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南朝纪事:梁武帝萧衍的水路道场   》 你的样子很古怪(2)      朱岩 Zhu Yan

  此前中国确实没有这种盘坐的坐姿。中国人传统的“坐”,实际上是“跪”。也就是双腿并拢,双膝跪于席或榻上,臀部坐于双脚的后跟之上。这种坐姿得到了儒家礼制的规范,特别是在正式的场合,它成为中国人唯一高雅的坐姿。奇怪的是到了宋代,这种礼仪却几乎被“狐蹲狗踞”的盘坐所替代。其实无论从坐的舒适度,还是从有益生理健康的角度看,胡人的盘坐都远比中国人的跪坐好得多。中国人虽重视礼仪,但并不等同于“自虐狂”,所以接受这种较为舒适的坐姿,似乎没有遇到任何道德与礼制方面的障碍。到了宋代,中国人甚至已不太记得跪坐的祖宗之礼了。后来不管儒家、道家都不顾祖制地统统盘坐,宫廷、民间也莫不如此。更有意思的是,被中国人认为已经过时的跪坐方式,却被来华的日本人像拣古董一样,承袭并带回日本,成为日本人沿用至今的传统礼仪。
  有一个重要问题,是需要首先说明的,那就是汉代的儒家与道家及其思想,与先秦时期已经完全不同。此时,以公孙弘和董仲舒为首的儒家学者,已经将孔、孟的原始儒学,发展成为杂糅了先秦诸子思想和古代各类传统方术的庞大思想体系。他们善于以“卜筮”的方法追求对“天意”的预知,同时阴阳五行学说也被他们融合到儒学中来,后来的谶纬之术,就是董仲舒的发明。因此,一套繁琐而教条的礼仪制度被彻底法律化,并被有效地实施。
  道家的学说,同样在这个时代被彻底异化。很显然,先秦时期的原始道家思想,非常朴实而单纯,此时《老子》、《庄子》这两部被公认最早的道学著作所阐释的思想内容,也在经历了秦、汉两个朝代后,变得面目全非。所谓面目全非,并非指这两部经典本身,而是围绕它们所进行的解释及诸多的附会之词。此时虽然还没有出现真正的道教,但道学的发展已经开始离经叛道,以致走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原始的鬼神崇拜、神仙传说和各类“方术”及黄老学说中的神秘主义成分,被一些学者揉在一起,逐渐形成一套非常奇特的学说。而被他们标榜的两部道学原典《老子》、《庄子》中的内容,在这一新兴学说中,已经严重缩水,最后终于成为这套新学说不可或缺的美丽装饰,完全变成鬼神祭祀和神仙方术的附庸,最终成为稍后出现的道教赖以生存的重要思想基矗
  其实,先秦的道家著作《老子》中,虽然含有诸多神秘主义的思想,但并没有神仙满天飞的描述。甚至,字里行间根本找不到任何神仙的影子。在《庄子》和随后的《列子》中,才开始渐渐谈到神仙与仙境。
  如《庄子·天下篇》中:“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这段文字,给我们这样一个印象:一位在世间生活了10个世纪的千岁老人,对这个眼前的世界,感到了厌烦,想要“移民”到天界(帝乡),去享受永远不死的神仙生活(身常无殃)。这明显地含有世间长寿与出世成仙的思想。再如,《庄子·在宥篇》记载广成子对黄帝说:“我修身两千百岁矣,吾形未尝衰。”按照《庄子》所述,广成子应该是仙道之术的鼻祖。这一记载,很明确地暗示了修身可以得到长寿。
  《列子》更在此基础上,谈到具体的神仙境界。《列子·汤问篇》载:“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禽兽皆纯缟,珠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神仙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我们看到,这些仙境广阔无边,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没有翅膀,但飞来飞去,没有任何问题。这些完全可以被看做是后来神怪小说中,孙悟空及众神仙们腾空飞天的原始版本。这些神话,显示了中国人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相比之下,西方那些会飞的神、天使,往往会被艺术家们人为地创造出两只生硬而带羽毛的翅膀。我们的祖先,显然不愿意那么麻烦,双脚一蹬,衣带飘飘,腾云驾雾,岂不潇洒简单?这才叫真正的神仙境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引子牛刀小试,助人助己(1)牛刀小试,助人助己(2)救人要先救己(1)
救人要先救己(2)救人要先救己(3)救人要先救己(4)篡位需要“大智慧”(1)
篡位需要“大智慧”(2)篡位需要“大智慧”(3)店主的面目(1)店主的面目(2)
店主的面目(3)店主的面目(4)你的样子很古怪(1)你的样子很古怪(2)
你的样子很古怪(3)梁武帝的旗帜高高飘扬(1)梁武帝的旗帜高高飘扬(2)不和谐的音符(1)
不和谐的音符(2)不和谐的音符(3)不和谐的音符(4)不和谐的音符(5)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