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先秦諸子解讀   》 第17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1)      黃堅 Huang Jian

  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
  我想,莊子,其實是個孤獨的人。
  釣魚
  魚,或釣魚,對於莊子,是一道惹眼的風景。
  《莊子》一書的開篇,就是從魚開始的。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莊子 逍遙遊》,以下《莊子》引文,單註篇名)。一般人說《逍遙遊》,--《逍遙遊》和《齊物論》,是《莊子》被人說的最多的。馮友蘭說,莊之所以為莊者,主要就在《逍遙遊》和《齊物論》(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轉引自《十傢論莊》)--總是着眼於鵬飛萬裏,"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九萬裏",卻忘記了,鯤是魚,大鵬鳥,也是魚變的。
  對於魚,先秦諸子均有語涉。老子說過"魚不可脫於淵",孔子說"多識於鳥獸蟲魚"1,孟子"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韓非子》有公儀休嗜魚不受全的故事。但這些,跟莊子一比,都是"小魚見大魚"。
  假如說,一個人,也像一個國傢,也弄個動物來作自己的徽章,比如美國的鷹,德國的熊,中國的竜,那莊子的徽章,就是魚。
  莊子被很多人知道,甚至,被很多人喜歡,跟魚有關。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秋水》)
  莊周傢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鬥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我得鬥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外物》)
  這兩個故事--特別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知道的人很多。馮友蘭,還有後來好多人,總是喜歡說"莊之所以為莊者",然後噼裏啪啦寫上一大堆,其實,我覺得,這兩條魚故事,就是莊之所以為莊者。
  換一個人,想都別想。
  除了上面兩條魚故事,莊子,還說了好些魚哲言。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大宗師》)
  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至樂》)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外物》)
  說魚之外,莊子還親自釣魚。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纍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途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途中。"
  莊子曰:"住矣!吾將曳尾於途中。"(《秋水》)
  這個故事,另有兩個版本。一個被司馬遷寫在《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司馬遷寫莊子,總共寫了293個字,這故事,就花了105個。--另一個在《莊子 列禦寇》,雖說內容有點出入,但意思都差不多,都是說莊子寧願釣魚,不願當官。
  莊子釣魚跟政治的碰撞,《淮南子 齊俗訓》的篇尾,也帶了一筆。
  故惠子從車百乘,以過孟諸,莊子見之,棄其餘魚。
  因為憎惡政治人物的炫耀、擺譜(仇官心理?)但又不好、不便,或不敢,不願、不屑,--當場叫駡,所以,衹好應了弗洛伊德的情感轉移、替代說,把自己釣的無辜的魚,倒回了河塘裏,以示對於政治 財富的抗意。
  這裏順便說一句,莊子和惠子,後來成了朋友--特殊的人與人之間的朋友--我想,這次餘魚對百車的衝突,這次的"倒魚抗議",也許就是他倆友誼的緣起。以後,就有莊子上大梁去找惠子;有了惠子回國後,倆人攜手遊濠上。這世界,友誼,往往從對立開始。
  所謂不打不成交。
  《莊子》書中,最讓人心潮澎湃的一次釣魚,在《外物》篇。這也是中國傳奇小說的源頭之一,"小說"一詞,或許就出於此(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任公子為大鈎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於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鈎,錎沒而下,騖揚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裏。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自製河以東,蒼梧已北,莫不厭若魚者。已而後世輇纔諷說之徒,皆驚而相告也。夫揭竿纍,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幹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是以未嘗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與經於世亦遠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與書評
第2節:第一部分:走進《論語》,換個角度看孔子(1)
第3節:第一部分:走進《論語》,換個角度看孔子(2)
第4節:第一部分:走進《論語》,換個角度看孔子(3)
第5節:第一部分:走進《論語》,換個角度看孔子(4)
第6節:第一部分:走進《論語》,換個角度看孔子(5)
第7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1)
第8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2)
第9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3)
第10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4)
第11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5)
第12節:第二部分:激情孟子,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還是禍端(6)
第13節:第三部分:墨子的草鞋哪去了(1)
第14節:第三部分:墨子的草鞋哪去了(2)
第15節:第三部分:墨子的草鞋哪去了(3)
第16節:第三部分:墨子的草鞋哪去了(4)
第17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1)
第18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2)
第19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3)
第20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4)
第21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5)
第22節:第四部分:遙望莊子,一個平民思想傢的生活剪影(6)
第23節:第五部分:縱橫傢蘇秦的謎樣人生(1)
第24節:第五部分:縱橫傢蘇秦的謎樣人生(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