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六小龄童品西游(上)   》 第16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7)      六小龄童 Liu Xiaolingtong

  佛教常识之舍利子
  舍利子是僧人的遗骨,遗骨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过是遗骸,算不上什么,但对佛教来说舍利是至宝。前面我们也说到玄奘大师西去取经带回的佛家宝物中也有舍利子。我们不能不承认,在佛教文化中确有许多千古不解之谜。当今人体科学研究者对佛教高僧坐化后出现的舍利一直有浓厚的兴趣。史料记载:1975年2月13日下午,95岁高龄的现代著名高僧广钦法师在我国台湾省去世,遗体火化后得到舍利子1000余粒,最大的一颗直径为4厘米,呈褐色,闪闪发光。新加坡华人高僧宏传法师于1990年圆寂火化后出现480多颗彩色的类似水晶体的舍利子,有的还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当然,玄奘大师的舍利尚存于世,世界各地共有9处有玄奘大师的舍利供奉,分别在北京、南京、日本的多个寺中。
  关于舍利子的形成,人们众说纷纭。有人将舍利子解释成为结石,是由于僧人长期吃素,摄入大量的磷酸盐、硫酸盐等物质,以结晶体形式沉积在人的体内而最终形成结石。然而,世界各地素食者成千上万,其他许多宗教的信徒也长期吃素,为什么没有舍利产生。假如一个人体内有这么多坚硬如铁块的东西,其生理功能会紊乱而疾病不断,但事实上坐化后有舍利产生的高僧生前大多是身体健康、安详自在的长寿老人。医院的X光和B超也没检测出坚硬的“体内异物”,舍利子又常常五颜六色,这些都还是谜。
  细品唐僧与孙悟空的关系
  对于《西游记》中的人物,人们一般都喜爱孙悟空的形象,因为孙悟空勇敢果断,除恶惩奸;而讨厌唐僧的形象,因为唐僧软弱无能,善恶不分。20世纪60年代初,《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搬上了银幕,并在1961年6月1日公映,当时为看这部电影出现了3人空巷的局面。电影在全国巡映,戏剧也在全国巡演。该电影还发行到世界72个国家。郭沫若先生前后六次看了影片和演出,写下了一首七律: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选白骨累三遭。
  千万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可以看得出,郭沫若对唐僧的是非颠倒、不辨真假恨之入骨,咬牙切齿,甚至说出了“千万当剐唐僧肉”的词句。其实他的感受,与大部分读者读《西游记》的感受是一致的。
  而毛主席观看了我父亲主演的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又于1961年10月10日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了舞台演出。回忆起当年的场景,父亲至今尤感身临其境,“当时在中南海,又紧张又想知道到底谁来看戏。我上台时有一个习惯,从来不看台下的观众。结果等到晚上八点钟,在演到唐僧与白骨精对话的时候,我有机会向台下看去,毛主席坐在第五排,刘少奇和邓小平分别坐在第三排和第二排。他们后来告诉我,毛主席在看戏的过程中有五次鼓掌和六次大笑。”
  后来毛主席又看了一次电影,1961年11月17日写了一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毛主席认为:“僧是愚氓犹可训”,唐僧是可以进行教育和改造的;“妖为鬼蜮必成灾”,我们应该憎恨的是妖怪,对待妖怪就要像孙悟空持棒降妖一样,绝不能手下留情,今天尤其需要提倡孙悟空这种勇敢的斗争精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西游记

【资料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节:序Ⅰ和序Ⅱ第2节:前言(1)
第3节:前言(2)第4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1)
第5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2)第6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3)
第7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4)第8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5)
第9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6)第10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1)
第11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2)第12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3)
第13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4)第14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5)
第15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6)第16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7)
第17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8)第18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9)
第19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10)第20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1)
第21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2)第22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3)
第23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4)第24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5)
第   I   [II]   页

评论 (0)