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义说部 》 民國春秋 》
第四捲·第三十二章 淮海大捷
劉鳳舞 Liu Fengwu
杜聿明集團撤出徐州時衹帶足7天的糧彈。從1948年12月10日至1949年1月7日,整整1個月,全靠空投補給。30餘萬人的生命全係在那飄飄忽忽的降落傘上,於是,每當降落傘布滿天空的時候,便處處發生武裝爭奪食品的悲劇,一塊大餅從空而降,一群饑餓士兵撲了上去,先抓到大餅的士兵邊啃邊逃,背後槍響了,那開搶的士兵衝上去,從倒在血泊中的同類懷裏抓起大餅,又是邊逃邊啃。後面的槍又響了,7個士兵就這樣為一塊大餅死於非命。最後那個抓起大餅後,刺溜一下鑽進了地洞。
70軍288團團長因團裏幾天未分到空投物品,打電話給師長,師長正為空投場被72軍控製而大為惱火,命令道:“派人到空投場搶米去!”團長命營副率領2個連去,將重機槍擡去掩護。他們扛了十幾袋大米,但卻丟了十幾個士兵的屍體,用一條人命換來了一袋米。但也有不走運的時候,70軍一個小炮班衝進空投場,搶回一袋大米,可打開一看,是袋泥土,士兵們大駡起來,為搶這袋“大米”,不光賠了一個弟兄的生命,還有2人負了傷。
在陳官莊周圍十幾裏見方的土地上,一下子麇集了30多萬軍隊和非軍事人員。軍閥、官僚、資本傢、地主,以及隨軍而來的太太,小姐、公務人員、教員、學生、和尚、戲子、妓女等等,這片被圍困的土地上的人群如一塊癌腫在潰瘍、腐爛。最不幸的是女人,最後連下級軍官的太太、女兒也逃不脫亂軍的姦污。從徐州撤出的女學生為了生存,有的當了官太太,有的成了高級軍官的女文書、女護士,供他們取樂;而更多的則遭到士兵們的集體暴行。官兵殺人越貨,連公務員們也無法幸免。
12月25日,中共中央公佈了國民黨戰犯名單,共43人。中共發言人指出,這43名戰犯罪大惡極,是國人皆曰可殺者主觀唯心主義階段。,戰犯名單是:
蔣介石、李宗仁、陳誠、白崇禧、何應欽,顧祝同、陳果夫、陳立夫、孔祥熙、宋子文、張群、翁文灝、孫科、吳鐵城、王云五、戴傳賢、吳鼎昌、熊式輝、張厲生、朱傢驊、王世傑、顧維鈞、宋美齡、吳國楨、劉峙,程潛、薛嶽、衛立煌、餘漢謀、鬍宗南、傅作義、閻錫山、周至柔、王叔銘、桂永清、杜聿明、湯恩伯、孫立人、馬鴻逵、馬步芳、陶希聖、曾琦、張君勱等。
蔣介石便將近百萬刊有戰犯名單的南京《救國日報》和《黃伯韜烈士紀念册》空投到陳官莊地區,目的是警告杜聿明等人:“中共把你們列為戰犯,非死戰到底不行!”同時“激勵”他們以黃伯韜為榜樣,效命沙場。無奈官兵們需要的是糧食,他們看到這些東西後大駡蔣介石:“老子要吃飯,投這些廢物有鳥用!真他媽的混帳!”
