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小说 三俠五義   》 第十七回 開封府總管參包相 南清宮太後認狄妃      石玉昆 Dan Yukun

  且說李大後自鳳目重明之後,多虧了李誥命每日百般勸慰,諸事遂心,以致飲食起居無不合意,把個老太後哄得心兒裏喜歡,已覺玉容煥發,精神倍長,迥不是破窯的形景了。惟有這包興回來說:“老爺在大相國寺住宿,明日面聖。”誥命不由的有些懸心,惟恐見了聖上,提起龐昱之事,奏對梗直,致于聖怒,心內好生放心不下。
  誰知次日,包公入朝見駕,奏明一切。天子甚誇辦事正直,深為嘉賞,欽賜五爪蟒袍一襲、攢珠寶帶一條、四喜白玉班指一個、珊瑚豆大荷包一對。包公謝恩。早朝已畢,方回至開封府。所有差役人等叩安。老爺連忙退入內衙,照舊穿着朝服。誥命迎將出來。彼此見禮後,老爺對夫人說道:“欲要參見太後,有勞夫人代為啓奏。”夫人領命,知道老爺必要參見,早將僕婦丫鬟吩咐不準跟隨,引至佛堂靜室。
  夫人在前,包公在後,來至明間,包公便止步。夫人掀簾入內,跪奏:“啓上太後,今有竜圖閣大學士兼理開封府臣包拯,差竣回京,前來參叩鳳駕。”太後聞聽,便問:“吾兒在哪裏?”夫人奏道:“現在外間屋內。”太後吩咐:“决宣來。”夫人掀簾,早見包公跪倒塵埃,口稱:“臣包拯參見娘娘,原娘娘千歲,千千歲。臣革室狹隘,有屈鳳駕,伏乞赦宥。”說罷,匍匐在地。太後吩咐:“吾兒擡起頭來。”包公秉正跪起。娘娘先前不過聞聲,如今方纔見面。見包公方面大耳,闊口微須,黑漆漆滿面生光,閃灼灼的雙睛暴露,生成福相,長成威顔,跪在地下,還有人高。真乃是“丹心耿耿衝霄漢,黑面沉沉鎮鬼神”。太後看罷,心中大喜,以為仁宗有福,方能得這樣能臣。又轉想自己受此沉冤,不覺得滴下淚來,哭道:“哀傢多虧你夫婦這一番的盡心,哀傢之事,全仗包卿了。”包公叩頭,奏道:“娘娘且免聖慮,微臣相機而作,務要秉正除姦,以匡國典。”娘娘一壁拭淚,一壁點頭,說道:“卿傢平身,歇息去罷。”包公謝恩,鞠躬退出。誥命仍將軟簾放下,又勸娘娘一番。外面丫鬟見包公退出,方敢進來伺候。娘娘又對誥命說:“媳婦呀,你傢老爺剛然回來,你也去罷,不必在此伺候了。”這原是娘娘一片愛惜之心,誰知反把個誥命說得不好意思,滿面通紅起來,招的娘娘也笑了。”丫鬟掀簾,夫人衹得退出,回轉臥室。
  衹見外面搬進行李,僕婦丫鬟正在那裏接收。誥命來至屋內,衹見包公在那裏吃茶,放下茶杯,立起身來,笑道:“有勞夫人,傳宣官差完了。”夫人也笑了,道了鞍馬勞乏。彼此寒暄一番,方纔坐下。夫人便問一路光景。“為龐昱一事,妾身好生擔心。”又悄悄問如何認了娘娘。包公略略述說一番,夫人也不敢細問。便傳飯,夫妻共桌而食。食罷,吃茶,閑談幾句。
  包公到書房料理公事。包興回道:“草州橋的衙役回去,請示老爺有什麽分派?”包公便問:“在天齊廟所要衣服簪環,開了多少銀子?就叫他帶回。叫公孫先生寫一封回書道謝。”皆因老爺今日纔下馬,所有事件暫且未回。老爺也有些勞乏,便回後歇息去了。一宿不提。
  至次日,老爺正在臥室梳洗,忽聽包興在廊下輕輕咳了一聲。包公便問:“什麽事?”包興隔窗稟道:“南清宮寧總管特來給老爺請安,說有話要面見。”包公從不接交內官,今見寧總管忽然親身來到,未免將眉頭一皺,說道:“他要見我作什麽?你回覆他,就說我辦理公事不能接見,如有要事,候明日朝房再見罷。”包興剛要轉身,衹聽夫人說:“且慢!”包興衹得站住,卻又聽不見裏面說些什麽。遲了多時,衹聽包公道:“夫人說的也是。”便叫包興:“將他讓在書房待茶,說我梳洗畢,即便出迎。”包興轉身出去了。
