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典 》 三國志通俗演義嘉靖壬午本 》
趙子竜磐河大戰
羅貫中 Luo Guanzhong
孫堅當晚被劉表圍住,得程普、黃蓋、韓當三將左衝右突,死戰得脫。折兵太多,孫堅連夜引軍回江東。劉表回荊州,以書報紹。自此,孫堅與劉表結冤。
卻說袁紹屯兵河內,缺少糧草,冀州牧韓馥遣人送糧,以資軍用。有客逄紀說紹曰:“大丈夫縱橫天下,何待人送糧為食!冀州乃錢糧廣盛之地,將軍何不取之?”紹曰:“未有良策。”逄紀曰:“可暗使人持書與公孫瓚,令瓚進兵取冀州,虛言夾攻。瓚必興兵,韓馥無謀之輩,必請將軍領州事,就中取事,垂手而得。”紹大喜,即發書到瓚處。瓚開讀,意雲共取冀州平分。瓚喜,即日興兵。紹卻使人密報韓馥。
馥慌,聚荀諶音臣、郭圖二謀士商議。諶曰:“公孫瓚將燕、代之衆,長驅而來,其鋒不可當。兼有劉備、關、張助之,冀州指日休矣。今本初智勇過人,手下名士健將極廣。更兼布恩於四海,天下敬之,當世之豪傑也。將軍可請本初同治州事,彼必厚待將軍,視公孫瓚如兒戲耳。”韓馥即差別駕關純去請袁紹。長史耿武諫曰:“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謂鼻中之氣息,言其易也。譬如嬰孩在股掌之上,絶其乳哺,立可餓殺。奈何欲以州事委之?此是引虎入羊群耳。”馥曰:“吾乃袁氏之故吏,才能又不如本初。古人尚擇賢者而讓之,諸君何嫉妒焉?”耿武等皆嘆曰:“冀州休矣!”於是棄職而去者三十餘人。獨耿武、關純伏於城外以待袁紹。
數日,請紹至,耿武、關純拔刀而出,欲刺殺紹。紹車前顔良立斬耿武,文醜斫死關純。紹入冀州,以馥為奮威將軍,安民用賢,以田豐、沮授、許攸、逄紀分掌事務,盡奪韓馥之權。馥欲悔時,手下無一人矣。馥怨袁紹,棄下老小,單馬去投陳留太守張邈。
卻說公孫瓚知紹已霸冀州,遣弟公孫越來見袁紹,欲分冀州。紹曰:“可請汝兄自來,吾乃有商議。”越辭紹歸,行不到五十裏,道傍擁出一彪軍馬,口稱:“我乃董丞相傢將也!”亂箭射死公孫越。從人逃命回,見公孫瓚,報越已死。公孫瓚大怒曰:“汝教我起兵奪韓馥,就裏取事如此。今又詐董卓兵,射死吾弟,此冤如何不報!”盡起本部軍兵,殺奔冀州來。
紹知瓚兵來,領一軍出。二軍會於磐河之上。紹軍於磐河橋東布陣,瓚軍於橋西布陣。瓚乃立馬於橋上,大呼曰:“背義之徒,何為不見?”紹亦策馬至橋邊,指瓚曰:“韓馥無纔可守冀州,願讓於吾,爾何不平耶?”瓚曰:“昔日洛陽以汝為忠義之人,推為盟主。今之所為,真狼心狗行之徒,尚有面目立於天地之間!”袁紹大怒曰:“誰可以擒之?”文醜策馬挺槍,直殺上橋。公孫瓚就橋邊與文醜交鋒。戰不到十餘合,瓚抵擋不住,拔回馬便走。文醜乘勢追趕過橋。瓚走入陣中,文醜飛馬徑入中軍,如入無人之境,往來在陣中追趕。瓚手下健將四員齊戰,被文醜一槍刺一將下馬,三將奔走。文醜直將公孫瓚趕出陣後山𠔌而逃。文醜驟馬,厲聲大叫:“快下馬受降!”瓚弓箭盡落,頭盔墜地,披發縱馬,卻轉草坡,其馬前失,瓚翻身墜於坡下。文醜急捻槍來刺。看看來近,草坡左側轉出一將,馬上須無鎧甲,拈槍直取文醜。兩馬相交,如花似錦。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個少年大戰文醜五六十合,勝敗未分。瓚部下救軍到,文醜撥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趕去。
