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紅樓夢》詩詞麯賦鑒賞   》 自執金矛又執戈      蔡義江 Cai Yijiang

  自執金矛又執戈,自相戕戮自張羅。
  茜紗公子情無限,脂硯先生恨幾多!
  
  是幻是真空歷遍,閑風閑月枉吟哦。
  
  情機轉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簡釋]
  
  此詩僅見於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回前,詩的前後還有話說:“有客題《紅樓夢》一律,失其姓氏,惟見其詩意駭警,故錄於斯:(詩如上)。凡是書題者不可(按:這裏似缺“不以”二字)此為絶調。詩句警拔,且深知擬書底裏,惜乎失石(按:似是“名”之訛)矣!”作詩的“客”既能寫出“深知擬書底裏”的警拔詩句,當是曹雪芹的親友。所謂“失其姓氏”,恐是“諱其姓氏”的托詞。
  
  詩是題全書的。首聯指作者常用自相駁難、自立自破等筆法。末聯謂寶玉終於衝破幻情束縛,使世人奈何他不得。“轉得”一語出自佛傢。佛教宣揚用唯心主義的修煉方法能達到捨棄“孽障”和證得“妙果”的精神解脫境地,叫“轉捨”和“轉得”。如認為煩惱與所知二“障”是其“轉捨”者,菩提與涅盤二“果”是其“轉得”者(見《唯識論》)。“情不情”三字出於曹雪芹《紅樓夢》原稿末回《警幻情榜》。笫十九回脂評:“後觀《情榜》評曰:‘寶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評自在評癡之上,亦屬囫圇不解,妙甚!”又第二十五回脂評:“玉兄每‘情不情’,況有情者乎?”第三十一回脂評:“撕扇子是以不知情之物,供姣嗔不知情時之人一笑,所謂‘情不情’。”可見,“情不情”就是對不知情者(人或物)也有情的意思。在這裏,當是說寶玉對黛玉、晴雯等死去的、已不知情的人物尚有情,對已破滅了的人生理想尚不能釋然,故生出脂評所謂的“情極之毒”,而棄傢為僧了。“奈我何”是代擬封建逆子寶玉的兀傲語氣說的。
  
  有人引此詩以為脂硯齋就是曹雪芹自己,這不對,有靖藏本第二十二回畸笏叟之批可證。批曰:“前批知者寥寥。不數年,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皆相繼別去,今丁亥夏衹剩朽物一枚,寧不痛殺!”在這條批語發現之前,不少還認為畸笏叟是脂硯齋的化名,從而把兩者的批語混為一談,作出種種的推斷。現在看來,也是不對的。有一種看法認為:“茜紗公子”——寶玉的模特兒不是曹雪芹自己,而是其叔叔——“脂硯先生”。藝術形象是現實生活的綜合和概括,作者利用長輩口述的某些傢事材料與自己所親歷的事捏合起來,或者脂硯齋以提供素材的形式實際上參予了小說的部分創作工作,這種可能性很大。脂批說這首詩“深知擬書底裏”,究竟是怎樣的“底裏”,還是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曹雪芹與《紅樓夢》論《紅樓夢》中的詩詞麯賦石上偈(第一回)
自題一絶(第一回)太虛幻境對聯(第一回)嘲甄士隱(第一回)
中秋對月有懷口占一律(第一回)詠懷一聯(第一回)對月寓懷口號一絶(第一回)
好了歌(第一回)好了歌註(第一回)一局輸嬴料不真(第二回)
嬌杏贊(第二回)智通寺對聯(第二回)榮禧堂對聯(第三回)
西江月·嘲賈寶玉二首(第三回)贊林黛玉(第三回)捐軀報國恩(第四回)
護官符(第四回)春睏葳蕤擁綉衾(第五回)寧府上房對聯(第五回)
秦氏臥房宋學士秦太虛所書對聯(第五回)春夢歌(第五回)警幻仙姑賦(第五回)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