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 》
我花開後百花殺(9)
梅毅 Mei Yi
朱全忠軍士明火執仗,喊殺陣陣,開始圍攻驛捨。監軍陳景乃一膽小公公,不敢出首,衹有李剋用的親兵薛志勤、史敬思等十來個勇士格鬥抵戰。
李剋用醉酒如泥,對外間事一無所知。僕人聞亂,忙吹滅燭火,把主人拖到床上,用冷水噴其面把他潑醒,告訴他外面汴軍已包圍驛捨要殺人。這時,李剋用纔醒轉,“始張目援弓而起”,搖搖晃晃,真讓他現在參加格鬥,非常勉強。幸虧親兵薛志勤善射,一箭一個,射死汴兵數十人。圍攻的汴軍軍士鼓噪,不敢上前,紛紛以火炬嚮驛捨亂投,準備把李剋用等人變成“燒雞”。
煙火四合之際,正巧“大雨震電,天地晦冥”,暴雨忽下,火焰頓熄,李剋用等人這纔沒被燒死,邊鬥邊退,踰墻而逃。經過驛捨邊一道橋時最為驚險,橋那邊密密麻麻滿是是汴兵,幸虧沙陀親兵一個頂五個,箭射槍捅,終於殺出一條血路。李剋用親兵史敬思斷後,拼死拒戰,雖然最後被剁成肉醬,但為主人贏得了逃出生天的寶貴時機。
李剋用等人急奔尉氏門,殺掉守門汴兵,從城頭縋下逃生。李剋用跑了,驛捨內一直未動手的監軍陳景大公公及其三百多隨從皆被汴兵殺得一個不剩。
圍攻驛捨時,朱全忠也騎馬在不遠處觀戰。宣武將楊彥洪忘了自己先前說過“鬍人急則乘馬”的話,飛身躍騎一匹高頭大馬要追殺李剋用。電光閃過之際,看見一個人縱馬狂奔,朱全忠使盡全力就是一箭,把楊彥洪射個透心涼,倒於馬下,死了。小人枉做小人半夜汴兵開始進攻驛捨時,就有三、兩個沙陀兵士逃出城入李剋用大營告變。李剋用老婆劉氏“多智略”,怕事急衆亂引起軍變,立刻下令以“亂軍”罪名斬殺告變的兵士,“陰召大將前來,謀保軍以還”。平明時分,渾身是血的李剋用身邊衹有幾人,逃回本營,準備勒兵進攻朱全忠。劉氏勸丈夫“您為國討賊,救諸侯之急,現汴人(朱全忠)無道欲謀害您,應嚮朝廷申訴。如果舉兵相攻,則天下不知麯直在哪一方,而且又給對方以脫辯的藉口”。
李剋用深覺有理,暫時咽下這口氣,引兵而去,“但移書責(朱)全忠。”
朱全忠假裝不知情,回信表示:“前晚的事情我根本就不知道,是朝廷派使者與楊彥洪密謀要害您,現在楊彥洪已經被我殺掉,希望明公諒察。”隨後,二人爭相上書指責對方“罪惡”。唐廷已失去充任“仲裁者”的能力,“不復為之辯麯直”。見朝廷裝聾作啞,混戰的各藩鎮“由是相互吞視,惟力是視,皆無所稟畏矣1
從此開始,朱全忠、李剋用交惡,成為不可說解的世仇,殺殺打打幾十年,兩個人活着時誰也沒能徹底消滅對方。最後,還是李剋用兒子李存勗爭氣,滅掉了朱全忠的兒子以及他對立的“後梁”。
再說黃巢。這位“皇帝”一路逃跑,到了瑕丘(今山東兗州境內)被昔日的鐵桿助手、最堅决的“革命者”,如今的唐將尚讓以及唐將陳景瑜追上,又大敗一常大凡變節將領追殺老主子,肯定要比真正的敵人還兇狠。尚讓熟悉黃巢戰法,自然一打即勝。
這次作戰,基本把黃巢身邊的軍隊殺得殆荊黃“皇帝”僅剩幾位親戚,倉惶之下,一行人逃到泰山附近的狼虎𠔌躲藏,東奔西顛,成了一夥“野人”。
情急智生,黃巢外甥林言不想死,趁幾個舅舅啃地瓜之際,躍身而起,先把大舅黃巢腦袋砍下,又殺黃存、黃鄴、黃揆、黃欽等七個舅舅。接着,這位年輕有為的“義軍”首領又殺掉黃巢的“皇后”與“皇太子”,一並砍下頭顱。史書對此記載不一,有的說是黃巢自殺未死,讓外甥幫忙。即使如此,外甥也不能把數位舅舅都“幫忙”弄死。
然後,林言自騎一匹馬,把十來個血淋淋的首級串起來搭在另外一匹馬上,下山嚮唐將時溥投降。走到半路,遇到一股屬於李剋用部屬的沙陀軍人。林言馬上縱下馬跪地,指着那一大串血淋淋的人頭說明自己嚮官軍投降的誠意。這幫沙陀人一聽都樂了,真是天下掉下一屋子熱餡餅的好事。領隊小頭目順手一刀,把林言腦袋也砍掉,一夥人急忙拎着這些人頭就近趕至時溥大營中領功。時溥當然也大喜過望,記錄下這些沙陀人的姓名,派賞大筆金銀遣送走。然後,他馬上用黃鍛錦盒把黃巢等人的腦袋泡上水銀,遣人飛速送往成都呈唐僖宗報捷。
黃巢賊寇折騰近十年,終於至此告一段落。
仔細思考黃巢反叛始終事變,就會發現他與李自成很有一比。首先,黃巢先從王仙芝,李自成先從高近祥;其二,黃巢入京前萬裏轉戰,所嚮披靡,但一入長安,不過二年多就漸落頽境。李自成入北京前也是遊動戰,轉戰四方,入京後馬上墮落,有十八天“皇帝”的謔稱;其三,黃巢、李自成均攻陷首都後稱帝,僭號改元;其四,黃巢、李自成手下多有儒生從賊,這些人皆是屢屢試不第的舉子,其檄文告示,皆有文采可觀;其五,黃巢入長安,下令唐官三品以上皆停用,四品以下依舊留任。李自成入北京,也是如此行事,不知是否其手下讀過新、舊唐書,有樣學樣;其六,正史記載黃巢為林言所殺,但傳言講他變姓名易容貌當了和尚。李自成敗後,正史載他在九宮山被村民打死,但也有傳言講他化裝逃跑為僧。上述種種,真讓人覺得李自就是黃巢的後身。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黃金時代的凋零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2)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3)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4)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5)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6)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7)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8)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9)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0)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1)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1)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2)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3)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4)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5)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6)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7) | 時來天地皆同力(1) | 時來天地皆同力(2) | 時來天地皆同力(3) | 時來天地皆同力(4) | 時來天地皆同力(5)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