看到這些宣傳品杜明聿卻想:我既然被認為“國人皆曰可殺”,除了為蔣效命別無生路。蔣介石又給杜聿明一電:“聞吾弟有病,如果屬實,日內派機接弟回京醫療。”杜聿明回電說:“生雖殘疾在身,行動維艱學》等。,但不忍拋棄數十萬忠勇將士,請鈞座决定上策,生一息尚存誓為鈞座效忠到底。”
劉伯承、陳毅在雙堆集戰鬥結束後,便去西柏坡同毛澤東等商定下一步的軍事行動。鄧小平則坐鎮總前委,他一面組織中野部隊休整,一面做好對付蚌埠、懷遠之敵北援的兵力部署,又將中野第1、2、3、6縱隊配置於渦陽、蒙城一綫。作為沿海戰場的總預備隊,隨時準備圍殲可能突圍逃竄之敵,以便讓華野放開手腳,全力進行攻擊。
杜聿明集團被圍困了20多天,已有數萬國民黨官兵忍受不了饑寒,爬出來嚮解放軍投誠,連副師長都出來了。華野如果繼續圍而不殲,可將杜聿明集團徹底圍垮圍滅。但粟裕考慮到淮海戰役後,無疑要渡江作戰,於是便根據毛澤東的指示,調整部隊部署,决定:
東集團:宋時輪、劉培善指揮,率華野第3、4、10縱隊、渤海縱隊、冀魯豫軍區獨立第1、3旅,嚮敵陣東部攻擊。
北集團:譚震林、王建安指揮,率華野第1、9、12縱隊由北嚮西南攻擊。
南集團:韋國清、吉洛指揮,率華野第2、8、11縱隊由南嚮東北攻擊。
另以華野第6、7、13縱隊、魯中南縱隊、兩廣縱隊及第35軍為外圍攔截部隊,截殲可能突圍之敵。
1949年1月6日15時30分,粟裕下令攻擊,陳官莊立即淹沒在解放軍強大的炮火之中。中野戰士試製成功的“飛雷”已在華野推廣。“飛雷”所到之處,天崩地裂,人形猶在,卻五內俱碎。敵人膽戰心驚,倉皇而逃。
6日一夜之間,解放軍即攻剋敵人外層堅固設防的15個村落據點,消滅敵人約10個團。7日又攻占了夏砦等20個敵人村莊據點,並攻占了李彌兵團司令部所在地青竜集。李彌逃竄河西。這日殲敵11個團。
8日和9日,解放軍繼續猛攻,戰鬥空前劇烈。蔣軍各級軍官均出動督戰,空軍亦實施狂轟濫炸。李彌兵團陣地已崩潰,邱清泉兵團也紛紛敗下陣來。9日黃昏,杜聿明、邱清泉、李彌等來到陳官莊第5軍司令部,解放軍的炮彈也跟蹤而至,他們趕緊躲到掩蔽部去。
杜聿明主張按蔣介石命令,於10日上午在空軍放毒氣彈掩護下,實行突圍。李彌、邱清泉和第5軍軍長熊笑三認為白天突圍無希望,而且不能再等,力主當夜突圍。雙方爭執不下。熊笑三施了一計,他悄悄離開掩蔽部,叫他的部隊在掩蔽部四周放機槍、大炮、投手餾彈。他自己又跑回來對杜聿明說:“敵人已經打到司令部來了,要下决心突圍,再拖延就出不去了!”
杜聿明細聽,槍炮聲嚮外邊響,知道是熊笑三弄的把戲,便說:“這是你的部隊自己打的,你出去看看,為什麽這樣?”
杜聿明終於執拗不過衆人,衹好說:“既然都這樣主張,那就分頭突圍好了。”
杜聿明、邱清泉、李彌等人作鳥獸散時,解放軍已以猛打、猛衝、猛攻的動作,迅速插入中心陣地。敵軍群竜無首,大勢已去,於是被俘的被俘,逃跑的逃跑,亂作一團。至天明,戰鬥結束。
邱清泉帶着特務營嚮北狂奔,指望赴混亂搶先突出去。當他跑到陳官莊西北張廟堂西南400米處時,突然碰上解放軍一陣機槍掃來,身中6彈,一命嗚呼。這個外號“殺人魔鬼”的邱清泉,兩天前還讓女戲子在床前唱《貴妃醉酒》,抱着青年女學生取樂。這時結束了骯髒的一生。
李彌夾在亂軍之中,化裝逃出包圍圈,後來逃到青島。熊笑三和70軍軍長高吉人等,化裝成傷兵逃到上海。
杜聿明化裝後帶副官、衛士13人逃跑,被俘。他自稱是軍需處長,後被識破。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發起攻殲黃伯韜兵團,至12月6日發起總攻黃維兵團,到1949年1月6日發起圍攻杜聿明集團,最後在1月10日戰鬥結束,歷時65天,全殲國民黨精銳部隊25個軍、56個師,共55.5萬人。繳獲坦剋215輛,火炮4000多門,飛機6架,汽車1700餘輛,以及大批槍枝彈藥。
