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带你去耶鲁   》 第17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6)      Cao Yun    Ma Zheng

  人文教育是耶鲁培养领袖的原则和要求。 耶鲁校方一直认为, 作为常春藤名校, 耶鲁只有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 才能培养学生的领袖意识和全局观念。 人文教育培养的是对社会有责任感、 心智高尚的人。
  买课去
  进大学前, 我每天都掰着手指算什么时候可以自己支配时间、 上自己喜欢的课, 而不是像牛一样被学校的课表和作息时间拖着走。 好不容易熬进大学, 发现可以自己选课和选择什么时间上课, 高兴地把那几门课排过来排过去, 大有翻身做主的感觉。
  我们当时热衷于打听公共课老师的背景, "关门师叔"、 "关门师太" (经常给学生不及格的男、 女老师) 的课要竭力避开; 上课有点名 "癖好" 的老师 自然也不受欢迎; 剩下那些又不点名、 考试还 "高抬贵手" 的好好先生, 挤破头也要选他的课。 专业课没有挑三拣四的余地, 便从师兄师姐那里了解一些教授点名和给分的 "偏好", 以做到心中有数。
  从国内到美国, 选课的自由度更大了。 耶鲁的选课干脆叫买课 (shopping class), 一听这名字, 多少曾被国内教育制度 "禁锢" 的灵魂都兴奋得颤抖。 在西方国家, 人们都把买方当上帝, 所以按照这个逻辑, 学生应该是上帝。 买课期长达两星期, 我想象着教授们像集市的小贩, 在课堂里张罗个摊子, 兜售自己的独门绝活。 学生们像主子似的, 拎个选课篮去课堂里挑挑拣拣。 良好的自我感觉不断膨胀, 直到走进课堂才发现, 原来 "上帝" 也不好当。
  首先是选择的范围太广。 耶鲁采用通识教育, 进校不分专业, 两年以后才决定专业, 所以前两年必须抓紧时间把自己可能感兴趣的课都选一遍, 找到最终的兴趣。 但课选多了忙不过来又可能影响到学习成绩, 很多人都希望在求职简历上有个漂亮的成绩, 所以在兴趣和分数之间必须衡量和取舍。
  观察下来, 很多美国学生更关注自己的兴趣。 他们也讨论教授的背景, 给分苛刻的老师绝对是"没有国界" 地不受欢迎。 比起我们从前一味关注分数和点名, 兴趣在他们心中是第一位的。
  相比起来, 中国学生心里多几把 "锁", "钥匙" 拽在自己手里却对不上号。 我想这不完全是中国的教育给上的锁, 文化、 性格方面的因素都有。 分数是第一把锁, 尤其是第一年, 心里没底, 不知道耶鲁教授的评分口味, 选课的时候格外小心, 多数人考虑到分数, 会选自己在国内基础比较好、 有优势的学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目录(1)第2节:目录(2)第3节:目录(3)
第4节:序言第5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1)第6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2)
第7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3)第8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4)第9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5)
第10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6)第11节:第一章 选择:梦想耶鲁(7)第12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1)
第13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2)第14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3)第15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4)
第16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5)第17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6)第18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7)
第19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8)第20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9)第21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10)
第22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11)第23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12)第24节: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鲁(13)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