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言二拍 》 二刻醒世恆言 》
第四回 窮教讀一念贈多金
心遠主人 Xin Yuanzhuren
片念慈仁贈白金,白金贈處廣行仁。
回生起死如神手,失路逢君勝嫡親。
楚王易把千金報,漂母難施—飯恩。
寄語有錢須仗義,隨緣方便積良心。
唐朝有個裴度,有相士相他,說是該餓死的。衹因到香山廟裏燒香,見那闌幹之上,有犀帶二條、金帶一條,是個婦人為夫受罪,藉來納罪救夫的,遺失在彼。裴度拾得,就還了那婦人。後來豈但不受餓死,倒做了二十年名宰相,係天下的安危,與郭子儀齊名。又有宋郊、宋祈弟兄兩個,其兄宋郊也是命不該好的。一日遇着大雨,有螻蟻數萬為水所浸,宋郊編了一條竹橋兒,將這些螻蟻渡到幹處,盡數救了性命。後來放榜,卻是兄弟宋祈中了第一名狀元,宋郊中在第十名。皇帝說“弟不可以先兄”,又改將宋郊中了狀元。一個鬍僧相他說,曾救了數萬生靈,故比該中狀元及第。皆是行善之報,看官聽說那還人寶帶的故事,又不是裴度贈他的,拾人之物還了與人,尚然餓死的相倒做了二十年唐朝宰相,況且有那白白贈人金銀的,後來可不得好報麽!宋郊渡蟻,所救的不過是些螻蟻兒,尚然一榜就都中狀元,難道有那救人性命的,後來反無有好報麽?如今聽小子說一個施不望報的大丈夫,濟睏扶危的真君子,你們聽着。詩曰:
還人寶帶身為相,但救螻蟻得中元。
若使贈金能救命,狀元宰相報何難。
前朝有個張希孔,宇素卿,紹興府山陰縣人。平日為人,極是忠厚為心,存仁濟物,就是一句話,也不肯妄說,一件事也不曾妄做。若是有利於人的,他便自己吃虧,也肯為人效力,生平如此。娶妻陳氏,更又賢達,相夫做傢。衹是這張希孔讀書半世,時運不通,走到數科,衹落得榜上無名,他也不怨着天,衹是恨着命,自去讀書。當不過年成荒歉,傢中生計越不濟了。有個同學朋友林必義,字友仁,補廩二十年,歲貢了去,選了個孝豐廣文的缺。就對張希孔道:“我有個小兒,要延師教誨,論來至契莫如兄了。況且學貫夭人,胸羅子史,再有誰似兄的。便是廣文清苦,苜蓿齏????,若稍得俸金,也可相助。”就送了個三十金的館約。請張希孔同去上任。也不過一江之隔,路不甚遠,素卿便與妻子商議。妻子勸丈夫:“應了這館甚好,我憑着這紡績女工,衹一身盡可養贍,不必記念得。”於是素卿大喜,一面收拾些書籍,置了幾件新舊衣服,林友仁那裏又送了十兩銀子來,素卿就都與了妻子作安傢錢。同林友仁上任教讀去了。不覺春盡秋來,也有半年光景,素卿要回傢一看。林必義就送出二十兩館金、二兩程儀、兩匹素綢.差個傢人,送素卿回傢。看了妻子在傢安好,因此放心,遂將銀子,素綢都與妻子,說:“你可將此盤費罷,我今番過江,直到明歲秋試過了方回,你不必在傢相念。”妻子應允。住了數日,仍舊同着差來傢人,搭船回到孝豐衙中,仍坐書堂教書不題。
