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类 荀子今注今译   》 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5)      王云五 Wang Yunwu    熊公哲 Xiong Gongzhe

  ⑤不辩止之,谓辩不以是为至足而止之,凡九字为句,下不行止之同。辩,指坚白同异之辩,行指倚魁之行。杨注谓止而不为,非是。参看注②。
  ⑥倚,读奇偶之奇;魁,大也;倚魁,谓怪诞骇俗之行。
  ⑦学曰,杨注学曰谓为学者相传此言,迟者待也,直吏反。按此言难解,疑有脱文。王念孙谓当做学者,亦无明据。
  ⑧崇,终也,诗《河广》,“曾不崇朝”,谓不终朝也。
  ⑨厌,音一涉反,塞也。渎,漏水窦也。
  ⑩六骥,即六马。
  {11}县,同悬殊之悬。
  {12}出入,当依王念孙校作出人。
  {13}法,谓礼法也。
  {14}体,王念孙读为履,体履古通。
  {15}齐明,王引之云:齐者智虑之敏也,故齐明连文。
  [今译]
  骐骥一日而行千里之远,驽马约计十日,则亦追赶及之矣。若将追逐于汗漫之途,茫无穷极,则虽折骨绝筋,终无法赶及;若是有一定止境一定目的的,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何至于追赶不上呢?不知世之造道者,将追逐于汗漫之途,茫无穷极之域欤?抑或有所止鹄欤?至如“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辩,其说非不精察,然而君子之辩,不悬是以为目的而止之也,怪诞骇俗之行,非不难能,然君子之行,亦不悬是以为目的而止之也。故古语相传,譬为学于行远,前面得路之人,在彼等候我,我便当努力追赶上去。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何得云不能同样到达呢?故一步接一步,直前不休,虽迟钝之跛鳖,亦可抵达千里;一层加一层,积累而不已,虽平地亦可成为丘山。堵塞水源,开放穴窦,江河即便枯竭;且前且却,忽左忽右,六骥亦不能行达远道。人之才性,其相悬殊,岂止如迟钝之跛鳖,与善走之六骥而已哉?然跛鳖能致千里,而六骥不能,此并无其他原因,或为之或不为之而已耳!道里虽近,不行则永无到达之期,事物虽小,不为则永无成就之日;其为人多闲逸怠惰者,则其成就亦不能高人多少了。好法而能行的,则谓之士;践履笃实,则谓之君子;智虑敏给,而不困竭,则谓之圣人。
  按:篇中所谓“有所止之”与《解蔽篇》“止诸至足”相发明。
  人无法则伥伥然①,有法而无志②其义,则渠渠然③;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④。
  [今注]
  ①伥伥然,不知所适貌。《礼记·仲尼燕居篇》:伥伥乎其何之?
  ②志,犹识也,古字通。
  ②渠渠,犹瞿瞿,无所遵守之貌。
  ④温温,优游有余貌。
  [今译]
  人而无礼法,则伥伥然若不知所往;有法而不能通知其意义,则瞿瞿然若无所遵守;依乎法而又深知其统类,然后温温然若有余裕矣。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①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②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③,而贵自安者也。诗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④”此之谓也。
  [今注]
  ①安,《中庸》所谓安而行之。
  ②舍乱妄无为,言所为皆妄乱也。
  ③仪,法则也。
  ④不识不知,言不自用心智;帝,天也。所引诗见《大雅·皇矣》。
  [今译]
  何谓礼?礼是用来端正身心之道,何谓师?师是用来端正礼法之人。无礼将以何物正身;无师,吾何由而知礼之合乎理?礼如此行,吾亦如此行,是情性安于礼矣;师如此说,吾亦如此说,则是智识与师相同矣。行安于礼,智识与师相同,即与圣人无异矣。是故以礼为非,是不知有法;以师为非,是不知有师。不顺从师与法,而好自用私智者,譬犹目盲不能见而使之辨五色,耳聋不能听而使之辨五声,除妄乱而外,无可为矣。故所谓学者无他,质言之,礼法是也。至于师,则身为仪则,而以自安于礼为贵者也。《大雅·皇矣》之诗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亦谓礼本自然之天则,断不可以私智乱之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

【资料来源】重庆出版社
编纂古籍今注今译序《荀子今注今译》自序凡例(1)凡例(2)
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1)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2)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3)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4)
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5)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6)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7)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1)
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2)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3)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4)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5)
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6)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1)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2)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3)
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4)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5)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6)第二卷 荣辱篇第四(1)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