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成就你的君子风范:礼乐人生   》 第16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5)      彭林 Peng Lin

  此外,陈乾昔在临终之前,要求他的儿子为他做一口大棺材,要求将来让他的两个婢子一左一右地在他身边殉葬。陈乾昔死后,他的儿子没有照他的要求办,说:“以殉葬,非礼也!”
  上面两个例子都是反对殉葬的,反对的理由完全一样:“以殉葬,非礼也!”认为殉葬是不符合礼的,绝对不可以去做。礼学家反对殉葬的立场是如此的鲜明。吴虞这些人都是从旧学出来的,不会没读过《礼记》。因此,他们对礼的抨击,让人非常惊讶。
  不仅如此,凡是残害无辜的不人道行为,也都在儒家的反对之列,《礼记》中相关的记载也相当之多。
  某年,鲁国发生大旱,鲁穆公准备将国中的尪(wānɡ)者抓来暴晒。所谓“尪者”,是指某些骨骼有毛病,面孔朝天的人。古代有人认为,天大旱的原因,是上天怕雨水会灌到他们的鼻子里面,所以不忍心下雨。县子听说后坚决反对,说:“因天旱不雨而惩罚残疾人,未免太过残忍,断然不能这样做。”于是,鲁穆公说:“那就不晒尪者了,改晒巫婆吧!”县子认为这同样是阔之举,依然不可。鲁穆公无奈,最后提出迁徙大的集市,县子这才表示同意。
  某年,吴王夫差率领军队入侵陈国,他们砍伐神社的树木,杀死患有传染病的百姓,所到之处,表现非常恶劣。吴军回国时,陈国的太宰嚭奉命前往送行。夫差自以为得胜而归,声名显赫,要太宰嚭评价吴军的“军声”。太宰嚭说:“自古以来,攻伐有罪之国的仁义之师,都不会去砍伐该国神社的树木,不杀害病人,也不俘虏头发花白的老者,为的是体现人道。如今贵军连病人都杀,所以,可以称你们为‘杀害病人之师’。”夫差说:“如果我们归还你们土地,释放俘虏,你又将如何称呼我的军队?”太宰嚭说:“君王讨伐敝国犯下的罪行,但又怜悯我们而赦免之,还愁没有好的军声吗?”
  《礼记?檀弓》里的这两个例子,让我们走进了仁者的视野,我们由此可以看到,古代礼家是把仁爱作为判断是非的重要标准的。我们无法想象,这些人怎么会去吃人,怎么会去复辟奴隶制?
  古人把合于理的制度称为“礼制”。《左传》上有许多“君子曰”,都是一些思想家或者政治家品评历史的话语。他们总是用“礼也”或者“非礼也”来做评定。所谓“礼也”,就是符合天理或者道德的做法;“非礼也”就是不符合天理或者道德的做法。以前,我们常常有一种成见,认为礼不过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但是,我们一条一条去查看这些评语前面的史事,就会发现恰恰相反,其中大量的评语是批评执政者的。例如,鲁隐公五年,作为国君的隐公,居然要到棠这个地方去看人打鱼,臧僖伯劝阻说,根据先祖相传的制度,国君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怎么可以放下该做的事情不做,而去看打鱼呢?隐公不听,还是去了。结果史官就用“公矢鱼于棠”这五个字记录在案,作为警示。《左传》用“非礼也”作为对这件事的评语。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根据春秋时期的礼制,诸侯宫庙的楹柱不施油漆,椽子不加雕刻。可是鲁庄公为了迎娶夫人哀姜,先是“丹桓宫之楹”,就是把桓公之庙的楹柱都刷成了红色。接着又“刻桓宫桷”,就是要雕镂桓公之庙的椽子。大夫御孙劝谏说:我听说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鲁国的先君都有“共德”,而您居然做这种大恶之事,这恐怕不妥吧?御孙这句话里面的“共”,是“洪”的假借字,洪是大的意思。“德之共”,就是德之洪,是德里面的大者。而庄公的奢侈之举,正是“恶之大”者。所以,鲁国的史官把这两件事都记了下来。《左传》评论说,庄公做的这两件事“皆非礼也”。
  当时的政治家谈到“礼”的时候,都是把道德作为它的注脚的,下面我们再来举几个例子。比如,《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赵衰说:“说(悦)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把礼乐看作是“德之则”。《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叔向说:“会朝,礼之经也。礼,政之舆也。政,身之守也。怠礼,失政;失政,不立,是以乱也。”把礼看作是推行政令的车子,而政令则是以身相守的道德原则,丢了就会出乱子。《左传》昭公二年,叔向说:“忠信,礼之器也;卑让,礼之宗也。”则礼与忠信、谦让又是互为表里的东西。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第1节:礼乐人生前言第2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第3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2)
第4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3)第5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4)第6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5)
第7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6)第8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7)第9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8)
第10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9)第11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0)第12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1)
第13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2)第14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3)第15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4)
第16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5)第17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6)第18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7)
第19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8)第20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9)第21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20)
第22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1)第23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2)第24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3)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