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 飛花詠   》 第十五回 遭遷御史苦思君遠塞得生還 改姓貴人不忘舊中堂抵死認      天花藏主人 Tian Huacangzhuren

  詞曰:
  忠臣衹望,朝廷正鋤姦,誰惜身和命,漫道遠疏離,生還原有時。相逢換頭面,何處尋針綫。說出舊根苗,方知是久要。
   右調《菩薩蠻》
  話說端居自離了宜城縣,一路由長江而還。風恬浪靜,不日到傢,重置房屋,拜祖修墳,然後答拜親友。見了朱天爵,方曉得昌全回傢,也做了官。心中又驚又喜,即忙來拜。昌全兩人相見,已是發鬢蕭蕭,彼此慰問,不勝歡忭。昌全遂述一番間別之苦,又說一番繼去兒子之事。今蒙聖恩賜歸,苟全性命。端居道:“別後想念仁兄,衹道今生已矣,不期我兩人端然無恙,依舊重逢。真人生之僥幸!”又告訴一番失去女兒之事,幸喜小弟過繼得一螟蛉之子,盡可娛老。昌全道:“令公郎何不同來?”端居道:“小兒幸叨一第,今又公交車矣。”
  昌全聽了大喜道:“原來令公郎高發,皆是仁兄積德所致。小弟不勝欣羨。”端居因問道:“老仁兄既然繼去公郎,無消無息,近來膝前將何慰?”昌全見問,蹙着眉頭道:“小弟雖福薄,有子而無子。幸喜天還憐見,在窮途中繼得一女。然女雖不如男,若論才情,卻勝於男子。故藉此少解寂寞。”端居也喜道:“不意仁兄有女如玉,真可賀也。”昌全嘆息道:“小弟有子得女,仁兄有女得男。顛顛倒倒,真令人莫測。”遂說道:“小兒當年看會時,蒙朱天爵贊襄,得蒙老仁兄俯允絲蘿。豈知我兩老人尚存,兩小兒女轉做了鏡花水月,無影無蹤。真可嘆也!”二人說到傷心之處,大傢灑淚唏噓。二人又談了半晌,方纔別過。正是:
  真真鬍塗假惺惺,眼看差池耳怎聽。
  親女親男都不識,反從人說是螟蛉。
  昌全、端居雖是姻親無望,卻是患難好友,便日日你來看我,我去看你,甚是相憐相愛。端居因回傢平安,即備細寫了一書,着人進京報知兒子。過了場期,端居便在祖宗面前禱告,願兒子早得成名。過不得數日,早有報到。報端昌已中了第六名進士。
  端居、李氏大喜,打發報人去了。一時間親戚填門,俱送禮來賀。端居終日款賓待客,大吹大擂的飲酒。一連半月,客尚未曾請完。忽又報來,報端昌中了榜眼,先前還是一個進士,雖然稱喜,也還不奇。不期今日忽又報了榜眼,又是一番熱鬧。個個稱奇,人人說好。不一時,連府、縣官俱親自到門賀喜。華亭縣官着人竪旗桿,上匾額,人人爭看,十分熱鬧不題。
  卻說端昌自從聞父親告病回鄉之後,便心神不定,疑疑惑惑。又不便輕離,衹得硬着心腸等信。又過了些時,忽傢人持書拜見。端昌連忙拆書看了,方知為柳傢姻事不便應承,父親辭歸,這些緣故。端昌方纔放心。因想道:“上本之後,將及三月。為何尚不見鳳老伯的傢眷回來?不知是何緣故?”便終日差人在外打聽不題。
  卻說鳳儀自從路上失了女兒,因同着王夫人悲悲啼啼,到了驛中安身。王夫人想一回女兒,念一回家乡。自解自嘆,真是受盡了風霜,耐盡了寒暑。鳳儀與王夫人無可奈何,衹得安心忍耐。此時朝中這些正直忠良,俱已黜退。即有與風儀相好的,亦衹好自己保守身傢,那個還肯出頭去捋虎須,作逆鱗之事?自也不望生還。曹、石二權姦知他不能生還,也不追求了。故此鳳儀在這個所在,倒無榮無辱。衹在鎮守之處,支些錢糧度日。又且他是個御史出身,人還敬他。故此緣邊這些武官,俱曉諭兵丁,不許在驛地遠近騷擾驚動他。到了時節,還送些禮物資助他。故鳳儀在驛中倒也相安。
  不知不覺,已住了六七年。他夫妻二人又無子女親戚在朝,也就得一日過一日,還鄉之念也不敢指望了。不期一日,鳳儀在驛中坐得無聊,同了一個傢人到山前去眺望。眺望了半晌,忽嚮着東北上說道:“此去就是帝京了,我感蒙聖恩,不賜我死,尚得餘生。今我在此漠外,怎奈天高聽高,無由傳入九重。我今衹好神馳帝闕,以盡臣職罷了。”遂望着東北上,雙膝跪下,再三拜呼:“萬歲!”
