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 笛聲何處   》 世紀的豐收(3)      餘秋雨 Yu Qiuyu

  於是,她立即做起了大膽的夢。這個夢,就是她突然翻捲出來的情感的凝聚;這個夢,就是對於由她的父母、腐朽的塾師、高高的門檻、整日相對的綉架、裝着禮教的書櫃等等組成的家庭生活的叛逆,就是對於“宦族”、“名門”的叛逆。平時午睡也不准許的森嚴傢教,怎會容忍這麽一個夢呢?這個夢,在杜麗娘活動的天地裏,是沒有絲毫容身之地的。但這又正是她全部生命寄托所在,因此她要背着人,獨個兒到花園“尋夢”。“尋夢”之舉,證明她的青春焦渴,並不是一時衝動,而是一種邁開了步不再想回頭的决絶行動,也證明她
  的這種行動是何等艱苦和可憐,有着何等險惡和渺茫的現實背景。夢還要尋,夢也值得尋,湯顯祖由此寫出了夢境和實境的嚴重分裂,理想和現實的嚴重分裂。他用夢境,反襯了現實的黑暗;他又用現實,反襯了理想的珍貴。
  當這一切都寫好了,杜麗娘因夢而死、死而復生的理由已經大體溝通。當千百個杜麗娘衹能在夢中享受她們的青春和理想的時候,我們的藝術傢為什麽不能以自己深厚的同情心和豐富的想像力,給她們以許諾呢?
  然而,湯顯祖的許諾不是輕薄的。他不能偽造一種現實,他必須如實地寫出杜麗娘理想實現的艱難性。他寧肯運用怪誕的手法,也不願過多地粉飾。因此,他衹能先在夢中給杜麗娘引來一位青年男子,而杜麗娘真的要和他結合,還得經過一番生死磨煉。這樣做,不是炫奇競怪,而是為了說明,在湯顯祖生活的年代裏(儘管他所采用的是歷史上已有流傳的故事),要實現正常的感情理想幾乎沒有實現可能,但是,天地間又畢竟存在着一種不被現實睏厄所掩埋的“至情”。衹有這種力敵生死的“至情”,才能構成對於扼殺感情的黑暗現實的挑戰。一切萎弱的感情細流,根本無法與那麽沉重的禮教相抗衡。
  質言之,湯顯祖筆下的“至情”,因它從杜麗娘胸中迸發出來時已賦有了特殊的強度和濃度,因它要對付的是一種像大山一樣沉重和巨大的阻礙,所以就流瀉成一種怪異的行程。它無法平直地貼着地面行進。古今中外許多浪漫主義傑作的高強度的、怪異的情感行程,都與之相類。
  平心而論,湯顯祖通過一個春夢交付給杜麗娘的男子柳夢梅,是配不上杜麗娘的。讓杜麗娘為他而生生死死,他是應該自慚形穢的。柳夢梅,比上,比不過張君瑞,比下,比不過賈寶玉。這或許是杜麗娘比崔鶯鶯和林黛玉更不幸的地方。傻乎乎的張君瑞要比柳夢梅真情,而賈寶玉則更不用說了。林黛玉雖然未能與賈寶玉結合,甚至杜麗娘那樣的夢也沒有做過,但無論如何她被一個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愛過了,這就夠了。柳夢梅與杜麗娘還沒有那樣知心。柳夢梅也有一些大致不錯的作為,對杜麗娘的情感也不能說不深,但總的說來,他主要是在杜麗娘身上迸發出來的“至情”的承載體。在杜麗娘身邊,除了父親,衹有腐朽塾師一個男性,後來劇中還陸續出現過一些殘疾人物,在這麽一個可怕的環境中,柳夢梅,已算是一綫光明了。
  雖然柳夢梅的形象內涵與杜麗娘對於他的情感強度並不相稱,但他無論如何是一個正常的男青年。杜麗娘並不是像林黛玉那樣苦苦地尋求一個知音,而衹是尋求一種正常的戀愛生活,正常的情感形態。因此如果塑造一個也是性格非常鮮明、情感非常奇特的柳夢梅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要不得的。就像後花園的春光並不奇特,但對杜麗娘來說卻珍貴之極一樣,柳夢梅的形象也應是平常的。這樣看來,《牡丹亭》的情感結構與許多愛情題材的劇作不同,它是更加突出杜麗娘的主體性的。柳夢梅衹是她的陪襯,而不是像《西廂記》和《紅樓夢》那樣,男女主人公面對面地嚮着愛情的峽𠔌奔跑。
  與此相應,《牡丹亭》裏的那些不叫人喜愛的角色也不是作為杜麗娘的直接敵人出現的,而基本上衹是她的反襯,或者構成她的行動的背景。誠然,杜麗娘是從父母親的訓示下奔突出來,從老學究的書桌前逃逸出來,奔嚮夢境、奔嚮理想的。但從此之後,父母親和老學究並沒有成為她與柳夢梅結合的實際阻力。她的死,並非為他們所逼,她的復活和她與柳夢梅的結婚,都發生在他們不知道的情況下。最後她父親杜寶當然也出來製造了一點麻煩,但這已無傷大局,因為她和柳夢梅早已由石道姑做媒正式結婚,而柳夢梅也已成為很難傷害的新科狀元,杜寶即使不承認也衹是他自己的問題了。由此可見,《牡丹亭》並沒有為杜麗娘設置一個針鋒相對的衝突對手,甚至可以說,它根本沒有人們所習見的那種發生在正、反面主角之間的“戲劇性衝突”。當然,它還是有衝突的,那就是以杜麗娘為化身的情與客觀環境、傳統禮教勢力的衝突,與情必然會遇到的險惡境遇的衝突,以及由此引起的內心衝突。總之,這是一種深刻的內在衝突,埋藏在情感的波動流瀉之中,並不顯現為一種外在的劍拔弩張、勢均力敵、不可開交的場面。或者說,它把激烈、熱鬧的衝突場面幻化成了一條矯若遊竜的麯綫,便於表現一種感情形態與更廣阔的現實環境的對比和分裂。
  這種沒有代表性的反面人物的衝突,實際上構成了一種意義更普遍的主觀和客觀衝突,目的性和規律性的衝突,理想和現實的衝突。這種衝突能如此集中而完美地體現在戲劇作品中,則是歷史的邏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自序緒論
不可思議的社會性癡迷(1)不可思議的社會性癡迷(2)
上層文化的高濃度介入美學格局的多方滲透
魏、梁改革(圖)豐收的世紀(1)
豐收的世紀(2)豐收的世紀(3)
豐收的世紀(4)豐收的世紀(5)
豐收的世紀(6)世紀的豐收(1)(圖)
世紀的豐收(2)世紀的豐收(3)
世紀的豐收(4)世紀的豐收(5)
世紀的豐收(6)世紀的豐收(7)
世紀的豐收(8)世紀的豐收(9)
世紀的豐收(10)世紀的豐收(1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