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星荟萃 》 梅蘭芳自述 》
第16節:業餘愛好(1)
梅紹武 Mei Shaowu
梅衛東 Mei Weidong
業餘愛好
培植牽牛花
我從小就愛看花,到了二十二歲,我纔開始自己動手培植。每年的秋天養的是菊花,鼕天養梅樁盆景,春天養海棠、芍藥和牡丹,夏天養的是牽牛花。差不離一年四季裏面,我對於栽花播種的工作,倒是樂此不疲地老不閑着的。
我養過的各種花,最感興趣的要算牽牛花了。因是這種花不單可供欣賞,而且對我還有莫大的益處。它的俗名叫“勤娘子”,顧名思義,就曉得這不是懶惰的人所能養的。第一個條件,是得起早。它是每一天清早就開花,午飯一過就慢慢地要萎謝了。所以起晚了,你是永遠看不到花的。我從喜歡看花進入到親自養花,也是在我的生活環境有了轉變之後,才能如願以償的。
我從民國五年起,收入就漸漸增加了,我用兩千幾百兩銀子在蘆草園典了一所房子,那比鞭子巷三條的舊居是要寬敞得多了。我那時的日常生活,大概是清早七點起來,放鴿子,喊嗓子,這都是一定的課程。上午拍昆麯,下午排新戲。要是白天有戲,接着就該上館子了,晚上大傢又來討論有關我的業務上的事情。我這一整天的時間都抓得緊緊的,連一點空兒都沒有。
那年的初夏,有一個清早,我去找齊如山先生商量一點事情。在他的院子裏看見有幾種牽牛花的顔色非常別緻,別的花裏是看不到的。一種是赭石色,一種是灰色,簡直跟老鼠身上的顔色一樣。其他紅緑紫等色,也都有的。還有各種混合的顔色,滿院子裏五光十色,真是有趣,看得我眼睛都花了。
有一次我正在花堆裏細細欣賞,一下子就聯想到我在舞臺上頭上戴的翠花,身上穿的行頭,常要搭配顔色,嚮來也是一個相當繁雜而麻煩的課題。今天對着這麽許多幅天然的圖畫,這裏面有千變萬化的色彩,不是現成擺着給我有一種選擇的機會嗎?它告訴了我哪幾種顔色配合起來就鮮豔奪目,哪幾種顔色配合起來是素雅大方,哪幾種顔色是千萬不宜配合的,硬配了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太不協調。我養牽牛花的初意,原是為了起早,有利於健康,想不到它對我在藝術上的審美觀念也有這麽多的好處,比在綢緞鋪子裏拿出五顔六色的零碎綢子來現比劃要高明得多了。中國戲劇的服裝道具,基本上是用復雜的彩色構成的。演員沒有審美的觀念,就會在“穿”“戴”上犯色彩不調合的毛病,因此也會影響劇中人物的性格,連帶着就損害了舞臺上的氣氛。我藉着養花和繪畫來培養我這方面的常識,無形中確是有了收穫。
我養過了兩年的牽牛花,對於播種、施肥、移植、修剪、串種這些門道漸漸熟練了。經我改造成功的好種子,也一天天多起來,大約有三四十種。朋友看到後,都稱贊我養的得法,手段高明。我自己也以為成績不算壞了。等我東渡在日本表演的時候,留神他們的園藝傢培植的牽牛花,好種比我們還要多。有一種叫“大輪獅子笑”,那顔色的鮮麗繁豔,的確好看。我從日本回來,又不滿足自己過去養牽牛花的成績了,再跟同好繼續鑽研了一二年,果然出現的好種更見豐富。有一種淺紺而帶金紅顔色的,是最為難得,我給它取了一個“彩鸞笑”的名稱,跟日本有一種名貴的種子叫做“狻猊”的比較起來,怕也不相上下了。
每逢盛暑,我們這班養花同志,見面談話,是三句離不開牽牛花,也可以看出我們對它愛好的情形了。我們除了互相觀摩、交換新種以外,也常舉行一種不公開的匯展,這純粹是友誼性質的比賽,預先約定一個日子,在這些養花同志的傢裏輪流舉行。我們還約上幾位不養花的朋友,請他們來充當臨時的評判員。大傢送來的花,都是混合在一起隨便亂擺的,他們也搞不清哪一盆花的主人是誰,倒有點像考試密封捲子,憑着文章定甲乙,用不着恭維、敷衍這一套把戲。有兩次他們指出了幾盆認為最優等的花,都是屬於我的出品,我在旁面瞧着,真是高興極了。