公孫瓚忙下土坡,問及姓名。其人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顔,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竜。瓚曰:“將軍自何來,救我一命?”雲曰:“某本袁紹轄下之人。今見袁紹無匡國救民之心,特來相投麾下,不期此處相見。”瓚執雲手曰:“聞貴郡之人皆願傾心以投袁紹,公何獨回心見某也?”雲曰:“方今天下滔滔,民有倒懸之危。雲願從仁義之主,以安天下,非特背袁氏以投明主。”瓚大喜,遂同歸寨,整頓甲兵。次日,一色白馬二千匹,哨到界橋,布成陣勢。瓚將軍馬分作兩隊,列於步兵之側,勢如羽翼。左右馬五千餘匹,其中太半皆是白馬。因公孫瓚多與羌鬍戰,盡選白馬為先鋒,號為“白馬將軍”。羌鬍但見白馬便走,因此白馬多。
紹令顔良、文醜為先鋒,各引弓弩手一千,分作左右,令在左者射公孫瓚左,在右者射公孫瓚右。中間麴義,引八百弓弩手,步兵一萬五千,列圓陣勢於中。袁紹自引馬步軍數萬,於後接應。
瓚初得趙雲,不知心腹,另領一軍在後。瓚遣大將嚴綱為先鋒。瓚自領中軍,立馬橋上,傍竪大紅圈金綫“帥”字旗於馬前。從辰時擂鼓,直到巳時,紹軍不進。麴義令弓手皆伏於遮箭牌下,號令勿動。嚴綱鼓噪吶喊,直取麴義。義見嚴綱軍到,皆伏而不動。仿佛有數十步遠,一聲炮響,八百弓弩手一齊俱發。綱急待回,麴義拍馬起刀,斬嚴綱於馬下。瓚軍大敗。左右軍欲來,被顔良、文醜一齊射住。中軍並起,直殺到界橋邊。麴義馬到,先斬執旗將。公孫瓚見砍倒綉旗,戰麴義不退,回馬下橋而走。麴義引軍直衝到後軍。一將引五百軍不動,於中挺槍躍馬,直取麴義者,乃常山趙子竜也。截住麴義,戰到十餘合,一槍刺麴義於馬下。趙雲一騎馬,飛入紹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公孫瓚引軍殺回,紹大敗,迤邐趕過橋去。紹軍東西亂竄,雲在前,瓚在後,迤邐殺入陣後。
袁紹先使探馬看時,回報麴義斬將奪旗,追趕敗兵。因此紹不準備,衹引帳下持戟軍士數百人,弓箭手數十騎,與田豐在馬上呵呵大笑曰:“公孫瓚無能之輩!”正說之間,忽有趙雲衝到面前,弓箭手急射。瓚軍團團圍定。田豐慌對紹曰:“矢如雨下,主公且於空墻中躲避!”紹以兜鍪撲地,大呼曰:“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墻而望活乎!”衆軍士齊心死戰,趙雲衝突不入,後面袁紹大隊掩至。瓚同趙雲回,左顔良軍到,右文醜軍到,三路拚殺。趙雲保着公孫瓚殺透重圍,復到界橋。紹驅兵大進,又趕過橋,落水死者不計其數。兩邊軍盡投河中,屍首填平。
袁紹當先趕過橋去,不到五裏,山背後閃出一彪人馬來,為首三員大將飛馬而來:中間掣雙股劍的是劉玄德,上首使青竜刀的是關雲長,下首挺丈八蛇矛的是張翼德。三人在平原探知公孫瓚與袁紹相爭,特來助戰。是日正逢袁紹,三匹馬、三般兵器,飛奔前來。袁紹驚得魂飛天外,手中寶刀墜於馬下,絲繮忙輓,急要逃回。不知性命如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話說三國 |
|
|
前言 | 序 | 引 | 三國志宗僚 | 捲之一: 祭天地桃園結義 | 劉玄德斬寇立功 | 安喜張飛鞭督郵 | 何進謀殺十常侍 | 董卓議立陳留王 | 呂布刺殺丁建陽 | 廢漢君董卓弄權 | 曹孟德謀殺董卓 | 曹操起兵伐董卓 | 虎牢關三戰呂布 | 捲之二: 董卓火燒長樂宮 | 袁紹孫堅奪玉璽 | 趙子竜磐河大戰 | 孫堅跨江戰劉表 | 司徒王允說貂蟬 | 鳳儀亭布戲貂蟬 | 王允授計誅董卓 | 李傕郭汜寇長安 | 李傕郭汜殺樊稠 | 曹操興兵報父仇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