  傢人看見老爺如此,甚是笑他。鳳儀拜完,傢人攙了他起來,又周圍看了一遭。鳳儀指着東南上對傢人說道:“此去白雲盡頭,是我故鄉。我今有翅亦不能回矣!”說罷,低頭沉想。正在出神之際,忽擡頭看見遠遠的一陣,有十數個京樣的大漢,飛馬直奔將來。奔到山下,看見有人,就高叫道:“兀那山上的老兒,可曉得榆林驛鳳老爺住在那裏?”
  鳳儀突然見問,不敢回他。傢人嚇得心慌,悄悄的說道:“老爺不好了!莫非京中有變,又差校尉來嗎?這都是老爺方纔拜出來的,這事怎麽好?”鳳儀想道:“既是朝廷拿人,他怎肯口口聲聲叫我老爺?畢竟還有別的緣故。”衹得硬着膽問道:“你們要問他何用?”這幾個大漢道:“俺們是京中差來,報鳳老爺榮升,並接鳳老爺去上任的。”
  傢人聽見,歡喜得衹是打跌道:“原來老爺這一拜,就是個官了。”遂大叫道:“你們要尋鳳老爺,這不是嗎!”衆漢子道:“果真是鳳老爺嗎?”傢人道:“怎麽不真?難道我哄你不成。”衆大漢聽見是真,一齊下馬走上山頭,齊齊的跪拜道:“老爺恭喜,官還原職。快些接旨。”鳳儀不敢怠慢,遂同了衆人一齊回到驛中,此時傢人先已報知王夫人了。鳳儀忙排香案謝恩,方拆開詔書。衹見上寫着:
  新科榜眼翰林院編修臣端昌一本:為鋤惡薦賢事,奉聖旨覽奏。劾曹吉祥、石亨朋黨為姦,惡跡甚着。即着削職聽勘。曹、石既罪在不赦,則鳳儀之遠謫無辜。官還原職。該部知道
  鳳儀看罷,又驚又喜。喜的是依舊原官,身回故裏。驚的是這姓端的新中榜眼,他又後生,並未識面,非親非戚,為何肯出死力救我?此恩此德,真沒世難忘。又想道:“他新進有膽,能繼我志。又能聳動君王,除姦去惡。一片忠肝義膽,又勝我十倍矣。朝中有此忠良,真社稷之福也。”遂細細告知王夫人。
  王夫人亦說道:“難得此人素無一面,不避生死,救我二人榮歸故裏。日後到傢,當刻木拜他,猶恐不盡。”於是夫妻歡然,收拾行囊。一時傳開,這些武將曉得鳳儀欽詔進京,依然御史。凡是素常有些冒功不法的,恐他進京去說長道短,遂一時俱來相送。各有厚贈。鳳儀見無盤費,也衹得笑納了。遂同了王夫人一齊起身,望北京而來。正是:
  當時遠謫愁無奈,今日生還笑有聲。
  萬死不辭維大節,一朝得釋是重生。
  鳳儀不一日到了。離京不遠,那幾個差人早飛馬先入城中,報知各衙門、府、縣都知,忙一面差人料理他的衙門,就一面出城迎接。不多時,將鳳儀接到。鳳儀不敢先進衙門,因藉公館宿了一夜。
  次日五更,即入朝謝恩朝見。朝見過,然後同了王夫人進衙。不一時,同官拜見,各各稱賀一番。鳳儀送客出門,纔走入穿堂,早有門上人來稟,說新科榜眼端老爺來拜,說是老爺至親,有名帖在此。鳳儀見說是榜眼端昌,正要打帳去拜謝他,不期他倒先來了。又見說是至親,便連忙接過名帖一看,卻是愚表侄小婿端昌頓首百拜。