  你道夫人適纔與包公悄悄相商,說些什麽?正是為娘娘之事,說:“南清宮現有狄娘娘、知道寧總管前來,為着何事呢?老爺何不見他,問問來歷。倘有機緣,娘娘若能與狄後見面,那時便好商量了。”包公方肯應允,連忙梳洗冠帶,前往書房而來。
  單說包興奉命來請寧總管,說:“我們老爺正在梳洗,略為少待,便來相見。請太輔書房少坐。”老寧聽見“相見”二字,樂了個眉開眼笑,道:“有勞管傢引路,我說咱傢既來了,沒有不賞臉的。素來的交情,焉有不賞見之理呢。”說着,說着,來至書房。李纔連忙趕出掀簾。寧總管進入書房,見所有陳設毫無奢華俗態,點綴而已,不覺的嘖嘖稱羨。包興連忙點茶讓坐,且在下首相陪。寧總管知道是大人的親信,而且朝中時常見面,亦不敢小看於他。
  正在攀話之際,忽聽外面老爺問道:“請進來沒有?”李纔回道:“已然請至。”包興連忙迎出,已將簾子掀起,包公進屋。衹見寧總管早已站立相迎,道:“咱傢特來給大人請安。一路勞乏,辛辛苦苦。原要昨日就來,因大人乏乏的身子不敢起動,故此今早前來,惟恐大人飯後有事。大人可歇過乏來了?”說罷,倒地一揖。包公連忙還禮,道:“多承太輔惦念。未能奉拜,反先勞駕,心實不安。”說罷讓坐,從新點茶。包公便道:“太輔降臨,不知有何見教?望祈明示。”寧總管嘻嘻笑道:“咱傢此來,不是什麽官事。衹因六合王爺深敬大人忠正賢能,時常在狄娘娘跟前提及。娘娘聽了,甚為歡喜。新近大人為龐昱一事,先斬後奏,更顯得赤心為國,不畏權姦。我們王爺下朝,就把此事奏明娘娘,把個娘娘樂得了不得,說:“這纔是匡扶社稷治世的賢臣呢!”卻又教導了王爺一番,說我們王爺年輕,總要跟着大人學習,作一個清心正直的賢王呢,庶不負聖上洪恩。我們王爺也是羨慕大人得很呢,衹是無故的又不能親近。咱傢一想,目下就是娘娘千秋華誕,大人何不備一份水禮前去慶壽?從此親親近近,一來不辜負娘娘一番愛喜之心,二來我們王爺也可以由此跟着大人學習些見識,豈不是件極好的事呢?故此今日我特來送此信。”包公聞聽,暗自沉吟道:“我本不接交朝內權貴,奈因目下有太後之事。當今就知狄後是生母,哪裏知道生母受如此之冤。莫如將計就計,如此如此,倘有機緣,倒省了許多麯折。再者六合王亦是賢王,就是接交他,也不砧辱於我。”想罷,便問道:“但不知娘娘聖誕,在於何時?”寧總管道:“就是明日壽誕,後日生辰。不然,我們怎麽趕獐的似的呢?衹因事在臨邇,故此特來送信。”包公道:“多承太輔指教挂心,敢不從命。還有一事,我想娘娘聖誕,我們外官是不能面叩的。現在傢慈在署,明日先送禮,後日正期,傢慈欲親身一往,豈不更親近麽?未知可否?”寧總管聞聽:“噯喲!怎麽老太太到了?如此更好,咱傢回去,就在娘娘前奏明。”包公致谢,道:“又要勞動太輔了。”老寧道:“好說,好說!既如此,咱傢就回去了。先替我在老太太前請安罷。等後日我在宮內,再接待她老人傢便了。”包公又托咐了一回:“傢慈到宮時,還望照拂。”寧總管笑道:“這還用着大人吩咐?老人傢前當盡心的,咱們的交情要緊。不用送,請留步罷。”包公送至儀門。寧總管再三攔阻,方纔作別而去。