這許多位文藝界的前輩中,要數齊白石先生的年紀最大。每逢牽牛花盛開,他總要來欣賞幾回的。他的鬍子留得長長的,銀須飄逸,站在五色繽紛的花叢裏邊,更顯得白發紅顔,相映成趣。我們看了都說這是天然一幅好圖畫,這是當年我的綴玉軒裏的一種佳話。北京有一傢南紙鋪,叫“榮寶齋”,請他畫信箋,他還畫過一張在我那兒看見的牽牛花呢。
學習繪畫
1915年前後,我二十幾歲的時候,兩次從上海回到北京,交遊就漸漸地廣了。朋友當中有幾位是對鑒賞、收藏古物有興趣的,我在業餘的時候,常常和他們來往。看到他們收藏的古今書畫、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真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從這些畫裏,我感覺到色彩的調和,佈局的完美,對於戲劇藝術有息息相通的地方,因為中國戲劇在服裝、道具、化裝、表演上綜合起來可以說是一幅活動的彩墨畫。我很想從繪畫中吸取一些對戲劇有幫助的養料,我對繪畫越來越發生興趣了。空閑時候,我就把傢裏存着的一些畫稿、畫譜尋出來(我祖父和父親都能畫幾筆,所以有這些東西),不時地加以臨摹。但我對用墨調色以及佈局章法等,並沒有獲得門徑,衹是隨筆塗抹而已。
有一天,羅癭公先生到傢裏來,看見我正在書房裏學畫,就對我說:“你對於畫畫的興趣這麽高,何不請一位先生來指點指點?”我說:“請您給介紹一位吧!”後來,他就特地為我介紹了王夢白先生來教我畫畫。王夢白先生的畫取法新羅山人,他筆下生動,機趣百出,最有天籟。他每星期一、三、五來教,我在學戲之外,又添了這一門業餘功課。王先生的教法是當我的面畫給我看,叫我註意他下筆的方法和如何使用腕力,畫好了一張就拿圓釘按在墻上,讓我對臨,他再從旁指點。他認為:學畫要留心揣摩別人作畫,如何佈局、下筆、用墨、調色,日子一長,對自己作畫就會有幫助。王夢白先生講的揣摩別人的佈局、下筆、用墨、調色的道理,指的雖是繪畫,但對戲麯演員來講也很有啓發。我們演員,既從自己的勤學苦練中來鍛煉自己,又常常通過相互觀摩,從別人的表演中,去觀察、藉鑒別人如何在舞臺上刻畫人物。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
|
|
第1節:梨園世傢(1) | 第2節:梨園世傢(2) | 第3節:梨園世傢(3) | 第4節:梨園世傢(4) | 第5節:學藝過程(1) | 第6節:學藝過程(2) | 第7節:學藝過程(3) | 第8節:登上舞臺(1) | 第9節:登上舞臺(2) | 第10節:登上舞臺(3) | 第11節:登上舞臺(4) | 第12節:改革創新(1) | 第13節:改革創新(2) | 第14節:改革創新(3) | 第15節:改革創新(4) | 第16節:業餘愛好(1) | 第17節:業餘愛好(2) | 第18節:業餘愛好(3) | 第19節:風險遭遇(1) | 第20節:風險遭遇(2) | 第21節:風險遭遇(3) | 第22節:風險遭遇(4) | 第23節:風險遭遇(5) | 第24節:風險遭遇(6)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