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山大川 》 國傢地理·神秘中國係列叢書:走近神秘高僧 》
肉身捨利,佛國至寶
佚名 Yi Ming
在九華山,至今還保留着一種古老的殯葬習俗:凡有僧人圓寂,必將其盤坐裝殮於陶缸之中,並在遺體四周填充木炭、柴草等物品,密封後放於室外,保存七日。
七日之後,人們將陶缸下面一個預先置留的小孔掏開,引燃缸內的柴草木炭,將遺體火化。
但是,如僧人在圓寂前要求或示意保留真身的,他們的缸會被放置在寺旁,簡單搭蓋以避風雨。多年之後,再行開缸。就在這開缸的時刻,曾經有奇跡發生過,而且不止一兩次。離現在最近的一次發生在普文和尚圓寂開缸的時候:蓋在他頭上的紅布全部腐爛了,輕輕一牽就碎;他身上的佛珠綫也全部斷掉了。可是,普文和尚竟然顔面如生,肉身不腐,更令人震驚的是他的頭部居然長出了兩寸長的頭髮。信徒們遂將肉身取出塗漆,然後裝金供奉。普文成為又一尊被人虔誠膜拜的“肉身菩薩”。
九華山地處長江南岸,陰霾潮濕,雨多霧重,屬於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一年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可以用煙雨迷蒙來形容。就在這蒙蒙細雨中,我們來到了位於山腳下的一處塔林,這裏是出傢的僧侶們安息的墓園。
與俗傢人的墓地不同,這裏的陵墓前矗立的不是墓碑而是幡塔。墓裏安葬的也不是棺木而是骨灰。伫立在肅穆的墓園中,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疑問:在這樣潮濕的環境下,那些存放在陶缸裏的肉身菩薩,是如何創造出多年不朽的奇跡的呢?
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們有幸觀看到了九華山的一位高僧圓寂後裝缸的全過程。
“轎子行”是九華山中的一個特殊行當,他們整天擡人上山下山,以此為生。焦小弟就是其中的一員。與其他轎夫不同的是,除了擡轎子,他還有一個祖傳的副業,那就是專門負責把圓寂的僧人裝殮入缸。
焦小弟首先把柴草鋪在缸底,上面是紙包的生石灰。然後,裝肉身,灑石灰。最後,他將一整袋木炭倒入缸中,這就是整個過程。石灰和木炭將水分全部吸收,人的肉體也就可以保持乾燥狀態了。
石灰和木炭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對於保存肉身確實有幫助。但是,一樣的裝殮方式,為什麽千載以來,九華山僧侶中留下不朽肉身的僅有寥寥幾位呢?難道這真的和修煉層次的差別有關嗎?
在佛教看來,人的生命歷程就像一個升華自我的階梯,通過刻苦的修行,在戒律、禪定、智慧各方面達到最高境界,就可以突破自身的肉體局限,凝結成物質結晶——肉身。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火化的遺骨就凝結成一種堅硬的顆粒物質——捨利。佛經記載,捨利有全身和碎身的區別。九華僧侶的肉身就是全身捨利,比碎身捨利更為難得。可見,“肉身菩薩”生前的修行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事實表明,這些“肉身菩薩”生前多為苦行僧,確實經歷了艱苦的修行。金喬覺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是九華山上最早出現的“肉身菩薩”,今天被人們供奉為地藏菩薩。傳說,他圓寂後三年依然顔面如生,骨節能發出金鎖般的聲音,人們將之供奉在三層石塔中。出乎意料的是,那裏在夜間竟能發出“神光異彩”,這就是後來人們稱之為“神光嶺”的地方。金喬覺圓寂前常年在東崖苦修,“岩棲澗汲”,“曾遇毒螫,端坐無念”。修持甚高的他本來可以拋卻肉身,飛升成佛,可是,金喬覺卻許下地藏菩薩“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大願,誓要普度衆生,弘揚佛法。於是他將不朽的身體存留於世間,用地藏精神感化着虔誠的信徒們。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吉林文史出版社 |
|
|
《國傢地理·神秘中國》捲首語 | 慧諤私取觀音像 | 潮音洞靜坐思過 | 觀音像留駐普陀 | 新羅礁與高麗道頭 | 千年守望普陀山 | 行走視點 | 禪語慧心 | 妙善重振普陀 | 苦心復興觀音道場 | “中興祖師”名留身後(1) | “中興祖師”名留身後(2) | 行走視點 | 禪語慧心 | 靈山開九華 | 肉身捨利,佛國至寶 | 新羅王子誓別新羅 | 金地藏證道九華 | 無暇刺血書佛經 | 癲大興廣結善緣 | 慈明僧撞鐘不止 | “站和尚”的明月清風 | 第一尊比丘尼肉身菩薩(1) | 第一尊比丘尼肉身菩薩(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