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都为陈亮的文章震撼了,为什么又没有重用陈亮呢?众大臣为何要诋毁他呢?说来还是与陈亮不羁的个性有关。据《宋史》陈亮本传记载,当时孝宗读到陈亮的文章,心情很激动,多年来都没有看到这样斗志昂扬的文章了,很想把它贴在朝堂上让臣子们学习。当时的权臣曾觌首先揣摩到孝宗的心思,想为自己捞取举贤荐士的美名,于是抢在皇帝动手之前去会见陈亮。《宋史·佞幸传》说“曾觌用事二十年,权倾中外,招权纳贿,无所顾及。朝中士大夫,多公然趋之”,但陈亮就是看不惯曾觌这样的作派,现在曾觌这个高官前来拜访,他不以为荣,反以为是一种羞辱,就在曾觌敲门的时候翻院墙躲开了。曾觌吃这样的瘪,自然不会善罢甘休,还有些大臣也讨厌陈亮的直言无忌,这样在讨论陈亮前途的时候,这些就都跳出来使劲攻击。
又据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记载,孝宗皇帝派宰相王淮去考察陈亮,看看能不能越级提拔。当时陈亮与朱熹来往密切,王淮很讨厌朱熹,所以对陈亮也太喜欢。陈亮来到政事堂,不愿意把自己的底牌都亮给王淮看,同时也估计自己哪怕说得口干舌燥人家也未必认真听,所以只是略微应付了一下。第二天,皇帝问王淮陈亮在政事堂说了哪些话,王淮鄙夷地说:不过是秀才一些不知高低的狂论罢了。正好孝宗此时最讨厌的就是秀才,所以陈亮的大好前程就在这句“秀才”中化为泡影。
在宰相考察后十天,陈亮没有得到任何反馈,于是再一次动笔给皇帝大人写信,并威胁说如果三天之内再等不到任何回音,他就要飘然逝去,“誓将终老田亩了”,到时候就不是陈亮他个人的损失,而是社稷江山的巨大损失了。不过,孝宗皇帝显然不愿意被威胁,陈亮就这样错过一飞冲天的大好机遇。《宋史》本传说,当时孝宗皇帝一心想给陈亮一个官职,但陈亮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大义凛然地说:“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于是决然而去,渡江而归。这样的描述,我们还是可以略微质疑一下。其时,陈亮忧心忡忡,害怕一身学识与草木同朽,倘若有机会施展一二,想必他还是不会放弃的。
这次失利,对陈亮无啻重创。他虽然潇洒地去了,内心却是相当苦闷,对未来他第一次有些惶惑了。在写给吕祖谦的信中,他裸露了心声:我本来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一官半职,但此路不通,想就此放手去做其它营生,又担心机会来临时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本来计划躬耕于南亩,又担心自己从此成为农夫,永无出头之日;本想在读书、闲暇中过完这一生,又清楚知道自己肯定耐不住寂寞;本想在杯酒中消磨豪情,叫嚣张狂,又觉得自己已经超过了做愤青的年龄,再去做这种愤世嫉俗事心里很别扭。每想到自己的前途,真如“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心中便满是凄楚,“或推案大呼,或悲泪填臆,或上发冲冠,或拊掌大笑”。
别无它法,陈亮只有回归他老祖先的行业,老老实实地做起农民来。在这个行业,陈亮还是有天赋的,不久,他的家道就殷实起来,他开始营造乡间小别墅,并取名为抱膝斋,别墅里还有什么“赤水堂”、“独松堂”、“舫斋”等,他也要享受一下大富大贵者那种“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的悠闲生活。唯一遗憾的是,陈亮多次请求朱熹题字,都被这位老夫子拒绝了,因为两人思想上正短兵相接,即开始了思想史上著名的王霸义利之辩。
如果没有牢狱之灾,陈亮说不定真的就会成为乡间的隐士,他的棱角也会被无情的岁月磨平。陈亮在《告高曾祖文》中说:“高安既没,十年之间,亮两以罪系棘寺,实为祖先之羞。”高安,即陈亮的叔祖父陈持,他曾经担任高安县主簿。陈持卒于淳熙二年(1175),十年之后,也就是淳熙十一年(1184),陈亮就被关押到监狱里去了。大约呆了七八十天。为什么会入狱呢?陈亮自己的解释“药人之诬”。有一次乡里绅士聚餐,陈亮的菜羹里被放入了一些胡椒,这本来是款待贵客的一种乡俗。但有位会餐者暴卒,有人就告发食物中有毒。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