耐庵看作更古的人,排在貫中以前去了。到清初,金聖嘆又說《水滸傳》到"招安"為止是好的,以後便很壞;又自稱得着古本,定"招安"為止是耐庵作,以後是羅貫中所續,加以痛駡。於是他把"招安"以後都刪了去,衹存下前七十回--這便是現在的通行本。他大概並沒有什麽古本,衹是憑了自己的意見刪去的,古本雲雲,無非是一種"托古"的手段罷了。但文章之前後有些參差,卻確如聖嘆所說,然而我在前邊說過:《水滸傳》是集合許多口傳,或小本《水滸》故事而成的,所以當然有不能一律處。況且描寫事業成功以後的文章,要比描寫正做強盜時難些,一大部書,結末不振,是多有的事,也不能就此便斷定是羅貫中所續作。至於金聖嘆為什麽要刪"招安"以後的文章呢?這大概也就是受了當時社會環境底影響。鬍適之先生說:"聖嘆生於流賊遍天下的時代,眼見張獻忠,李自成一般強盜流毒全國,故他覺強盜是不應該提倡的,是應該口誅筆伐的。"這話很是。就是聖嘆以為用強盜來平外寇,是靠不住的,所以他不願聽宋江立功的謠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珠海出版社 |
|
|
第1節:聰明人不能做事,世界是屬於傻子的 | 第2節:在北京第二師範學院的講演(1) | 第3節:在北京第二師範學院的講演(2) | 第4節:離騷與反離騷 | 第5節:再論"第三種人"》 | 第6節:關於革命文學 | 第7節:文學與社會(1) | 第8節:文學與社會(2) | 第9節:流氓與文學 革命文學與遵命文學 | 第10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 | 第11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2) | 第12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3) | 第13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4) | 第14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5) | 第15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6) | 第16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7) | 第17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8) | 第18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9) | 第19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0) | 第20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1) | 第21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2) | 第22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3) | 第23節:少讀中國書,做好事之徒 | 第24節:在中山大學學生會歡迎會上的講演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