卻說湖州府德清縣,一個張子纔,原是舊傢子弟,一嚮讀書,靠着祖遺些田産度日。時當暮歲,官府催徵糧米上倉,伺候解運上京,急如風火。那出兌的旗軍,日日上縣中催逼。這張子纔田産雖有二百餘畝,倒有一半荒了的。因屢遭水旱所荒,租戶都逃走了,地廣人稀,連那膏腴之産也沒人去種,因此這張子纔衹收得一半田租。衹是傢用尚不足支紿,府縣那裏管你荒田就肯免你徵糧麽?子纔有二百畝田,每畝要米一鬥零,二百畝就該二十餘石,還有各項常例。其時,旗軍講起兌米九石八鬥,是他的正數;額外加贈,每石加三,截頭使費也每石加三,又將加四五等子。一算將起來,子纔名下,共得五十多兩銀子,方能完得。終日帶在倉裏追比,毫無措處,將這田産典戤與人,誰人肯要?尚有荒白的,就送去與人,人誰肯像子纔,又這等賠纍麽?但衹是這旗軍開行有期,卻要趕幫同行的,難道因你這些不完,他肯在此等你不成?因此就不要縣差,自己喝令綱司水手,捉列船上去,日間靠在將軍柱,夜間放在悶頭裏,那顧你有體面的糧長?打是打,駡是駡,飯也沒得與他吃。子纔要死不得,要活不得,凌辱了一連兩三日。卻是張子纔身邊,分文也拿不出,衹得做這一個身子不口口口口口無奈這個口口F口口口口口口口縣裏終日臨倉,一日一日,越比得緊了。子纔受刑不過,又無措處,自傢苦恨道:“也是我年命不好,別人傢子孫道是祖宗不曾遺得産業,未免饑寒抱怨;似我祖宗遺下了許多産業,如今反受他罪苦。是我平日不會經營,連累妻兒受苦,如今妻子老了,賣他也沒人要;兒子又小,誰能替力?罷,罷,左右沒有銀子,終須一死,何苦在此熬受刑罰,不如尋個自盡也罷了!”這日背了衆人,獨自一個,哭哀哀的,身上披着枷鎖,走到一個菱湖地方,欲待跳下,心中不捨,立在水口,放聲大哭。正在棲惶生死之際,衹見上流頭咿咿啞啞,一隻小船兒搖將下來,正是張子纔救星到了。船中坐着一個人,你道是誰?這人不是別人,正是那:
積德行仁的馮商再世,疏財仗義的文正重生。
船中坐的,正是那孝豐教讀的貧儒張希孔。一眼看見岸上那人光景,知是要尋投水的了,連忙叫:“傢長,快與我搖攏岸去,救取那人性命!”真個船上人,兩三櫓搖到岸口。素卿走在船頭.叫:“那人可上我船來,有何事故尋此短見,可對我說,看我救得你麽?”子纔上船,跪將下去,素卿連忙扶起。子纔哭着,一一從頭說了一遍,說得素卿心下惻然,便入船艙,開了自己箱兒,把二三年內,一錢二錢積的贄見節禮並館𠔌,急忙忙雙手拿出.一包銀子也不打開,就遞與張子纔道:“這裏面共有六十多兩銀子在內,你拿去完了官,有餘剩的將去尋些生意,不可尋此短路。自古道:人身難得,决不可如此。速速拿了上岸,莫誤了我行路。”子纔感恩不盡,道:“小人若都拿去時,相公將甚做盤纏?小人且拿一半兒去罷。”素卿道:“一半也不夠你完官,救人須救徹,你都拿了去罷。”子纔又叩頭稱謝道:“願求相公姓名,異日殺身相報。”素卿笑了一笑,道:“我是無心見你如此光景,偶然搭救,又不是特特要求報的,說這姓名作甚!”子纔衹得去了。連連的就完了官府的事,還餘得四五兩銀子,拿回重新得與妻兒、子女一傢完聚。就對妻子說:“感激那相公,幫救了我的性命,又得與你重逢,餘下的銀子,還好做些生意度日。衹是我們何以為報?衹好嚮天禱告,日日保佑那位相公,狀元宰相,子孫綿遠富貴罷。”妻子道:“正是如此,纔叫做知恩報恩哩。”
