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六小齡童品西遊(上)   》 第16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7)      六小齡童 Liu Xiaolingtong

  佛教常識之捨利子
  捨利子是僧人的遺骨,遺骨對於普通人來說不過是遺骸,算不上什麽,但對佛教來說捨利是至寶。前面我們也說到玄奘大師西去取經帶回的佛傢寶物中也有捨利子。我們不能不承認,在佛教文化中確有許多千古不解之謎。當今人體科學研究者對佛教高僧坐化後出現的捨利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史料記載:1975年2月13日下午,95歲高齡的現代著名高僧廣欽法師在我國臺灣省去世,遺體火化後得到捨利子1000餘粒,最大的一顆直徑為4釐米,呈褐色,閃閃發光。新加坡華人高僧宏傳法師於1990年圓寂火化後出現480多顆彩色的類似水晶體的捨利子,有的還閃爍着鑽石般的光芒。當然,玄奘大師的捨利尚存於世,世界各地共有9處有玄奘大師的捨利供奉,分別在北京、南京、日本的多個寺中。
  關於捨利子的形成,人們衆說紛紜。有人將捨利子解釋成為結石,是由於僧人長期吃素,攝入大量的磷酸????、硫酸????等物質,以結晶體形式沉積在人的體內而最終形成結石。然而,世界各地素食者成千上萬,其他許多宗教的信徒也長期吃素,為什麽沒有捨利産生。假如一個人體內有這麽多堅硬如鐵塊的東西,其生理功能會紊亂而疾病不斷,但事實上坐化後有捨利産生的高僧生前大多是身體健康、安詳自在的長壽老人。醫院的X光和B超也沒檢測出堅硬的“體內異物”,捨利子又常常五顔六色,這些都還是謎。
  細品唐僧與孫悟空的關係
  對於《西遊記》中的人物,人們一般都喜愛孫悟空的形象,因為孫悟空勇敢果斷,除惡懲姦;而討厭唐僧的形象,因為唐僧軟弱無能,善惡不分。20世紀60年代初,《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被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搬上了銀幕,並在1961年6月1日公映,當時為看這部電影出現了3人空巷的局面。電影在全國巡映,戲劇也在全國巡演。該電影還發行到世界72個國傢。郭沫若先生前後六次看了影片和演出,寫下了一首七律:
  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
  咒念金箍聞萬遍,精選白骨纍三遭。
  千萬當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聖毛。
  教育及時堪贊賞,豬猶智慧勝愚曹。
  可以看得出,郭沫若對唐僧的是非顛倒、不辨真假恨之入骨,咬牙切齒,甚至說出了“千萬當剮唐僧肉”的詞句。其實他的感受,與大部分讀者讀《西遊記》的感受是一致的。
  而毛主席觀看了我父親主演的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後,又於1961年10月10日在中南海懷仁堂觀看了舞臺演出。回憶起當年的場景,父親至今尤感身臨其境,“當時在中南海,又緊張又想知道到底誰來看戲。我上臺時有一個習慣,從來不看臺下的觀衆。結果等到晚上八點鐘,在演到唐僧與白骨精對話的時候,我有機會嚮臺下看去,毛主席坐在第五排,劉少奇和鄧小平分別坐在第三排和第二排。他們後來告訴我,毛主席在看戲的過程中有五次鼓掌和六次大笑。”
  後來毛主席又看了一次電影,1961年11月17日寫了一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裏埃。
  今日歡呼孫大聖,衹緣妖霧又重來。
  毛主席認為:“僧是愚氓猶可訓”,唐僧是可以進行教育和改造的;“妖為鬼蜮必成災”,我們應該憎恨的是妖怪,對待妖怪就要像孫悟空持棒降妖一樣,絶不能手下留情,今天尤其需要提倡孫悟空這種勇敢的鬥爭精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西遊記

【資料來源】機械工業出版社
第1節:序Ⅰ和序Ⅱ第2節:前言(1)
第3節:前言(2)第4節: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孫悟空(1)
第5節: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孫悟空(2)第6節: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孫悟空(3)
第7節: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孫悟空(4)第8節: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孫悟空(5)
第9節: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孫悟空(6)第10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1)
第11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2)第12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3)
第13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4)第14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5)
第15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6)第16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7)
第17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8)第18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9)
第19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10)第20節:第八章 回味取經路(1)
第21節:第八章 回味取經路(2)第22節:第八章 回味取經路(3)
第23節:第八章 回味取經路(4)第24節:第八章 回味取經路(5)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