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讀遍紅樓   》 扶桑談紅榴遺稿(1)      鬍文彬 Hu Wenbin

  扶桑談紅榴遺稿
  ——黃遵憲與日本友人筆談《紅樓夢》
  清光緒四年戊寅(1878),我國近代著名大詩人黃遵憲(字公度,廣東嘉應人,1848—1905)以參贊銜,隨同鄉何如璋公使出使日本。是年六月至十月,黃遵憲於公餘之暇,偕同廖錫
  恩(樞仙)、王治本(漆園)等,經常與日本友人大河內輝聲(源桂閣)、石川英(鴻齋)聚首在東京都隅田川畔之墨江酒樓(今改為“言問亭”),筆談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這批筆談存稿,在東京都外平林寺發現,共七十三捲七十一本(原稿為九十六捲九十四本)。今存稿分別收集在日本《大河內文書》和鄭子瑜,實藤惠秀編校的《黃遵憲與日本友人筆談遺稿》(日本早稻田大學東洋文學研究會1968年5月出版)兩書內。
  黃遵憲等人與日本友人的“筆談”內容很廣泛,又由於是“筆談”,“言不及義”處甚多,因此這裏所摘錄者,衹能供同好者研究時參考。
  (1)《筆談遺稿》第十八捲載有藉閱《紅樓夢》信兩件。其一內容是:
  子峨慈爹大人閣下:兒前日虔呈寸楮,具陳奉藉《紅樓夢》一書之事,誰圖爹不在傢,小價空歸了。伏冀現時切請公度兄而貸焉。如不貸,則照前日所陳之罰而處焉。……(七月三十日,應為六月二十日)
  翌日有黃遵憲信一封:
  團扇、鷗燈均收到,當以轉呈兩公使。《紅樓夢》送備清覽。即請桂閣賢侯大安。
  黃遵憲頓首(六月二十一日)
  (2)《大河內文書》載樞仙答日本友人問,原文是:問:君寓中藏《紅樓夢》有句讀者否?
  樞仙答:黃子公度有之,閱過便是。不談《紅樓夢》不是讀書人。
  (3)同上書,有如下記載:
  問:《紅樓夢》是舊刻,然亦不佳,其句讀殊不明白,想難讀也。
  答:黃氏之《紅樓夢》、雖舊刻,刻劂係新刻。故綉像等多異矣!然其書中無差異。見欲照黃氏書施其旬讀之圈號,
  奈何黃氏書亦無句讀之圈號,甚窘,難施其圈號。
  (4)《筆談遺稿》載戊寅八月初八日漆園復桂閣信:
  刻,尊紀來會。所委《紅樓夢》圈畢者幸上,未圈者,緩數日再奉。《金瓶梅》一書板子大好,但此書作者有所論而云然,故滿紙淫奔之言,於《紅樓夢》大覺粗露。其實《紅樓夢》之意淫者,不可思議者較《金瓶梅》有過之。然即色即空,高明音與《道經》、《楞嚴經》並參之可也。過眼煙雲,現身設法,何害焉?況題其書曰《金瓶梅》,則明示空中之煙花也;日《紅樓夢》,不過如夢如影而已。賞其辭,不着其意,取為“通鑒”也大妙。
  (5)《大河內文書》載有評論《紅樓夢》作者、時代一則:
  問:《紅樓夢》書其著作係誰?而其所寫專指何時代?
  梅史答:前半一孝廉公所作,後半則曹雪芹成之。寶玉指明珠,康熙末朝宰相也,後以權姦敗,被罪。
  (6)同上書,當日本友人問及《紅樓夢》是否需要評註時,梅史答:“此書不必註,但宜評。”
  問:有評而無註則不便初學,如弟者讀過必譬也。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因何而設?原何兩名?名來由未知也。所以衹管有其註釋也。
  公度答:既說渺渺茫茫,君何須又問蹤跡。
  漆園答:《紅樓夢》註解有的,嚮上海去買之可也。
  問:《紅樓夢》書有幾種異本乎?如那《水滸傳》璃數種異本,至《紅樓夢》亦應如此。不知有幾種?請告示。
  漆園答:《紅樓夢》有《後紅樓夢》、有《紅樓圓夢》等數種,皆是狗尾。其《紅樓夢》印板亦有數種,係有套板、有註解者,為仕畫,價則貴。欲為貴幫註,須再住五、六年,曉和話十之八九萬可。
  問:貴邦人不知敝邦風俗,故其須更加評也。想那金聖嘆評《金瓶梅》,插其二三句於本文中。如此,《紅樓夢》註解亦恐此嘆歟?
  梅史答:《紅樓夢》係北京官話,並無典故,不須註也明。
  問:《紅樓夢》書北京官話,雖無典故,然其俗話至敝幫人民則不能寫其言,故乞其註釋,而欲使讀易也。
  晦史答:吾將不知者標出,問之兩王可也。
  (7)《筆談遺稿》第二十六捲載黃公度答問說:
  山川清淑之氣,不鐘男子,而鐘婦人,莫日本為甚,古所謂女兒固、美入圖,殆指日本也。
  上錄七則《筆談》,是繼《竜澤馬琴尺牘》、《屠赤瑣瑣錄》兩書之後,又一研究《紅樓夢》在日本流傳、研究情況的重要資料。從這些零散的“筆談”中,可以看出,《紅樓夢》在國外,特別是在日本各階層有着廣泛的影響,對我們進一步開展紅學史的編寫工作是有重要意義的。這也是我寫這篇小文的一點想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捲首絮語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此書係自愧而成
通靈寶玉:一塊被幻化的頑石賈寶玉:前身是一塊“美石”智而通則悟
難得糊塗寧榮二公的囑托與寧國府的祭宗祠實非別書之可比
《紅樓夢》中的一樁難解之謎尤氏心內有什麽“病”?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一日倘或樂極生悲裙釵一二可齊傢
萬不可奢華過費敏探春“興利除弊”三人成衆,衆志成城(1)
三人成衆,衆志成城(2)不過實錄其事我心裏進不去,也白過了一世
娶妻當如薛寶釵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1)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