卻說這張素卿在林友仁那裏,教了兩年.又值科舉不中,積得有七八十兩銀子,進場一番並盤費,去了二十餘兩,剩得六十多兩銀子回傢。一葉小船,路上卻好遇着這張子纔,盡數周濟他去了。素卿一些也不懊悔。到了傢中,天已將晚,妻子相見了,甚是歡喜。但素卿心中惟恐妻子不喜,倒不好將此事說得。妻子見他沉吟無語,即問道:“官人出外,兩年方回,該得快活了。雖衹不中,也是天命,何必如此不樂?”素卿便把出外事體,說了一遍。又說到菱湖之事:“如今都贈了那人。衹是回傢看你苦楚,倒又救你不得,如何是好?”妻子聽說,笑將起來,道;“官人,你救了人命,何等陰功,還要心中不快,你疑我有抱怨之心麽?陰騭方便,那處不是積德的所在?就譬如不曾到林廣文那裏去教讀,傢中也要過了。”素卿聽得妻子言語好,心中歡悅起來。這妻子自去後面池頭,提了個籃兒,沿着池邊尋了些苦萊兒,忙忙整了些晚飯,持出來與素卿吃了。點個燈兒,到房中去睡。終久素卿行路辛苦,一覺竟睡去了。他妻子終是睡不着,思量:“救人自是好事.衹是傢中饑寒怎忍?如今年近歲逼,如何區處?明年又不知怎生過日。”整整醒了半夜,展轉睡不着。剛剛到半夜子時光景,衹聽得窗外有人言語,仔細聽時,有人念道:“今年食苦菜,明年産狀元。”念了又念。陳氏吃了一驚,連忙推醒素卿道“你聽,你聽!”索卿又聽,外面念聲不絶,心中知是鬼神來報我日間之事了。念了半夜,就不見了。
卻說來報狀元的是何神道?就是那菱湖上的遊奕神。這遊奕神,是湖上總管神差出來采訪善惡的。看見有那作惡參端的,害人無算,他就弄風壞了他船;遇着那善良之人,有心嚮善的,遭了逆風,他就於中救護。這日看見張子纔投水,希孔如此救了,又贈他銀子,即忙轉報江上衆神。衆神奏過天庭,命張希孔即中進士,做到宰相;又賜他明年生一子,日後得中狀元,以報他贈金救命的陰德。故此,先着遊奕神到他臥房邊,預先來報。這卻是:
教人一念徹天聞,莫道無神卻有神。
方寸行仁金不惜,果然難得救人心。
說世上也有好心的人,但是身邊廣有錢財的,如此好事也容易做。一個財主,用去四五十兩,值得甚的。但世上做財主的,越是臭吝。要他分文,就是剜肉也不肯捨得。最難得這張素卿,如此貧儒,自己尚然受貧,望人周濟,也沒路僥幸,這林廣文數十金館𠔌,是十分難得的了,輕輕的不吝絲毫,盡數與了張子纔,豈不是最難之事麽!若論這樣人,便是狀元宰相報他,也不為過哩。素卿睡夢中,二人明明聽得,次日早起,到自傢堂前,焚香禮拜一番,張素卿仍舊的自去讀書,夫妻受貧無怨。次年,果然生了一子,取名張華。又過了兩個年頭,素卿中了舉人,聯捷就中了二甲進士,選了館,按了傢眷,在京做了十年翰林。
一日,想起張子纔說兌軍截頭賠纍諸弊,連累百姓受苦,隨即修一本,說:“上倉出兌之事,務須得軍民兩便,不可利軍損民,以致小民流離失所。”那當事的怪他是個內翰,如何越位言事:“你曉得念書罷了,漕運重務依了你,衹這兌軍難道不防他作亂麽?”就參了素卿一本,將他貶降外官,就命他催趲漕運,兼巡江御史,駐紮鎮江府。素卿領了旨意,道:“為官報國,何分內外?”即便起身,口口口口將從來積弊,釐革一清。上不損軍,下不損民,因此軍民盡皆感德,催趲有方,不致遲誤。一年事畢,將進京復命。坐在鎮江京口閘上,又分付書吏寫了一張紙牌,行到浙江湖州府德清縣十六都,要尋取一人張子纔,即刻起身赴院講話,不得驚恐了他。知縣知道是按院故人,又差人備了自己一個名帖.拿了按院紙牌,查遍十六都內,果然有個張子纔。差人遞了牌示名帖,又看了巡漕御史的牌面,老大吃了一驚,道:“我又不犯罪,按院叫我何事?