  鳳儀看了,不覺大驚起來,因暗想道:“我親族中並無此姓。就是年傢也不見有。又稱是小婿,我又無女嫁他。”又想道:“我雖得了一個女兒,已經失散。當初又不曾許人,為何他寫小婿二字?”一時心上驚疑,轉不便接見。因對傢人說道:“你出去拜上端爺,說我老爺感恩甚厚。衹因初到,朝事未完,尚未走候。少刻即踵門矣。”傢人連忙出來,走到端榜眼轎前,即將老爺之言說了一遍。
  端昌連忙走下轎來,笑說道:“我是你老爺的至親,如何見外?”遂不由分說,竟一直走上堂來。傢人不敢攔阻,慌忙報知鳳儀。鳳儀衹得連忙迎將出來,遠遠看見這端榜眼甚是少年,衹好十八、九歲,卻生得面如白雪,唇若丹塗,又帶着烏紗,穿着大紅圓領,越發好看。笑嘻嘻走將上來,說道:“老伯可還認得愚侄、小婿嗎?”跟來的傢人早已將紅氈鋪下,端榜眼連忙移椅子放在中間,要請鳳儀去坐。
  鳳儀見他如此稱呼,又見他十分親厚,又見他殷殷要拜,一時竟摸不着頭腦。衹得連忙扶住道:“學生遭斥邊庭,自分必死。感蒙大恩人鼎力回天,剪除兇類,不但救回老夫,抑且歸還原職。報君者忠,扶危者義,不意大恩人少年,而具此忠義,直比古人矣。今早朝見之後,正欲登堂一拜,不意大恩人轉逆禮先施,學生得罪多矣。”說罷連忙要同拜下去。
  端昌連忙攙住笑說道:“尊卑之禮,從來一定。怎麽亂得?還是老伯請臺坐,容愚侄拜見為正。”鳳儀道:“且莫說恩私。衹大恩人玉堂金馬,翰苑名流,亦無拜御史之理。”端榜眼道:“愚侄與老伯原係至親,名分所關,故請拜見。老伯為何就外人泛論?想是老伯一時間認不得愚侄了。請進去見見老伯母,老伯母自然認得。”
  一面說,一面就要走進內衙去見夫人。鳳儀越發驚慌,連忙扯住道:“大恩人且請坐下,請教明白,不妨再見。我學生被謫,昏聵有年。前事俱漠然矣。但細細想來,凡有瓜葛之牽,實未見有貴姓。雖有一小女,當年實未字人,不知大恩人是何枝派,又與小女何處言盟?乞細細見教明白,庶免學生疑疑惑惑。”
  端榜眼見問,方笑嘻嘻說道:“老伯疑惑的原不差。愚侄本不姓端。姓端者,乃難後從恩父收留之姓也。前邊傢父,實係姓唐,就是令愛小姐之婚,亦係在唐傢時,與老伯母面訂。非端傢事也。求老伯詢之老伯母,方知愚侄小婿非謊言也。”
  鳳儀聽見,半日鬍塗帳,今聽見說出姓唐。方驚問道:“大恩人莫非是我表弟唐希堯一傢嗎?”端榜眼連忙應道:“唐希堯就是傢君。”鳳儀見說是表弟唐希堯的兒子,便又驚又喜,連忙道:“這等說起來,你實實是我表侄了。”端榜眼道:“若不實是,怎敢妄認?”就要拜見。鳳儀道:“慢些,見過你伯母未遲。”