中共中央於1月17日給劉伯承、陳毅、鄧小平、饒漱石、張雲逸、粟裕、譚震林、陳賡諸同志及華東人民解放軍和中原人民解放軍全體同志發來了祝賀大捷的電報。
在淮海戰役正酣之時,毛澤東於1948年12月11日起草了《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他指出,衹要塘沽、新保安兩點攻剋,就全局皆活了。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敵人從海上逃跑。因此,在目前兩星期內,一般應采取圍而不打或隔而不圍的辦法。尤其不可將張傢口、新保安、南口諸敵都打掉,否則將迫使南口以東諸敵迅速决策狂跑。
中共中央書記處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决定:平津戰役由東北、華北兩大野戰軍共同完成,由林彪、羅榮桓、聶榮臻3人組成總前委,林彪任書記。
蔣介石和傅作義對華北國民黨軍的動作,曾提出過3種方案。
第一種方案:固守天津、塘沽,準備南撤。這是蔣介石的一廂情願。他為了保存軍事力量,重建江南防綫,恨不得把華北60萬軍隊,在一夜之間撤到江南。但傅作義深怕中蔣介石“調虎離山計”,不願把自己的20萬軍隊跟蔣係的40萬軍隊南撤過江。
第二種方案:西撤綏遠。這是傅作義的意見。綏遠、察哈爾是傅部老巢,他不願輕易離開綏遠。他提出,把平津數十萬部隊西撤綏遠,背靠西北“三馬”和鬍宗南,互為犄角,可保大西北。蔣介石不願讓他的24個師西去,也不願讓傅作義的20個師單獨西撤。
第三種方案:暫守平津,保持海口,擴充實力,以觀時變。這實際上是個舉棋不定,折中的方案。
蔣介石終於暫時同意第三方案,他對傅作義說:“好,好,那就照第三方案辦吧!總之,今後華北的軍政財大權都交給你了。”
傅作義道:“請委座放心,我盡力照你的意圖去做就是,關於華北的防守,我認為按照第三方案部署是比較穩妥的。我已命令承德、保定等處過於孤立的守軍,按計劃逐步撤歸平津,衹留1個軍駐守山海關,監視東北共軍的動靜。”
蔣介石狡詐多變,幾天後,他要傅作義去南京參加最高緊急軍事會議。蔣在會上宣佈任命傅作義為華南軍政長官,並通過何應欽在會後同傅作義談話,說華北軍隊經海、陸兩路南撤過江,艦船已準備好,由傅全權指揮,以此來誘使傅上勾。傅作義作出以攻為守姿態,說南下太睏難,不贊成馬上南撤。他又在會上堅决主張同共産黨血戰到底,以最突出的主戰派面目出現,提出堅守華北,誓死擋住東北和華北共軍南下,並說:“衹有這樣才能爭取時間,讓總統在江南順利組成第二綫兵團,爾後就好組織反攻。”
蔣介石拿他沒有辦法,幾乎每天晚上同他個別談話。蔣一再要傅率部南撤過江,出任華南軍政長官,指揮華南4省蔣軍作戰。傅作義對蔣的高官誘惑,婉言謝絶。他對蔣傢王朝的前途,喪失了信心。
1948年11月10日,傅作義回到北平,立即嚮心腹幕僚們講了他拒絶蔣要他南撤的情況,他决心在林彪主力入關之前,抓緊時間,利用美援裝備再擴編10—12個師。傅作義說:“衹要手中有兵,一切都好辦。共産黨搞土地改革大得人心,我們也搞‘耕者有其田’,爭取人心。誓死堅持華北,實在不行,再到綏遠去打遊擊。”
傅作義定下“暫守平津,保持海口,擴充實力,以觀時變”的方針,並把他指揮的60萬軍隊部署在東起北寧綫的灤縣,西至平綏綫的柴溝堡,約1200餘裏的狹長地帶,以北平、天津、張傢口、塘沽、唐山為重點,擺成一字長蛇陣,分3個防區。
第一防區,為西翼張傢口防區,由第十一兵團司令孫蘭峰負責,下轄104、105兩個軍又1個師和2個騎兵旅。
第二防區,為北平防區,包括傅作義的華北“剿匪”總司令部、李文的第四兵團、石覺的第九兵團。共5個軍14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25萬人馬。傅作義的總部駐北平中南海。
