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大歷史不會萎縮 》
(三) 現代的展望(4)
黃仁宇 Ray Huang
歷史是很現實的,它使我們看清我們今日之立足點。雖說過去之事使我們看到未來若幹趨嚮,但是這不能使歷史學家成為預言傢,因為這些趨嚮所展開之現實,必在時間上匯合。這種匯合(timing)無人能確切掌握。要是希特勒以德國之資源,先造成一顆原子彈,使1944年6月6日盟軍登陸全部毀滅,以後是什麽一個世界?這問題無人可以解答。一人一時一事尚且如此,預言全世界全人類的出處更屬渺茫。
<iframeframeborder="0"height="250"width="300"marginheight="0"marginwidth="0"scrolling="no"src="http:/(三)現代的展望(4)_讀書頻道_新浪網.bg011{background-color:#9CA5E6;font-size:12px;color:#ffffff;}.bg012{background-color:#b0b8Ff;font-size:12px;color:#3541c5;}.bg013{background-color:#E4ECF9;font-size:12px;color:#ffffff;}.bg014{background-color:#7985E9;font-size:12px;color:#ffffff;}.bg015{background-color:#b0b8Ff;font-size:12px;color:#3541c5;line-height:150%}.title14{FONT-SIZE:14px;LINE-HEIGHT:130%}td{FONT-SIZE:12px}LI{FONT-SIZE:12px}_SELECT_{FONT-SIZE:12px}INPUT{FONT-SIZE:12px}.f7{FONT-SIZE:7px}.f12{FONT-SIZE:12px}.f24{FONT-SIZE:24px}.f14{FONT-SIZE:14px}.l17{LINE-HEIGHT:170%}A:link{COLOR:#0000ff}A:visited{COLOR:性,幾十年後稅收數額尚趕不上人口增加或通貨膨脹的係數。尤以明朝與宋朝比,兩者之間差別顯然。宋朝嚮經濟最前進的方面着眼,如鑄錢、開礦、經營水運等,所以它的財政稅收單位為銀兩、絹匹、錢,明清反又用人丁之丁及𠔌米之石。宋朝自王安石以來即用"免役錢"將差役折為貨幣交納,明朝又恢復親身服役。唐宋政府設立轉運使,在各地經收轉運物資,明清保留這些名目,卻沒有控製交通工具。全明朝276年所鑄銅錢數,北宋衹要兩年即可全部鑄成。這種差別特別值得註意:因為這是由11世紀到16、17世紀,這樣的倒退在世界史裏為僅見。
問:你的批評是自今日的眼光看出,也從外界眼光看出。如果站在中國本位的立場,是不是當中也有很多優點?答:說得對。我上面講過既有人類即有歷史,明日之歷史,比和今日之歷史不同。
讓我這樣說吧,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情投意合,突然有一段事故發生,他們分手,10年或15年之後各有婚嫁,他們回顧以前分手的情形,必和當時反應不同,可是再隔10年20年,兩人的經歷愈多,再回顧過去,其觀感又必然不同。個人的情形如此,人類的歷史亦然。
明清社會是一種內嚮(introvert)而帶非競爭性(noncompetitive)的組織。衹要〖KG(008mm〗這兩個條件能保持,當時人無從否定它的優點與長處。當時稅收低,生活容易,承平日久,社會安定,人口增加。明朝276年之內,沒有一個帶兵的將領叛變朝廷。及至清朝順治、康熙年間,歐洲的啓蒙運動擡頭,中國猶被羨慕。可是要和19世紀的情形對照,我們就可看出這體製之值得批判了。
問:你說及傳統社會人民衹有義務而無權利,權威總是由上而下。可是我看過瞿同祖寫的關於清代地方政府的書,他說及清朝官吏對地方紳士的財産相當尊重。
答:他說的是對本地有聲望的人士颳目相看,這與尊重私人財産的權利不同。我們今日所謂私人財産權是普遍的對所有人而言。如果我領有這筆財産,就排斥其他人對它的占有,同時我也對所有有關的人員有某種義務。一個現代的政府必須保障這種權利與義務,才能展開現代之經濟。顯然的,明清政府無力及此。
問:你看臺灣今日是否已敷設法製性的聯繫,確定人民的權利與義務?答:據我知道很多條款都已存在,可是大多是行政機關立法,所以稱為章程、規則等,當中恐怕有很多衹顧到官衙的便利,看來還要重新通過立法的程序,才能確定權利與義務。
問:你對臺灣的土地改革與土地稅如何看法?答:這問題我衹好謝絶答復。我是一個學歷史的人,並且還衹用長時間遠視界的觀點看歷史。我衹好說我不知此中實情,同時也缺乏判斷的能力。
問:你說及大陸方面的改革,你"當然"希望他們成功。那為什麽當然?答:在我看來中國人民有一個"公共意志"(generalwill)在。這公共意志超過國民黨與共産黨的敵對行為,也無社會階級之阻隔,大傢都希望看到中國之富強康樂。國民黨軍隊的第二百師和以後擴充的第五軍,是抗戰期間唯一的機械化部隊,前任師長、後任軍長為熊笑三,他的父親熊瑾玎即為中共黨員,曾任《新華日報》的經理部長。各位看到日月潭附近為玄奘寺題字的有陸軍上將徐培根,德國留學,也在國民政府裏做大官。他的弟弟筆名殷夫則為共産黨員,在1931年被槍斃。這種父以子繼、兄終弟及的奮鬥與犧性,超過個人的人身利害。既有這公共意志,我就希望它早日成功。刻下看來經濟改革,為完成這公共意志的唯一方案。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一) 傳統中國的財政與稅收(1) | (一) 傳統中國的財政與稅收(2) | (一) 傳統中國的財政與稅收(3) | (一) 傳統中國的財政與稅收(4) | (一) 傳統中國的財政與稅收(5) | (一) 傳統中國的財政與稅收(6) | (一) 傳統中國的財政與稅收(7) | (二) 過渡期間的社會與經濟(1) | (二) 過渡期間的社會與經濟(2) | (二) 過渡期間的社會與經濟(3) | (二) 過渡期間的社會與經濟(4) | (二) 過渡期間的社會與經濟(5) | (三) 現代的展望(1) | (三) 現代的展望(2) | (三) 現代的展望(3) | (三) 現代的展望(4) | (三) 現代的展望(5) | 一國兩製在歷史上的例證(1) | 一國兩製在歷史上的例證(2) | 一國兩製在歷史上的例證(3) | 一國兩製在歷史上的例證(4) | 一國兩製在歷史上的例證(5) | 一國兩製在歷史上的例證(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