況且本縣大爺如何有個名帖與我?這又不像拿我的光景了。差人口稱‘小人’,說是‘按院叫請講話’,下個‘請’字,是何主意?我張子纔夢裏也沒個按院的相與,這出生入死的衙門,我衹是不去罷,你衆位莫不錯了?”就要躲了進去。差人慌了,道:“若你不去時,叫我如何回話?”不由分說,扯了就走,直到縣門前.大爺已是退堂了,差人擊了一聲梆,稟進私衙內去,說張子纔請到了。縣官忙忙的就出來,迎接到後堂。子纔見了縣官,就跪下去,縣官連忙扯起,讓這張子纔上坐。子纔那裏肯坐?縣官道:“還有事相求。”定要請坐,子纔衹得坐了。縣官道:“一嚮我學生不知足下與漕院相知,甚失親近。昨有漕院公文至敝縣,要請足下相會。但目下田畝各處荒白,顆粒難徵,米色不好,此足下所盡知者。若見漕院老大人時,還為本縣周全,圖報有日。”叫門子拿簽筒過來,取一枝簽,又寫一張票,拿一隻大浪船,送張相公到鎮江,又備折程十二兩。言畢,送張子纔出了私衙門。這些出兌的軍官,終日在縣前要大爺追比糧米,一見了張子纔,說他漕院來請的,人人都來奉承他,無所不至。邀至倉前衛上坐船,飲了一日的酒,說許多出兌的苦楚:“今年貴縣荒歉,出兌糧米俱是糠粃、稻穀,漕院盤驗時,叫我們如何處置?一應事務要張相公覆庇!”那張子纔比昔年欠糧、拿在船上去時,要截頭,要加贈,靠在將軍柱上吃苦時節,大不相同了。
張子纔今日之樂,不知從那裏說起。離了倉前,開了船,不幾日到了鎮江。按院的座船邊,送了挂號吏幾分銀子,叫他稟了進去。這子纔一路尋思:不知是真是假,漕院衙門不是耍處。一味懷着鬼胎,不知是何兇古。及進船中,一見了素卿,認得是昔時菱湖救命的恩人,乃是他心切切不忘的,故此說“恩人相見,分外眼明”,就連忙叩下頭去,叫道“恩人老爺,老爺恩人!”叫個不住。素卿笑道:“你也不用謝我了,當初原是我救你,我因救你,故有今日。你雖感我之恩,我倒也不能忘你,故此今日喚你來。我不日回京復命,我帶你進去,也拍舉你一個前程好麽?”子纔大喜過望。按院分付縣吏,取三兩銀子賞他。那子纔起身,隨即又叩一首道:“還有一事,稟上恩人老爺。今年湖州一府無收,最苦是德清一縣,若得恩人老爺作主,上本全赦或赦得十分之半.百姓就得謀生了。再口口這徵收出兌的,都有些糠枇,米色不好,也求老爺包庇。”素卿笑了一聲,盡皆應允。正是子纔方便之處。詩曰:
昔日菱湖欲喪身,而今漕院說人情。
人生禍福都有定,盡是陰功暗積成。
子纔見過了漕院,口口口口口工工口口妻子道:“也是我們緻誠拜天的感應。”夫妻二人歡喜。子纔次日,忙忙的收擡些衣服,又復到鎮江,就隨了按院進京。聖上說他催糧革弊,勞績可嘉,即復了他翰林之職。又做了幾年,卻好兒子已是十八歲了,素卿記得當時河神的言語,已知兒子是要中狀元的。卻不與他說,衹是早晚督課甚嚴,教他讀書。果然下筆成章,無不通曉。素卿欲命兒子回鄉秋試,衹因自己在京為官,無人訓誨着他,一路要個老成陪伴,記得那林必義,做了兩年廣文,升了一個湖廣荊州府襄陽縣知縣,地方衝藩去處,鄉宦極多,欺他是個歲貢出身,到任不久,就回傢了,素卿有心,又不忘故人,隨即修了一封書,取了一百兩銀子,要請林友仁,教子張華,歸浙江鄉試,若得僥幸,就煩一同進京會試。林友仁接書大喜,先來到京中住了數日,即同張華回鄉應試,果然中了二十二名。少不得拜座師,會親友,祭墳墓,宴會同年,一應事務完畢,仍同林友仁入京會試。素卿聞報兒子中了,心中大悅,即為林必義提了一本,改任福建興化府蒲田縣知縣。素卿父子送了許多程儀禮物,林友仁自去到任去了。本上又帶着張子纔,準與他鴻臚寺序班。張子纔又來謝了素卿,也去到任。