第三防區,為左翼津塘防區,包括蔣係候鏡如的第十七兵團,共5個軍,16個師。侯鏡如兼津沽防區司令,駐守塘沽,津沽防守副司令兼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駐守天津。
傅作義煞費苦心地把蔣係部隊擺在北寧路,把自己的嫡係部隊擺在平綏綫,一旦東北解放軍主力入關,蔣係部隊首當其衝,而傅係部隊在不利的情況下,可以嚮綏遠方向逃之夭夭。
毛澤東洞察了傅作義的兩手政策和躊躇難决的心理。敵人或逃或縮對我皆不利,遂指示林彪、羅榮桓、劉亞樓:
我們的方針是:不能讓敵人逃走,更不能讓敵人縮回,要迅速地完成對敵人的戰役分割和戰略包圍,以求全殲。在遼瀋戰役未結束之際,你們就應組織成先遣團,戰役一結束,火速嚮北平開進。
毛澤東一份又一份電報發給林、羅、劉:
部隊要分多路以最快的速度,突然隔斷北平與天津、天津與塘沽、塘沽與唐山各地之敵,不讓縮回,也不使逃掉。
部隊行動必須十分隱蔽。東北局要讓新華社及東北各廣播電臺在今後兩個星期內,多發瀋陽、新民、營口、錦州等地我軍主力部隊慶功祝捷、練兵、開會的消息,以迷惑敵人。林、羅、劉你們幾位,可攜帶輕便指揮機構先行,並於走後一星期左右在瀋陽報上登出一條表示林尚在瀋陽的新聞,這則新聞並經新華社播發。
東北野戰軍主力10個縱隊,80萬人馬,10萬匹戰馬,拖拽着各種大炮、輜重,數不清的汽車、大車載着彈藥、物資,夜行曉宿,分3路神速入關,進入薊縣、寶坻、興隆地區。傅作義的飛機天天在長城內外偵察,有時飛得很低,機翼都快擦着長城了,可是它始終沒有發現解放軍的行蹤。部隊白天睡覺,夜間行動。熱河至長城之間的叢山密林是難得的天然屏障,隊伍兵分多路,隱沒其間。
但是,東北野戰軍的後尾3個縱隊沒有繞道熱河,卻沿北寧路直插進山海關,大搖大擺地入關。這路東北野戰軍的行動暴露在敵人眼皮之下,遭到傅作義成群結隊的飛機的轟炸。林彪選擇這個路綫,事前沒有請示,事後嚮軍委電告說:
由於山海關以北地區及平泉至遵化這條路上人煙稀少,所過部隊太多,同時我們大量軍隊已經長途行軍南下,每日每夜均有敵機偵察轟炸,已無秘密可言。昨已令我最後3個縱隊經山海關入關。
林彪坐在一輛吉普車上,夾雜在行軍部隊中間,駛進挂着“天下第一關”匾額的長城門洞。東北野戰軍像洪流一樣涌進山海關。林彪走着他預定的路綫。軍委命令他的部隊隔斷平津、包圍唐山,殲滅塘沽、蘆臺之敵,他卻獨闢蹊徑,下令要他的兩個縱隊趕往南口,殲滅敵16軍。毛澤東又給林彪發去一份電報:
你們打南口的16軍,在全盤中是行不通的。在平津之敵尚未隔斷的情況下,你們打16軍,並把其消滅了,那就逼使北平之敵早日逃到天津、塘沽。這對我們就地消滅平津之敵是不利的。天津之敵逃跑的主要危險是海路。因此,你們仍應靜候後續兵力到達,準備實行隔絶平津,包圍唐山,殲滅蘆、塘之敵。
林彪有幾分惱火:“我在戰鬥的前沿,還不明白哪裏該打,哪裏不該打?16軍這種敵人戰鬥力小,一敲就掉。”他給軍委拍去的電報,稱:“我已令3縱隊、5縱隊全力嚮南口前進,抓住南口之敵,並防止北平之敵北援。”
林彪先斬後奏。毛澤東認真考慮林彪為什麽非要把這個棋子放在南口。兩個縱隊打南口,有沒有可取之處?5縱隊從東北方向直逼南口,倒是可以威脅北平、南口、懷柔諸敵。可是3縱隊呢?它到南口,就衹能在平津間留下空白,逼使敵人逃往天津了。於是,他采納了林彪的合理建議,修改了自己的方案,立即給林彪回電:“3縱不應去南口,理由另詳告。”
林彪服從了,他讓5縱隊繼續前進,令3縱隊改變行軍方向。
毛澤東緊跟着又給林彪發去一份長長的電報,詳細地對平津戰役的重心和兵力部署及殲敵先後順序做了具體明確的指示。
