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为什么在现代中国年轻人的身上,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却越来越模糊了呢? 人们愈来愈习惯于吃汉堡包、麦当劳、肯德基,戴劳力士表,看好莱坞大片、听爵士音乐,说话中夹杂着英文。
如果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都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才开始接触到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已经太迟了?今天的中国究竟都继承了5000年文化的什么?现代的青年人对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又有多少的了解?
都说文化是软实力,其实,开发利用得好,它就是硬实力。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对外的标志,对内的凝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家门口摆了一个破柜子,一位收藏家发现这是唐朝的,想买下,老太太开口说5块,收藏家说给10块,还说买来当柴烧,下午来取货。等收藏家来搬柜子时,柜子不见了,老太太说,您是少见的好人,说5块给10块,自己心里过意不去,于是帮您把它劈成了柴。
现在我们很多人就是这个不识货的老太太,不愿了解、贴近中华传统文化,连自家宝贝都不认识,把“金蛋蛋”当“土疙瘩”。当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第一个应该是很多人对文化本身的认识不够,对发展经济的目的认识不够,盲目崇洋,盲目媚外。
外国的经济比我们强很多,很多人也就以为外国的文化也比我们的先进,于是造成我国传统文化的缺失。现代文明的标志被许多人错误地理解为科学技术的文明,科学技术强、文化就先进的错误观念已经影响了许多人。
如果将高科技比作立国之骨,市场经济比作立国之肉,那么民族文化将是立国之气。
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气强则筋骨健壮,气弱则根基动摇。而气之不存,骨肉焉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中国今天的战略性发展失去人文精神与素养的滋润,尤其是属于中国自身的文化精华的滋润,那么中国文化最终将失去自己的根基和特色,可悲地被西方文化同化。
如果不能掌握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优势并持续发展的话,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拿什么去和强大的美国文化、发达的日韩文化去竞争抗衡? 难道再过50年,中国人真要到国外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
越来越多的人为“传统”振臂疾呼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传统”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更多的时候,“传统”就是一种做事的态度和风骨。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非物质遗产的影响是远远大于物质遗产的,因为物质化的遗产是会消失的,与此相反,非物质化的遗产是“不以尧存,不以舜亡”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