過了三月,會試傳臚.中的第一甲第一名,正是山陰縣人張華狀元及第。素卿見兒子果然中了狀元,應了當日神明之語。張華賜宴回傢,拜了父母,父母纔與他說當初事體。張華也心下駭然,便道:“兒子也自知年幼才疏,那得就大魁天下,自然是父母積德之報。”素卿又道:“我今年己六旬以上,欲致仕還鄉,你自在朝為官罷。”張華回道:“父親既要致仕,兒子年幼,叨中鼎甲,也不知世務,情願回傢養親,再來做官未遲。”素卿大喜。即日同子上個致仕養親的本,聖上都準了。批說:“張希孔報國抒心,存仁教子,準與致仕。有司四時存問。張華少年鼎甲,請告養親,亦準其奏。”素卿又將嚮年菱湖救人事體,並河神顯應之事,一一奏上。聖主竜顔大悅,頒下詔書一道,詔曰:
朕惟忠孝者,臣子之大防;仁義者,聖賢之大節。爾張希孔,貧儒素守,遂行捐金之仁;憫物施恩,
聿有脫驂之德。河神顯應,厥子聯元,蓋有由哉!茲特進階翰休院大學士。妻陳氏.封一品越國夫人。子
張華,新中狀元,加贈金花官錦,欽賜歸娶。菱湖總管河神,欽給靈赫扁額。嗚呼!風教關乎傢國,慈仁
感乎鬼神。德惟懋矣,朕實嘉焉,故茲詔諭。
父子二人領了詔書,謝恩出朝。回到林下,又受用了二十年.直到八十四歲。張華在傢養親三年.欽取還京,二十年內直做到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回傢。封贈三代尚書,至今子孫榮顯不絶。這都是陰騭之報雲。詩曰:
念念存仁德,明明格上天。
廣行方便事,忘己利人全。
花發因沾潤,苗生為得泉。
栽培心上地,福壽永綿綿。
總批:勸人莫把陰騭二字看得小了,不肯上緊去做。心遠主人常說:“春風不長無根草,井水無源必定枯”,人平日間栽種得,自然逢時發作。請看教讀貧儒,尚肯為此,焉有濟物施仁,回生起死之念,不人人皆具者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 琉球國力士興王 | 第二回 高宗朝大選群英 | 第三回 九烈君廣施柳汁 | 第四回 世德堂連雙並秀 | 第五回 棲霞嶺鐵檜成精 | 第六回 桃源洞矯廉服罪 | 第七回 三世讎人面參禪 | 第八回 張一索惡根果報 | 第九回 睡陳摶醒化張乖崖 | 第十回 五不足觀書證道 | 第十一回 死南豐生感陳無已 | 第十二回 慶平橋色身作孽 | 第一回 假同心桃園冒結義 | 第二回 錯赤繩月老誤姻緣 | 第三回 猛將軍片言酬萬戶 | 第四回 窮教讀一念贈多金 | 第五回 黑心街小戲財神 | 第六回 竜員外善積遇仙 | 第七回 真廉訪明鏡雪奇冤 | 第八回 李判花糊塗召非禍 | 第九回 新豐市名揚豹略 | 第十回 昆侖圃弦續鸞膠 | 第十一回 申屠氏報仇死節 | 第十二回 雪照園緑衣報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