  二人歡歡喜喜,鳳儀扯着端昌的手兒,同入後堂,大叫道:“夫人那裏?快來相見。”王夫人忙走出來,鳳儀即用手指着端榜眼說道:“夫人你可認得他嗎?他就是我的侄兒,他就是表弟唐希堯的兒子,他就是上疏救我的恩人。”
  夫人聽說,大喜不勝。連忙上前細認道:“正是,正是,若不說明,也認不得了。”端榜眼就請鳳儀、王夫人上坐,拜了四拜。王夫人道:“不意別了幾年,賢侄如此長成。今又作皇傢翰苑,叔叔、嬸嬸真好福分也。衹不知賢侄為何又改了姓?”端榜眼遂將別後被人謀害,更名出姓始末根由,又說了一遍。又將進京會試,尋訪父母不見,今又着人四處訪問,尚未回音,也說了一遍。說罷,三人各自流淚。
  端榜眼拭淚,又問道:“賢表妹近來想已長成了?敢請來一見。”王夫人聽見端榜眼要請表妹相見,不覺凄然變色。道:“我那賢侄,你還想要問表妹,我勸你不如不問吧!”端昌聽了大驚道:“伯母此話說得大奇,侄兒怎麽不問?當時和《詠飛花》之詩,已蒙老伯鑒賞。後來聯《詠飛花》之詩,又蒙老伯母鐘愛,配為夫婦之言,又公出之老伯母。《長相思》之詞,又私與表妹訂盟。況小侄為有此盟,就在顛沛流離九死一生之際,也未敢少忘。就在登科得意柯斧奔走之時,也不敢負心。怎盼到如今,老伯與老伯母又塞外歸來,小侄又僥幸通籍,為何表妹轉不許問及?大奇,大奇!”
  王夫人見他說得傷心,不覺放聲大哭起來,一把扯着端昌,道:“我那有情有義的侄兒呀!你表妹我既已許你,怎麽不許你問?但可惜你問遲了,如今問也沒用了。”端昌吃驚道:“為何沒用?伯母快說與侄兒知道。”王夫人因又痛哭道:“我那孝順的女兒呀!我那命苦的女兒呀!衹指望與你同去同歸,誰知半路裏丟得我好苦也!”鳳儀在旁也自流淚嗚咽。
  端榜眼看了,忙忙驚問道:“二大人如此傷心,莫非我表妹有甚不測嗎?”王夫人衹是哭,那裏說得出。還是鳳儀說道:“因我連貶,帶他赴驛,同至中途,不期天雄關兵變,一時兵民紛擾,將女兒衝散,又不知是蹂躪死了,又不知是流落他方。叫我老夫妻哭哭啼啼,思思想想,至今魂夢不寧。”
  說罷,王夫人愈加痛哭。端榜眼聽了,嚇得面如土色,四肢癱軟。禁不住撲籟籟淚珠亂滾,道:“小姐呀!小姐呀!何我與你薄命無緣若此耶!猶記聯吟續句,月下言盟,誓同生死。到今竟成虛話耶!豈不將我數年眷懷寤寐,悉付東流耶?”說罷哀哀大哭,哽咽不能出聲。
  鳳儀、王夫人見他如此,着實憐他。衹得拭淚,住了自哭,轉勸他道:“小女福薄,不能承受賢侄鳳冠。今賢侄青年,自有福人相配。請自開懷。”端榜眼道:“侄兒衹為小姐,流離抱病,幾不願生。今不死者,實欲希圖完此一段姻緣。不想今成永別。當日侄兒與小姐定盟,原說男義女節,今無論小姐存亡,我衹堅心不娶而已!”
