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 》 唐詩鑒賞辭典 》
張蠙
劉學鍇 Liu Xuekai
袁行霈 Yuan Hangpei
登單於臺
張蠙
邊兵春盡回,
獨上單於臺。
白日地中出, 黃河天外來。
沙翻痕似浪, 風急響疑雷。
欲嚮陰關度,
陰關曉不開。
張早年曾遊塞外,寫了不少邊塞詩。單於臺,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西,相傳漢武帝曾率兵登臨此臺。這首詩,描寫邊塞風光,語句渾樸,境界開闊,雖出於晚唐詩人之手,卻很有些“盛唐氣象”。
首聯是全詩總領。“春”字和“獨”字,看似出於無心,實則十分着力。春日兵回,邊關平靜無事,乃有登臺覽物之逸興;雖曰春日,下文卻了無春色,更顯出塞外“無花衹有寒”(李白《塞下麯》)的荒涼。獨上高臺,凝思註目,突出詩人超然獨立的形象。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一輪白日,躍出平地,寫它噴薄而上的動態;千裏黃河,天外飛來,寫它源遠流長的形象;“白日”、“黃河”對舉,又在寥廓蒼茫之中給人以壯麗多彩的感覺。白日出於地中而非山頂,黃河來自天外而非天上,一切都落在視平綫下,皆因身在高臺之上的緣故。
頸聯繼續寫景。兩句比喻,牢牢把握住居高臨下的特點:居高,所以風急,所以風如雷響,驚心動魄;臨下,纔見沙痕,纔見沙似浪翻,歷歷在目。不說“如雷”而說“疑雷”,傳神地寫出詩人細辨風聲的驚喜情態。而白日、黃河、沙浪、風聲,從遠到近,自下而上,構成一幅有色彩、有動態、有音響的立體圖畫,把邊塞風光,寫得勢闊聲宏,莽莽蒼蒼之至。尤其是“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一聯,語句渾樸,境界遼闊,學盛唐而能造出新境,很為後人激賞。
尾聯寫詩人從單於臺上嚮北眺望陰山,那是漢代防禦匈奴的天然屏障。詩人很想到陰山那邊去看看,但見那起伏連綿的陰山,雄關似鐵,雖然天已大亮,門戶卻緊閉不開,無法通行啊!
詩人分明看到橫斷前路的不可逾越的阻障,於是,激越慷慨的高吟大唱,一變而為徒喚奈何的頽唐之音。詩到晚唐,縱使歌詠壯闊雄奇的塞外風物,也難得有盛唐時代那蓬蓬勃勃的朝氣了。
(趙慶培)
夏日題老將林亭
張蠙
百戰功成翻愛靜,
侯門漸欲似仙傢。
墻頭雨細垂纖草, 水面風回聚落花。
井放轆轤閑浸酒, 籠開鸚鵡報煎茶。
幾人圖在凌煙閣,
曾不交鋒嚮塞沙?
這首詩因頷聯兩句飲譽詩壇。據載,張蠙在唐末中進士,做過櫟陽尉,後避亂於蜀。前蜀時,做金堂令。一日,後主王衍與徐太後遊成都東門內的大慈寺(見《分類詩話》捲一),見壁上題有“墻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欣賞良久,詢問寺僧,知是張蠙所作。於是賜霞光箋,並將召掌製誥。權臣宋光嗣以其“輕傲駙馬”,遂止。
據新舊《五代史》載,前蜀先主王建晚年多內寵,及病危,把持朝政的宦官、重臣,密謀“盡去建故將”。《成都縣志》亦載:王建晚年,“多忌好殺,諸將有功名者,多因事誅之”。後主王衍即位後,其舊勳故老,皆棄而不任。由此看來,詩中“老將”的退隱是有其政治原因的。
首聯“百戰功成翻愛靜,侯門漸欲似仙傢”,概括點出老將心境的寂寞及其門第的冷落。一個“翻”字,甚妙。老將有別於隱士,不應“愛靜”,卻“翻愛靜”;“侯門”與仙人的洞府有異,不應相似,偏“漸欲似”,這就把這位老將不同於一般的性格揭示出來。
頷聯、頸聯四句,作了具體刻畫。“墻頭雨細垂纖草”,“侯門”的圍墻,經斜風細雨侵蝕,無人問津,年久失修,已是“纖草”叢生,斑剝陸離。狀“纖草”着一“垂”字,見毫無生氣的樣子,荒涼冷落之意,自在言外。“水面風回聚落花”,寫園內湖面上,陣陣輕微的旋風,打着圈兒,把那零零落落浮在水面上的花瓣,捲聚在一起。這裏衹用了七個字,卻勾畫出一幅風自吹拂、花自飄零、湖面凄清、寂寞蕭條的景象。園林冷落如許,主人心境可知。這是詩人寓情於物之筆。
“井放轆轤閑浸酒”,轆轤是汲取井水的裝置。老將取井水之涼,使酒清涼爽口,寫其閑適生活。“籠開鸚鵡報煎茶”,打開鸚鵡籠子,任其自由往來,好讓它在有客光臨時報告主人,督請煎茶待客。這兩句從側面藉助物情來反映人情,不僅使畫面的形象鮮明生動,構成一個清幽深邃的意境,而且深刻細膩地揭示出老將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狀態,手法相當高明。
尾聯“幾人圖在凌煙閣,曾不交鋒嚮塞沙”,用反詰的句式對老將進行規勸與慰勉,揭出詩的主旨。“凌煙閣”指唐太宗為表彰功臣,繪其畫像於凌煙閣上事。據《新五代史》載:蜀王建五年曾起壽昌殿於竜興宮,“畫建像於壁”,並且還起“扶天閣,畫諸功臣像”。這兩句是說,在凌煙閣畫像留名的人,又有誰不曾在戰場上立過功呢?功勞是不可抹煞的,感到寂寞與蕭條是大可不必的。
這詩在藝術上也很有特色。前六句鋪寫老將寂寞閑適的“仙傢”生活,後二句筆鋒一轉,點明旨意,文勢波瀾麯折。本來,以“百戰”之功贏得封侯的老將,在詩人看來更應竭力報國。可“功成”反愛起“靜”來,這是出人意外的;“靜”且不說,還愈來愈欲“似仙傢”,一點世事也不關心了;不唯如此,竟連自己居住的園林也懶得去經營修葺了。鋪寫老將的消沉,一層比一層深入,反過來證明規勸老將的理由越來越充分。如果說,前者是“畫竜”,那麽後者就是“點睛”;二者相輔相成,既對立又統一,使詩歌的“理”,在情景交融的畫面中表現出來,規勸之旨,體現於詩情畫意之中。
(鄧光禮)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虞世南 | 王績 | 王梵志 | 寒山 | 上官儀 | 盧照鄰 | 駱賓王 | 杜審言 | 蘇味道 | 王勃 | 楊炯 | 劉希夷 | 宋之問 | 瀋佺期 | 郭震 | 李適之 | 陳子昂 | 賀知章 | 瀋如筠 | 張若虛 | 張說 | 蘇頲 | 張敬忠 | 張九齡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