  包公進內,見了夫人,細述一番,就叫夫人將方纔之事,暗暗奏明太後。夫人領命,往靜室去了。包公又來到書房,吩咐包興備一份壽禮,明日送往南清宮去;又囑他好好看待範宗華,事畢自有道理,千萬不可泄漏底裏與他。包興也深知此事重大。慢說範宗華,就是公孫先生、王、馬、張、趙諸人也被他瞞個結實。
  至次日,包興已辦成壽禮八色,與包公過了目,也無非是酒、燭、桃、面等物。先叫差役挑往南清宮,自己隨後乘馬來至南清宮橫街,已見人夫轎馬,送禮物的,擡的擡,扛的扛,人聲嘈雜,擁擠不開,衹得下馬,吩咐人役:“俟這些人略散散時,再將馬溜至王府。”自己步行至府門,衹見五間宮門,兩邊大炕上坐着多少官員。又見各處送禮的俱是手捧名帖,低言回話,那些王府官們狂待理不理的。包興見此光景,衹得走上臺階,來至一位王官的跟前,從懷中換出貼來,說道:“有勞老爺們,替我回稟一聲。”纔說至此,衹見那人將眼一翻,說:“你是哪裏的?”包興道:“我乃開封府……”纔說了三個字,忽見那人站起來,說:“必是包大人送禮來的。”包興道:”正是。”那人將包興一拉,說:“好兄弟,辛苦辛苦。今早總管爺就傳出諭來,說大人那裏今日必送禮來,我這裏正等候着呢。請罷,咱們裏面坐着。”回頭又吩咐本府差役:“開封府包大人的禮物在哪裏?你們倒是張羅張羅呀!”衹聽見有人早已問下去:“哪是包大人禮物?挑往這裏來。”此時那王府官已將包興引至書房,點茶陪坐,說道:“我們王爺今早就吩咐了,說道:“大人若送札來,趕緊回稟。”兄弟既來了,還是要見王爺?還是不見呢?”包興答道:“既來了,敢則是見見好。衹是又要勞動大老爺了。”那人聞聽,道:“好兄弟,以後把老爺收了,咱們都是好兄弟。我姓王行三,我比兄弟齒長幾歲,你就叫我三哥。兄弟再來時,你問禿王三爺就是我。皆因我卸頂太早,人人皆叫我王三禿子。”說罷,一笑。衹見禮物挑進,王三爺俱瞧過了,拿上帖,辭了包興,進內回話去了。
  不多時,王三爺出來,對包興道:“王爺叫在殿上等着呢。”包興連忙跟隨王三來至大殿,步上玉階,繞走丹墀,至殿門以外;但見高捲簾櫳,正面一張太師椅上,坐着一位束發金冠、蟒袍玉帶的王爺,兩邊有多少內輔伺候。包興連忙叩頭。衹聽上面說道:“你回去上復你傢老爺,說我問好。如此費心多禮,我卻領了。改日朝中面見了,再謝。”又吩咐內輔:“將原帖璧回。給他謝帖,賞他五十兩銀子。”內輔忙忙交與王三。王三在旁悄悄說:“謝賞。”包興叩頭站起,仍隨王三爺。纔下銀安殿,衹見那旁寧總管笑嘻嘻迎來,說道:“主管,你來了麽?昨日叫你受乏。回去見了大人,就提我已在娘娘前奏明了,明日請老太太衹管來。老娘娘說了,不在拜壽,為的是說說話兒。”包興答應。寧總管說:“恕我不陪了。”包興回說:“太輔請治事罷。”方隨着王三爺出來,仍要讓至書房,包興不肯。王三爺將帖子銀兩交與包興。包興道了乏,直至宮門,請王三爺留步。王三爺務必瞅着包興上馬。包興無奈,道:“恕罪。”下了臺階,馬已拉過。包興認鐙上馬,口道:“磕頭了,磕頭了。”加鞭前行,心內思想:“我們八色水禮纔花了二十兩銀子,王爺倒賞了五十兩,真是待下恩寬。”
  不多時,來至開封府,見了包公,將話一一回稟。包公點頭,來在後面,便問夫人:“見了太後,啓奏的如何?”夫人道:“妾身已然回明。先前聽了為難,說:‘我去穿何服色?行何禮節?’妾身道:‘娘娘暫屈鳳體,穿一品服色。到了那裏,大約狄娘娘斷沒有居然受禮之理。事到臨期,見景生情,就混過去了。倘有機緣,泄漏實情,明是慶壽,暗裏卻是進宮之機會。不知鳳意如何?’娘娘想了一想,方纔說:‘事到臨頭,也不得不如此了。衹好明日前往南清宮便了。’”包公聽見太後已經應允,不勝歡喜,便告訴夫人派兩個伶俐丫鬟跟去,外面再派人護送。