  鳳儀衹得寬慰道:“賢侄既能逢難不死,焉知我小女不在天涯?小女既與賢侄有這番願娶願嫁之私,則一念真誠,上蒼决不有負!況天下事奇奇怪怪者不少,或尚有相逢,也未可料。況賢侄雖居翰苑,實在可待之年。今我已歸,就好尋訪了。”端榜眼到了此時,也無可奈何,衹得收淚,即欲辭去。王夫人留住道:“你我三人在京中,殊覺寂寞。侄兒可移來同住,大傢也可商量找尋。”端榜眼也不忍分別,衹得叫傢人將寓中的行李搬來,住下不題。
  卻說端居、昌全二人在傢,以為生死重逢,又念昔日一段兒女之情,故此越發比當年更加親熱。連朱天爵竟做了二人的幫閑,便終日去登山問水,看月尋花。或是你請,或是我邀,三人甚是得意。
  一日,同在舟中,朱天爵因說道:“當初我指望你二人結成親傢往來,不期今日彼此失散,化為子虛。我今更有一言,衹不知二位可肯聽嗎?”昌全、端居同聲說道:“你我老友,仁兄有言,敢不恭聽。”朱天爵道:“近來聞知你二位皆有子女。端兄令郎,雖然高發,尚未受室。昌兄令愛,雖已長成,亦未曾許人。何不也象當年你二人重結親傢,使親情不絶?當初昌男端女,如今昌女端男,陰變為陽,陽變為陰。反復配合,豈不又是一段奇緣?不知你二人心下如何?”
  二人聽了,細細尋思,俱各欣然道:“朱兄妙論,愈出愈奇。可謂善於撮合矣。”朱天爵問道:“令郎先生不知幾時方得榮歸?”端居道:“前日,小兒書中已說,不久告假省親,大約不遠。”朱天爵又接一句道:“今日說過,等令郎榮歸,小弟準吃喜酒矣。”三人大笑。正是:
  舊親欲改做新親,誰道新親是舊人。
  天意錯綜人不識,一番春認兩番春。
  卻說曹、石二人,自從被端榜眼上疏革職,也就有言官你一本、我一疏,不消幾日,奉旨處死。又查他二人往日這些阿附黨羽,削的削,處的處,早將常勇削職問罪。當事的因念鳳儀忠義可用,將他點了淮揚????院,以報他數年之苦。不日命下,鳳儀謝恩辭朝,領了文憑,同王夫人起身。
  端榜眼見鳳儀差了外任,不日起身。自己思想在京無聊,因想道:“我何不同去省親過?再來也好。”也就上了一疏,告假省親。疏上也就準了。端榜眼見準了,遂歡歡喜喜同鳳儀、王夫人一齊出京。衹因這一來,有分教:
  踏破鐵鞋,終成眷屬。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便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賢父母姻聯纔與貌 俏孩提緣弄性兼情
第二回 昌秀纔遭祖籍戍邊 杜娘子隨夫軍出塞
第三回 夫妻涉險忍割愛棄孤兒 親戚尋歡忽遭姦攘幼女
第四回 大強盜劫奪算越姦越拙 小兒女飛花詠愈出愈奇
第五回 秀纔軍出奇計一時遭際 兒女情再題詩對面勾挑
第六回 言情說義花下訂盟 遭惡逢恩途中過繼
第七回 唐希堯忍苦時遭惡侄生磨 昌天佑無心中救親人落難
第八回 昌小姐女思男悲吟一麯 端公子男思女痛哭多時
第九回 香奩纔女代傲父做真壽文 絳帳庸師為愚徒集假傢課
第十回 端郎閱報驚流離相思欲死 昌女評文疑盜襲鑒拔如神
第十一回 題詞寫恨忽遺失露出幽情 行聘求婚乍聞知驚成死病
第十二回 昌小姐苦在心頭甘死節 周總兵變生意外悄移花
第十三回 唐希堯遭侄害流落到他鄉 昌天佑賴友扶錦衣歸故裏
第十四回 老知縣性傲一朝歸 小榜眼才高三及第
第十五回 遭遷御史苦思君遠塞得生還 改姓貴人不忘舊中堂抵死認
第十六回 飛花詠夫妻小會合 玉雙魚父母大團圓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