華北野戰軍徐嚮前一兵團正在圍攻太原。楊成武、李井泉的三兵團正在圍攻歸綏,楊得志、羅瑞卿的二兵團集結在麯陽地區,準備赴太原作戰。東北野戰軍程子華的先遣兵團剛進到冀東地區。為了防止敵人收縮或逃跑,毛澤東急令徐嚮前兵團緩攻太原,急令楊成武、李井泉兵團主動撤圍歸綏,爾後迅速包圍張傢口。毛澤東在電令中又說:
我軍抓住包圍張傢口之後,不要攻擊,就是說,包圍張傢口不是為了馬上奪取張傢口,而在於吸引北平之敵西援,然後協同華北二兵團和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把傅係主力分割包圍於平綏綫上。
11月25日,楊成武、李井泉兵團以3個軍的兵力進入張傢口附近地區,形成對張傢口敵人的包圍態勢。傅作義果然中了毛澤東的圈套。他為了在形勢不利時能保住逃往綏遠的通道,立即令駐守北平附近的第35軍、駐守懷來的第104軍,分別乘火車、汽車增援張傢口。這樣,傅作義的嫡係部隊10萬人,已被解放軍鉗製在平綏綫上,實現了抓住傅係,拖往蔣係,掩護我東北野戰軍入關的第一步計劃。
12月5日,東北野戰軍程子華的先遣兵團之第11縱隊,一舉攻剋密雲,殲敵13軍115師。傅作義大驚失色,誤以為解放軍要攻北平。於是便親自飛往張傢口,部署35軍撤回北平。張傢口、宣化之敵,分東西兩面嚮解放軍陣地發動進攻,目的是打通張宣之間的聯繫。
毛澤東曾幾次指示楊成武、李井泉兵團,必須加強兵力,切斷張傢口、宣化兩敵之間的聯繫,不使敵人會合或逃竄。然而,敵35軍卻從那裏的防禦陣地突破,乘400餘輛汽車,越過沙嶺子,揚長而去。
毛澤東起草了一份急電發給楊成武、李井泉並轉二兵團楊得志、羅瑞卿、耿飈,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程子華、黃剋誠,以及林彪、羅榮桓、劉亞樓:
我們多次給你們電令,務必鞏固地隔斷張、宣兩處,使兩處之敵不能會合在一起。如果1縱不夠,應將2縱一部加上去。何以你們置若罔聞?你們務必明白,衹要宣化敵4個師不能到張傢口會合,則張傢口之敵不會西逃;如果你們放任宣化敵人到張傢口會合,則不但張傢口集敵9個步兵師3個騎兵旅,爾後難以殲擊,而且隨時有集中一起嚮西逃的危險。衹要看敵人連日打通張、宣聯繫之努力,就可知敵人孤立兩處之不利,而這種孤立對於我們則極為有利。因為我們可以先殲滅宣化4個師,再殲滅張傢口5個步兵師3個騎兵旅。因此,你們必須堅决執行我們歷次電令,1縱確保沙嶺子、八裏莊一帶陣地,必要時將2縱一部或全部加上去,待楊、羅、耿到達後再行調整部署(必須先得我們批準),不可違誤。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捲·第一章 “洪秀全第二” | 第一捲·第二章 流血廣州 | 第一捲·第三章 孫、黃同盟 | 第一捲·第四章 鎮南關星火 | 第一捲·第五章 屢敗屢戰 | 第一捲·第六章 血祭黃花岡 | 第一捲·第七章 風滿黃鶴樓 | 第一捲·第八章 辛亥槍聲 | 第一捲·第九章 “俘虜”都督 | 第一捲·第十章 武漢血戰 | 第一捲·第十一章 “竜頭大哥” | 第一捲·第十二章 “興漢滅旗” | 第一捲·第十三章 山西立威 | 第一捲·第十四章 血盟人頭願 | 第一捲·第十五章 “竹竿挑檐瓦” | 第一捲·第十六章 乞降與反復 | 第一捲·第十七章 新瓶裝舊酒 | 第一捲·第十八章 天府英魂 | 第一捲·第十九章 鐘山風雨 | 第一捲·第二十章 北洋軍閥之路 | 第一捲·第二十一章 國中之“國” | 第一捲·第二十二章 東山再起 | 第一捲·第二十三章 恃強玩議和 | 第一捲·第二十四章 臨時大總統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