  至次日,仍將轎子搭至三堂之上上轎,轎夫退出,掩了儀門。此時誥命已然伺候娘娘,梳洗已畢。及至換了服色之時,娘娘不覺淚下。誥命又勸慰幾句,總以大義為要,方纔換了。收拾已完,夫人吩咐丫鬟等俱在三堂伺候。衆人散出。誥命從新叩拜。此一拜不甚要緊,慢說娘娘,連誥命夫人也止不住撲簌簌淚流滿面。娘娘用手相攙,哽噎的連話也說不出來。還是誥命強忍悲痛,切囑道:“娘娘此去,關乎國典禮法,千萬別見景生情,透了真實。不可因小節誤了大事。”娘娘點頭,含淚道:“哀傢二十載沉冤,多虧了你夫婦二人!此去若能重入宮闈,那時宣召我兒,再敘心麯便了。”夫人道:“臣妾理應朝賀,敢不奉召。”說罷,攙扶娘娘出了門,慢慢步至三堂之上。誥命伺候娘娘上轎坐穩,安好扶手。丫鬟放下轎簾。衹聽太後說:“媳婦我兒,回去罷。”其聲甚慘。誥命答應,退入屏後。外面轎夫進來,將轎擡起,慢慢地出了儀門。卻見包公鞠躬伺候,上前手扶轎桿,跟隨出了衙署。娘娘看得明白,吩咐:“我兒回去罷,不必遠送了。”包公答應“是”,止住了步,看轎子落了臺階。又見那壁廂範宗華遠遠對着轎子,磕了一個頭。包公暗暗點首,道:“他不但有造化,並且有規矩。”衹見包興打着頂馬,後面擁護多人,圍隨着去了。
  包公回身進內,來到後面,見夫人眼睛哭得紅紅兒的,知是方纔與娘娘作別未免傷心,也不肯細問,不過悄悄的又議論一番:“娘娘此去不知見了狄後,是何光景?且自靜聽消息便了。”妄擬多時,又與誥命談了些閑話。夫人又言道:“娘娘慈善,待人厚道,不想竟受此大害!”包公點頭嘆息,仍來至書房,料理官事。
  不知娘娘此去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註釋:
  迥——差得遠。
  哽噎——哭聲不能痛哭地發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包公案
第一回 設陰謀臨産換太子 奮俠義替死救皇娘第二回 奎星兆夢忠良降生 雷部宣威狐狸避難
第三回 金竜寺英雄初救難 隱逸村狐狸三報恩第四回 除妖魁包文正聯姻 受皇恩定遠縣赴任
第五回 墨鬥剖明皮熊犯案 烏盆訴苦別古鳴冤第六回 罷官職逢義士高僧 應竜圖審冤魂怨鬼
第七回 得古今盆完婚淑女 收公孫策密訪姦人第八回 救義僕除兇鐵仙觀 訪疑案得綫七裏村
第九回 斷奇冤奏參封學士 造禦刑查賑赴陳州第十回 買豬首書生遭橫禍 扮化子勇士獲賊人
第十一回 審葉阡兒包公斷案 遇楊婆子俠客揮金第十二回 展義士巧換藏春酒 龐姦侯設計軟紅堂
第十三回 安平鎮五鼠單行義 苗傢集雙俠對分金第十四回 小包興偷試遊仙枕 勇熊飛助擒安樂侯
第十五回 斬龐昱初試竜頭鍘 遇國母晚宿天齊廟第十六回 學士懷忠假言認母 夫人盡孝祈露醫睛
第十七回 開封府總管參包相 南清宮太後認狄妃第十八回 奏沉痾仁宗認國母 宣密詔良相審郭槐
第十九回 巧取供單郭槐受戮 明頒詔旨李後還宮第二十回 受魘魔忠良遭大難 殺妖道豪傑立奇功
第二十一回 擲人頭南俠驚佞黨 除邪祟學士審虔婆第二十二回 金鑾殿包相參太師 耀武樓南俠封護衛
第二十三回 洪義贈金夫妻遭變 白雄打虎甥舅相逢第二十四回 受亂棍範狀元瘋癲 貪多杯屈鬍子喪命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