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紅樓夢辨   》 (十四)《讀紅樓夢雜記》選粹(附錄)      俞平伯 Yu Pingba

  我最初不知道有這一書。頡剛來信告我,並節錄了數節很有趣味的文字,方纔引起我底註意。(十,七,二十信)這書作者底名姓、籍貫,也為頡剛所考定。他說:
  
  “《讀紅樓夢雜記》是同治八年願為明鏡室主人在杭州刻的。這人衹署別號,本不知道是誰。恰巧在友人處見到一本《願為明鏡室詞》,是旌德江順怡做的,刻的時候與地方都是一樣,可見這《雜記》是江順怡所做無疑了。”
  
  這真是奇巧之至!如他不在友人處見江詞,何從知道這書作者底真姓名?我因他所節錄的頗有趣,很想自己買一本。果然,去年十月間被我在杭州買着了。
  
  我所得的,共有六本書:中間以王雪香底《紅樓夢評贊》為主體,有附刻四種,最後的一種便是這《雜記》了。頡剛書衹有一本,卻是原刻;我底是光緒丙子(光緒二年,一八七六年)夏天在上海翻刻的,離原刻書時衹有七年。以滬杭之近,七年前後便重刻一次,可見這書在當時是頗盛行的。
  
  可惜的很,其餘附刻的三種,都衹是詩詞賦,不與我們考證《紅樓夢》相幹。衹有江君底《雜記》,雖薄薄的八頁書,卻頗有些關係。現在把這書有精彩的文字,選錄下來,備讀者底參閱。
  
  “《紅樓夢》,悟書也。其所遇之人皆閱歷之人,其所敘之事皆閱歷之事,其所寫之情與景皆閱歷之情與景。正如白發宮人涕泣而談天寶,不知者徒豔其紛華靡麗,有心人視之皆縷縷血痕也。……纏綿悱惻於始,涕泣悲歌於後,至無可奈何之時,安得不悟!”(一頁)
  
  “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已往所賴之天恩祖德,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致半生潦倒,罪不可逭。此數語古往今來人人蹈之,而悔不可追者,孰能作為文章,勸來世而贖前(衍上心下)乎?”(一至二頁)
  
  “或謂《紅樓夢》為明珠相國作;寶玉對明珠而言,即容若也。竊案……苟以寶玉代明珠,是以子代父矣。況《飲水詞》中,歡語少而愁語多,與寶玉性情不類。蓋《紅樓夢》所紀之事,皆作者自道其生平,非有所指,如《金瓶梅》等書,意在報仇泄憤也。數十年之閱歷,悔過不暇,自怨自艾,自懺自悔,而暇及人乎哉!所謂寶玉者,即頑石耳。”(六頁)
  
  江君竟敢斷定《紅樓夢》不是影射,指斥,衹是明明白白,一部作者底自傳。況且,他絲毫不知雪芹底事實(全書沒有題到作者是曹雪芹),竟敢下這樣的大膽的斷語。在舉世附會的“紅學”盛行之時,他能獨樹一幟,開正當研究《紅樓夢》底先路。他屏去一切的傳說,從本書上着眼,匯觀其大義。雖寥寥的幾頁書,已使我們十分敬佩了。千千萬的人都是把《紅樓夢》當消閑果子吃,他卻以嚴肅的態度來讀他。他看不見有什麽紛華靡麗,衹是些縷縷的血痕。所以他自己所謂,“讀者未嘗不解其中味也”,是言大而非誇的。
  
  以外還有兩段批評文字:
  
  “真假二字,幻出甄賈二姓,已落痕跡;又必說一甄寶玉以形賈寶玉,一而二,二而一,互相發明,人孰不解。比較處尤落小說傢俗套。”(一頁)
  
  “《西遊記》托名元人,而書中有明代官爵。今《紅樓夢》書中有蘭臺寺大夫,及九省統製節度使等官,又雜出本朝各官,殊嫌蕪雜。”(二頁)
  
  此書敘甄傢之事,原甚不可解,以我們看去,大可全刪。江君所評,切極。但在一方面說是人孰不解,他方面想,實在是人都不解。因為這實在是文章底贅疣,毫無意思,且亦毫無風趣。至於他所謂“比較處落俗套”,這實在駡的是高鶚。在八十回中,寫甄寶玉完全和賈寶玉一樣,衹可以說“一而二,二而一”,卻講不到比較。真正的比較,在第一百十五回方見。江君既說俗套,想也不贊成高氏底補筆了。至於官名蕪雜,雖無關這書文學上底聲價,卻也是“白璧之瑕”。惟作者自己說是荒唐言,或者故意作如此寫,以掩其為清代之事,也未可知。(蘭臺寺大夫見於第二回,九省統製見於第四回,節度使最初見於第十五回。清朝官名屢見。)
  
  他雖不知有高鶚補書事,但卻也不滿意於他底喜寫舉業科名。所以說:
  
  “賈蘭之才,正以見寶玉之不纔。在作者原以半生自誤,不能為賈蘭而為寶玉,願天下後世之人皆勿為寶玉而為賈蘭。然而吾讀《紅樓》,仍欲為寶玉而不為賈蘭,吾之甘為不纔也。……”(三頁)
  
  他既不羨慕賈蘭之為人,當然也不以寶玉中舉為必要的。他如知道後四十回是高氏補的,在這點上,也必定要加攻擊,和現在我們底態度一樣了。
  
  他評襲人改嫁蔣玉函事,也公允得很,要比評註戚本人底一味頌揚,漂亮得多了。他說:
  
  “惟襲人可恨,然亦天下常有之事。”(七頁)
  
  這書還有一節,可以備軼聞的:
  
  “又有滿洲巨公謂《紅樓夢》為毀謗旗人之書,亟欲焚其版。餘不覺啞然失笑。……《紅樓》所記,皆閨房兒女之語,所謂甚於畫眉者。何所謂毀?何所謂謗?”(六頁)
  
  這些地方,可以看出,在他心目中《紅樓夢》底風格是哀思的(纏綿悱惻於始,涕泣悲歌於後),而非憤怒的(何所謂毀?何所謂謗?),正和我底批評相同。在現在的時候,這類“毀謗旗人”的解釋還依然流行着;江君如及見,豈不要“冠纓索絶”,想不僅是“啞然”而已。
  
  我因為這是部無名的著作,且篇幅極短,不足當人底註意,所以把書中底精粹轉錄下來,作為附錄之一。
  
  二二,五,十六,夜。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顧序引論(一)論續書底不可能
(二)辨原本回目衹有八十(三)高鶚續書底依據(四)後四十回底批評
(五)高本戚本大體的比較(六)作者底態度(七)《紅樓夢》底風格
(八)《紅樓夢》底年表(九)《紅樓夢》底地點問題(十)八十回後的的《紅樓夢》
(十一)論秦可卿之死(附錄)(十二)後三十回的《紅樓夢》(十三)所謂“舊時真本《紅樓夢》”
(十四)《讀紅樓夢雜記》選粹(附錄)(十五)唐六如與林黛玉(附錄)(十六)記《紅樓復夢》(附錄)
(十七)札記十則(附錄)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